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拿走價值觀,中學拿走思考、大學拿走理想」森林小學還給孩子夢想與快樂

2015-05-25 15:39

? 人氣

讓孩子成為快樂、 富有創意而且能獨立思考的人(圖/Philippe Put@flickr)

讓孩子成為快樂、 富有創意而且能獨立思考的人(圖/Philippe Put@flickr)

記者用溫度計量雪深、問帶著眼鏡的兒童有沒有近視、油條測風切,素質令人搖頭。除了令人汗顏的報導,網路、報紙、雜誌也充斥著腥羶色新聞,低落的新聞水準就連資深媒體人也感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仍有許多記者致力以獨到的觀點,寫出豐富又有深度報導。17名各大媒體知 名記者在一年的時間內,到世界各地尋找烏托邦的蹤跡,寫成精彩萬分的報導文學《二十一世紀的烏托邦─17個美好生活型態的新選擇》,舉凡丹麥境內宣稱自 治的克里斯欽自由城、賦予失智病友尊嚴的荷蘭阿茲海默村、西班牙卡拉弗無政府主義區、因實施基本收入制度而生活環境轉好的非洲小村,或自給自足、並與大自 然共存共榮的紐西蘭家庭。他們看見生活在烏托邦的人懂得從情愛、良善出發,透過自主與創意,達到海闊天空、生生不息的境界,也造就另類生活的典範。

這些人不向個人問題或社會種種威脅低頭,放棄快速生活的步調,對現實提出疑問、 傾聽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他們向「做不到」說不,寫下親身實踐新生活模式的故事,以下摘錄書中部分內容,描述北京近郊的森林小學教學生養兔子、打太極,如果覺得課程太簡單就去院子裡玩耍,走一條與中式升學教育背道而行的路,強調自由的教育模式,讓孩子不受拘束的發展。

自由的勇氣

早晨八點。中國其他家庭的孩子已經在學校裡參加升旗典禮,唱著國歌。蓮蓮的一天則是從兔籠開始。這個十一歲女孩動作嫻淑地打開籠門,將兩隻囓齒動物放在草地上。她用手指逗弄著兔子,摩娑下巴,餵牠們吃草莖。接著蓮蓮開始動手清理兔籠。打掃地板後鋪上青草,在水槽裡灌滿水。兔子們這時蹦蹦跳跳來到院子的籬笆旁,被蓮蓮的同學抓住送回籠子中。黃老師出現在樓梯口,拍著手並精神抖擻地看了眼校園。第一堂課:太極。

南山學校位於北京北郊,距離首都市中心需要一個半小時車程,校址設在一間農舍中。從鄉間的街道上一眼望去,低矮的農村式建築與其他田莊無異。棕灰色的牆壁,顏色與周遭的乾旱田地融為一體。農民們為了澆灌稻米和蔬菜費盡心力。學校校舍後方的景致則較為賞心悅目:在一片寬廣的庭院中,兔籠旁設置了遊樂器材、桌球桌和足球球門,不遠處還有一處人工瀑布和一座小型中國式涼亭。就連一旁的果園也是學校財產。「官方教育體制會毀了孩子,」學校創辦人黃明雨這麼說道。「我們想要讓孩子成為快樂、富有創意而且能獨立思考的人。」

第二堂課:數學。四年級教室的牆壁一片翠綠。天花板上懸掛著宇宙樣式的圓形吊燈。牆上貼著書法作品,一根大拐杖靠在教室的角落,那是班級演出的道具。這堂課的教學內容是面積計算。蓮蓮坐在小課桌前,用彩色筆在作業本上畫出幾何圖型。幾名同學和黃老師站在黑板前,還有一些人拿著量尺跪在地板上測量磁磚。課堂氣氛輕鬆。如果覺得課題太簡單,可以改用英文將作業再寫一遍,或是到院子裡玩耍。

