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愛喝茶,為何茶館所剩無幾? 一文讓你看懂台灣茶文化,服務難以留住客人

2024-02-20 14:16

? 人氣

現代茶藝館不只是品茶,更是以茶會友,欣賞藝品的場所。(示意圖/取自photo-ac)

現代茶藝館不只是品茶,更是以茶會友,欣賞藝品的場所。(示意圖/取自photo-ac)

茶館復興

一九八○年代以前的茶館姑且不說,一九八○年是近代茶文化復興的起點,與過去不一樣的茶館在大家風行喝茶、重視茶文化的氛圍中產生。最早的發祥地在臺灣,接著馬來西亞,接著中國,然後擴展到其他地區。這一波興起的茶館被稱為茶藝館(只為了有別於過去的茶館),通常由愛喝茶、行走於茶文化復興道路的人士經營。這批人對文化藝術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開設出來的茶館各有不同長相,這個多樣性也就是這個時期茶館的最大特色。而且也已經不再是雜耍、說書的時代,都鑽入到茶壺、茶杯、茶湯裡面。當時臺北陸羽茶藝中心就在茶單的背面印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代茶藝館不是消極讓人消磨時間的地方,是品茗、以茶會友、欣賞藝品的場所,必須講究茶葉品質、有完備的茶藝用品、足夠的茶藝知識、一定風格的品茗環境。睡覺、看報、打牌、下棋都是不相宜的行為。」

但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樣的美景持續不到十年就紛紛支持不住了。現在純喝茶的茶館,不論在哪個地區都是所剩無幾。究其原因,僅提供這樣的泡茶、喝茶地方不足以留住客人、無法收取較高的費用,而且客人領受不到值得付出的「商品」。回頭看看有專業廚師掌席的鐵板燒餐廳、有專業咖啡師幫客人煮咖啡的咖啡館、有專業調酒師為客人調酒的吧檯,客人就可以從這些餐飲藝術家手中買到實質的文化商品,他們樂意付出代價。

茶文化復興多年,我們已經累積豐富的泡茶、奉茶、品茶上的文化資源,我們已經可以生產出讓客人在茶館裡滿意買到的茶文化產品。這不是讓客人自己泡茶,也不是配一位普通的服務人員從旁泡茶。而是有位經過培訓,能夠把各類茶泡得精準、能為客人搭配適切的茶食,又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而且一舉一動符合茶道要求(如整潔、細心、知道客人需要怎樣的茶湯)的泡茶師在客人面前為客人泡茶,客人圍坐在他的泡茶席上享受他的服務。他要有足夠的能力讓客人在三十分鐘、五十分鐘、一個半小時等不同的停留時間裡,全程享受他提供的茶葉、茶湯、茶食、甘美的水、親切的服務、茶道的氛圍,客人是為喝茶而來,不是為聊天、談事情而來。

如果是茶文化復興的早期,這樣的茶館要找這樣的泡茶師是不容易的。但經歷這三十年的生聚教訓,尤其是學校茶文化專業的紛紛設置,一批批對茶文化有基本認識的學子進入社會,只要稍加訓練,很快就可以勝任這樣的工作。一般人不喜歡到傳統的茶館工作,因為專業性不夠、待遇不高,但是上述這種新型的茶館可以維護工作者的專業尊嚴,待遇可以達到專業廚師、咖啡師、調酒師的水準。在這樣的茶館開設前、在這樣的茶館泡茶師上崗前,我們要充分宣導新茶館的經營模式與理念,想清楚了再做就不會走冤枉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