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屬能力不行,只能讓他做簡單工作!」主管說出這句話,代表犯了倖存者偏誤

2024-01-02 09:40

? 人氣

職場容易有倖存者偏誤(示意圖/取自Pexels)

職場容易有倖存者偏誤(示意圖/取自Pexels)

說到倖存者偏誤,我想你可能聽過這樣的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戰時期,美軍想給戰鬥機裝上裝甲,但又怕影響飛行速度,所以就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把裝甲裝在飛機最需要防護、受攻擊機率最高的部位。但是,該裝哪裡呢?

如果你還有印象,應該記得我說過,統計學是在二戰時期發展起來的。

於是美軍統計了所有戰鬥機上的彈孔位置,繪製了一張彈孔分布圖(見圖 3-30)

圖3-30:倖存戰鬥機上的彈孔統計分布圖(圖/樂金文化)
圖3-30:倖存戰鬥機上的彈孔統計分布圖(圖/樂金文化)

從數據上來看,有人提出了應該將裝甲裝在彈孔最密集的這些部位。但是有位統計學家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應該給彈孔最少的引擎披上裝甲。

統計學家解釋,這些戰鬥機之所以能倖存回來,表示並沒有被擊中足以致命的部位。我們現在看到飛機引擎部位中彈少,就說明了凡是引擎中彈的飛機全都墜毀了。換言之,目前所統計的數據是不完整的,不能只從眼前看到的數據來下判斷,這是一種倖存者偏誤。

那麼,倖存者偏誤跟你我有什麼關係?在真實生活中會運用到嗎?接下來,不妨用以下三個問題測試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容易犯下倖存者偏誤的人?

延伸閱讀:薪水不夠用,省著用就沒事了?遇到問題就直接找答案,會讓自己陷入3個危險

這裡有三個情境,你覺得哪一個說法是有問題的(見圖 3-31)?

.第一個情境,是一位研究生。他說,我們在問卷中設置了「你喜歡的戶外活動是什麼?」希望能得知外向的人比例有多少?

.第二個情境,是一位主管。他對一位員工的評價是,他能力不行啦!我都只能指派他做些簡單的工作。真希望他能努力一點,有一天能扛起重責大任!

.第三個情境,是一位教育學者。他認為,從學測成績與未來成就的關聯性,可以得知目前以學測成績來篩選學生的鑑別力是正確的。

圖3-31:哪個人的說法可能犯下了倖存者偏誤?(圖/樂金文化)
圖3-31:哪個人的說法可能犯下了倖存者偏誤?(圖/樂金文化)

思考一下,你覺得哪一個人的說法是不對的、可能犯下了倖存者偏誤呢?

公布答案:其實這三個人都掉入了倖存者偏誤的陷阱。

倖存者偏誤,其實就是一種過度推論,是基於不完整的資料所造成的誤解。我們認為基於觀察事實來下結論,就是理性;但只有片面觀察、有意或無意漏掉某些線索,產生的誤解可能更嚴重。

.第一位研究生的倖存者偏誤:當他問出「你喜歡的戶外活動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時,就已經預設了答案的選項,而忽略了那些不喜歡戶外活動的受訪者;問題已經決定了答案。在不少政治性民調中,也會出現這樣的偏誤,使得結果失真未能反映出真正的民意。

.第二位主管犯的倖存者偏誤:主管因為覺得部屬能力不足,所以只指派瑣碎的小事,部屬自然沒有完成更大挑戰的機會,反而又反過來印證了主管一開始的想法。就像我們有時候會對某件任務沒有信心,而沒有認真投入時間與精力,結果真的失敗了,卻反過來說:「看吧!我就說做不到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