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燉土虱怎麼煮才好吃?小吃店1招讓肉質鮮甜軟嫩,湯頭溫順又補身

2024-02-03 11:00

? 人氣

台灣夜市美食藥燉土虱是道能滋補強身的料理。(圖/遠流提供)

台灣夜市美食藥燉土虱是道能滋補強身的料理。(圖/遠流提供)

體色暗沉,料理時也多以整鍋滿碗黝黑顏色呈現,讓人難輕易接受;不過在秋冬時節,循著當歸、桂皮與熟地的氣味,多能在那藥燉土虱的小攤中發現他!相較以類似風味烹製的藥燉排骨,土虱不但滋補強身,更是兼具美味與樂趣;除有頭、身與尾可隨選品嚐,幸運的話,還偶有魚卵可以盡享風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罕見於一般市場或家庭餐桌上的魚類,加上多以一鍋顏色深濃並帶有醇厚藥材氣味的湯汁燉煮,所以總為他蒙上一層神祕面紗;有趣的是,只要秋風一起,手腳冰涼之際,自然便會想起這風味,並自動前往品嚐。

在臺灣的塘虱魚約莫有四、五種,包括伴隨其他淡水魚類引入的小型種,因為存在環境已久,所以被稱為本土種或本地種,而後自東南亞引進別具身形較大的種類,則成為一般食用與販售的主要對象。此外,還包括了原先以觀賞水族飼養為目的輸入的兩、三種及色彩變異品系。

很多人會將俗稱為「土虱」或「土殺」的塘虱魚,與具有類似型態與棲性的「鯰魚」相混淆,然而兩者不但頭部型態差異明顯,尾部樣貌與比例也多所不同。例如塘虱魚多半具有寬扁的頭部與吻端,同時尾鰭相對大而明顯,並具有基底甚長的寬闊背鰭。在英文中,塘虱魚被稱為walking catfish,主要原因是個體可利用輔助呼吸的器官,自空氣中直接獲取氧氣,因此只要環境涼爽潮濕,離水大半天也不會死亡。而他們經常利用濕涼夜間,藉著黑暗掩護,以左右擺動身體的方式前往另一個水域,因而得此有趣名稱。

鮭、鱒、鱸、鯉與鯰,向來是歐美地區常見飲食種類組成,不過其中的鯰多隨地區與國家不同,而在種類組成上稍有差異。取材上皆以除骨、剔刺並去皮後的清肉為主,烹調與食用上,則包括烹炸、油煎與烘烤等方式,而俗稱為土虱的塘虱魚或鬍子鯰,則僅在亞洲地區被食用。

亞洲食用塘虱魚,各國飲食風氣與口味偏好皆有不同,例如在中國多以煮湯或紅燒,在泰國則多以烘烤為主。特別在泰國的夜市中,可以見到供應整尾的炭烤土虱,以長竹籤串起後刷上醬汁並烤得焦香,正如其他的吳郭魚與攀鱸一般,可直接入口品嚐。

而在國內,塘虱魚罕見於一般市場,並非家庭料理,多以夜市小攤的藥燉料理呈現。在販售藥燉排骨的攤位,多可見到同時供應藥燉土虱,同時還可依據顧客喜好,指定,區分為頭、身與尾等不同部位,在稍有涼意的入秋後至整個冬天,還多會加上黑豆酒或枸杞酒一同品嚐。

藥燉土虱可依據顧客喜好,指定,區分為頭、身與尾等不同部位。(圖/遠流提供)
藥燉土虱可依據顧客喜好,指定,區分為頭、身與尾等不同部位。(圖/遠流提供)

在大市場或水產批發市場中銷售的塘虱魚皆為活魚形式,即便是多尾一同裝在無水的簍筐中,還是能存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們具有相當堅韌的生命力,因此宰殺並不容易。頭部堅硬異常,即便重擊數次也似乎多毫髮無傷,活力依然旺盛。因此一般宰殺方式,多半是將魚體直接放入水盆中,然後在操作者具有良好絕緣保護下,以通電方式將個體電暈或直接電死以利後續操作。想必也因如此,所以一般家庭罕有食用。若偶然興起想要在秋冬補益,也多會提前吩咐魚攤進貨,購買後由攤商代為宰殺。由於生活環境與食用對象廣泛,所以塘虱魚的腹內皆不供作食用。而即便是充分宰殺與清理後的魚體,還能略有跳動反應達數小時之久,除可見其強韌的生命力外,這也是讓多數人認定其具有特殊滋補功效的主要原因。

塘虱魚的特殊形態,以及罕見於傳統市場的緣故,想要一嚐風味,多以夜市或傳統市場周邊的小攤或小店為主。在國內,塘虱魚的料理多僅一味,便是以藥材燉煮。而汆燙過的分切魚體,會先擺放在簍筐中,以避免久煮慢燉讓質地過於鬆散,店家則會依據銷售狀況,決定下鍋燉煮的時間。

一鍋黝黑的湯汁,主要是杜仲與熟地,而甜辣芬芳中帶有的回甘,則分別來自黃耆、當歸與桂皮。藥燉土虱多區分為頭、切成塊的身體以及魚尾三類,點餐時店家多會稍加詢問,或是偶爾有難得的魚卵,店家也會提醒是否加蛋。一碗滾燙芬芳的湯汁中,有大分量的魚塊,端上桌前還會放上幾片九層塔葉子,桌上則有一瓶泡著當歸的米酒供添加,如果覺得還不過癮,則店家另有提供以小鋁壺盛裝的枸杞酒或黑豆酒,溫熱後一同品嚐,滋味好到不行。

同場加映

相對於塘虱魚,具有類似外型的鯰魚其實有更多樣的料理與品嚐,特別是在中國,舉凡紅燒鯰魚、清燉鯰魚等。而塘虱魚則多因自東南亞引入養殖與食用,時間較短的狀況下,發展自然受到侷限。同屬於鯰魚的巴沙魚,實則為大量養殖的魚芒鯰(Pangasius spp.),是近十年來東南亞主力培養的淡水魚種,其快速成長、豐富肉質及以白肉為主的組成,加上多以清肉的方式銷售,讓其料理能快速簡便且無骨刺哽喉風險,因此獲得包括自助餐、團膳或營養午餐的廣泛使用。(商人以類似商品外型慣以多利魚(Dory)的稱呼,但實則與海水魚中的魴魚(John Dory)天差地別,不論在口感、風味與價格上皆明顯不同。)

作者介紹|黃之暘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
吃其然,吃其所以然。

長年養魚與吃魚,累積深刻經驗,也樂於分享箇中趣味;可以是專業角度的論述,也可以是輕鬆詼諧的分享。深信藉由分享,可以努力在生產、消費、資源與環保間,覓得平衡、永續與共榮。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怪奇海產店Ⅱ: 吃不過癮 那就續攤》(原標題:塘虱魚滋補大全配)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