「美食王國」名號享譽國際,台灣如今「食安信任」全面崩盤

2018-09-24 10:00

? 人氣

(圖/食力foodNEXT)
(圖/食力foodNEXT)

「美食王國」名譽因食安風暴蒙塵 民眾OS:業者要負上最大責任

食安風暴過後,台灣民眾對食品業的憤怒與恐懼仍未消散,調查結果顯示,不信任食品業的民眾佔42.6%。這5年從不間斷的食安風波,到底是誰的責任?有52.3%的民眾認為,應歸咎於自主管理不善的業者,或是惡意違規以牟取暴利的黑心廠商;亦有26%的民眾表示,食安出包乃因政府監管不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趣的是,少數讀者留言反映,台灣食安問題其實是社會各界的責任。首先是失能的公部門,有讀者指出,「食安法規未盡完善,違法廠商沒有受到應得的懲罰、政府單位與民眾溝通管道失能,無法傳遞食安知識予普羅大眾」。另一位讀者則表示,「貪便宜的消費者助長不肖業者出現。媒體聳動的偏頗報導造成消費者恐慌,並且打擊優良的業者」。

當然業者要負上很大的責任,可不只是食品廠商,有讀者更揭露,「通路商要求進貨高毛利,低末端售價,壓榨廠商,廠商僅能降低產品成本,促使無法負荷的商家使用低劣品質」。凡此種種,都是社會共業,唯有每個利害關係人各盡本份,做好自己在食品供應鏈中的角色,停止傳播錯誤的資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食安問題。

食品業不應違背商業倫理!9成消費者盼食品業履行社會責任

對於國際食品公司,履行CSR是永續經營的基本條件,國內食品業者的CSR意識卻相當匱乏。直至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14年底宣佈,規定上市上櫃的台灣食品業撰寫CSR報告書之前,只有3家業者自發編製。平心而論,除了業者,台灣民眾對CSR的認知亦見不足,4年過去了,竟有近6成人對此項規定表示不知情。

台灣的美食很多元,揚名國際。(圖/Pixabay@CassieThinking、cegoh;維基百科;Flickr@羽諾 諾咪;風傳媒合成)
台灣的美食很多元,揚名國際。(圖/Pixabay@CassieThinking、cegoh;維基百科;Flickr@羽諾 諾咪;風傳媒合成)

然而,94.2%的民眾認為食品業必須落實CSR,而且有逾5成人指出,倫理責任是食品業最應承擔的責任,業者的作為要符合社會期望,至於社會禁止企業做的事,絕對不能觸碰。有23.8%的民眾更強調,食品業僅可在法律允許的框架下實現其經濟使命,另有20.8%的民眾特別在意業者在提供勞務與財貨,以滿足消費者或社會的需求時,從中獲取利潤是否合理。

在食安信任度崩盤的台灣,履行CSR顯然是業者的當務之急,如何重獲消費者的信任,永續經營下去,實乃當今食品業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課題,更是帶領我們的「美食王國」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文/嚴永龍
原文、圖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食安風暴重創台灣「美食王國」名聲 近5成民眾仍不相信食品)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