南山學校並未獲得國家承認。嚴格說來,將孩子送入這間學校就讀,其實是違反義務教育規定。不過有關當局並不會核實父母是否把小孩送去上學,而且對黃老師和他的學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們盡量不引起太多注意力,」這位校長說道。魏春燕的兒子和蓮蓮同樣就讀四年級。她說:「對於這個選擇的後果,我們非常清楚。但是,對小孩子而言,如果心靈不健全,能上大學又如何?」「我們自己經歷過中國的教育體制,」她說道。在中式教育體制中,孩子的童年不受重視,個人興趣和意見無法獲得培養,孩子們被教育成死記硬背的機器。

午休時間。蓮蓮和同學們坐在學生餐廳裡的大桌旁。身旁的老師帶領班級一起唸誦華德福頌辭:「麵包由穀物做成,穀物靠光而生長,光在神的臉上閃閃發亮。」餐廳大廚在大鐵碗中舀滿食物,有米飯、番茄炒蛋和菠菜,純樸但營養的家常菜色。所有材料都來自附近的有機莊園,孩子們會定期去那裡幫忙。午餐結束後,學生端著碗筷放入水槽裡,用茶粉洗滌。然後他們會到院子裡或在圖書館中看書。直到下午第一堂課開始前,還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

在南山學校裡,孜孜不倦的不僅是學生,老師也要不斷學習新知。「我們還在建設階段,很多人以前從事的是其他職業。」黃明雨校長如此解說著。「這間森林小學對所有人都是一場大冒險。」

二○○二年,黃明雨成為父親。女兒亦恬上幼稚園後,他開始認真鑽研魯道夫‧斯泰納及其教育理念。斯泰納在二十世紀初期開創人智學,揉合了各種不同的傳統,如德國理想主義和印度靈學,歌德的世界觀以及科學發現。一九一九年,這名改革教育家在斯圖加特為華德福菸草工廠員工子女創辦了第一所學校。當年其他學校嚴格遵循人文主義的教育準則,斯泰納則提倡實踐以及強調自由的教育模式。孩子們不再被做為小大人對待,而是任其不受約束的發展。

午後:直笛課。音樂教室的風格就像奇幻電影裡的騎士大廳。牆壁是用粗獷的天然石塊堆疊而成,牆上有座大壁爐,教室中央有棵樹。兩年前學校進駐此地前,這間風格奇異的教室前身是經營不善的鄉村俱樂部。

孩子一起演奏民謠,接著張老師分給每人一張樂譜,讓學生個別或兩人一組在教室的不同角落練習。「聽好囉,」張老師為蓮蓮彈了一段特別為她選擇的莫札特樂曲。如同其他教師,張老師來到南山學校也是因為理想使然。這名近三十歲的男老師曾就讀於北京音樂學院,原本可以在優秀的公立學校教書,掙更好的薪水。「但是中國小孩學樂器,多數是為了申請學校時加分。」張老師解釋說。「在這裡,音樂純粹是為了樂趣。」

南山學校在中國還只是個小眾現象。不過從二○一二年《我不原諒》一書在中國的出版不難看出,民眾對傳統教育體制的質疑充滿爆炸性威力。二十二歲的作者鍾道然在書中對學校生涯做出嚴厲批判。他在書裡有段話寫道:「小學拿走了獨立價值觀,中學拿走了自主思考,大學拿走了理想夢想,自此以後,我們的腦子就像太監的內褲,裡面什麼都沒有。」這本書的問世投下了一顆震撼彈。中國的中學生開始示威抗議,質疑教師的權威。

下午四點。孩子們從運動場魚貫走出校門,迎面而來的是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不是每個學生都願意立刻回家。蓮蓮和幾個同學在玩跳繩。教音樂的張老師踢著足球來到球門前起腳射門,瞬間眾人便嬉鬧成一團,學生、家長和老師都玩在一塊。誰知道南山學校的孩子會有怎樣的未來。至少此時此刻,他們幸福愉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行文化《二十一世紀的烏托邦――17個美好生活型態的新選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