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年邁失智,有事只找我該怎麼辦?醫師:顧爸媽就像小孩,3點平均分攤照顧責任

2024-02-29 08:30

? 人氣

這次受傷,讓他痛下決心,不能一直把持續退化的患者帶在身邊。患者全心依賴照顧者,其實不是最好的照顧。於是,他開始使用居家照顧和日間照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晚上回到家後,家人也會輪流陪阿姨唱歌、遊戲和畫畫。漸漸地,阿姨可以跟著日照中心的課程,也能在家和其他人相處了。

我想,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間的依賴關係是把雙面刃。往好處想,是感情深厚,所以產生誰都無法比擬的信賴;但另一方面來說,當那個唯一被信任的主要照顧者,的確很辛苦,有無時無刻都要被召喚的壓力

所以,身為失智者的家屬們要多想想,最好從照顧初期就開始有照顧人力的分擔,盡量不要讓患者只習慣特定一個人,否則天長地久下來的壓力,只落到一個人的肩頭上,任誰都承受不住的。

而當照顧者倒下,沒有人能輪替,對患者來說,也不會是好事。沒有人有辦法一時半刻就會接受改變,更何況是失智患者呢。相信導致患者、主要照顧者和次要照顧者都辛苦的場面,是誰都不想見的啊。

醫生的交代愛注意

如何設定爸媽的照護計畫?

1.照顧是長久的事情

只有單一照顧者時,這位照顧者會累、會生病,也可能臨時有事情。所以,讓長輩只習慣一個照顧者,其實是一場災難。 

2.高齡照顧是長期抗戰

當開始需要被照顧時,需要打群體戰。把能一起輪流照顧的人,還有手邊可以使用的資源,先盤點一遍。想想看,應該要怎樣運用。

我們可以這樣做:

·把準備要照顧的人,組一個群組。

·記錄下長輩目前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慢性病治療及控制的狀況,以及用藥紀錄。

·維持長輩自立生活的能力訓練(例如:吞嚥肌力認知等)。

·開始訓練,並建立每天某個時間點都要去哪裡上課的習慣。一旦這些習慣都養成之後,萬一上課時間要拉長,萬一主要照顧者臨時需要更換,長輩與照顧者都不會手忙腳亂。

3. 一般老年退化的過程是緩慢漸進的

如果長輩罹患特殊神經退化疾病(例如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疾病會有一定進展的時程。這時候,預先做好功課,才不會手忙腳亂。

作者介紹|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原標題:盲點19:「醫師,她有五個小孩,怎麼失智後只記得我、只叫我?我好累。」)

責任編輯/林俐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