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櫻桃小嘴、 水靈大眼!中國古代想當美女必備「1特徵」,全國流行連皇帝都跟風

2023-12-29 11:28

? 人氣

強調以白為美,也是在強調個人的身分與地位。有資格保持皮膚雪白的,在古代非富即貴,很難是貧賤之人。(示意圖/取自IMDb)

強調以白為美,也是在強調個人的身分與地位。有資格保持皮膚雪白的,在古代非富即貴,很難是貧賤之人。(示意圖/取自IMDb)

編按:在時間和文化的演變下,每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流行時尚,例如唐朝喜歡豐腴的女子,清朝則是崇尚白瘦的體態,究竟中國古時候的審美觀和現在比起來,有什麼相似或相異之處呢?帶你一窺古代美人的標準和象徵意義。

以白為美

中國人對於人體的審美,首重膚色白皙。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婦人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詩》不云乎『素以為絢兮』?素者,白也。婦人本質,惟白最難。常有眉目口齒般般入畫,而缺陷獨在肌膚者。」俗語也說:「一白遮百醜。」為何以白為美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審美的標準有時與實用功能相對立,白皙的皮膚表明此人是遠離勞動的,一個常年在田間勞作的女子,是無法保持皮膚白皙的。強調以白為美,也是在強調個人的身分與地位。有資格保持皮膚雪白的,在古代非富即貴,很難是貧賤之人。中國重視美白的審美傳統起源很早,《詩經.衛風.碩人》描寫衛莊公夫人莊姜之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其中凝脂和蝤蠐的比喻,都在強調其白皙。

歷來描寫美人,都注重白的特徵。司馬相如〈美人賦〉說「柔滑如脂」,李白〈越女詞〉說「吳兒多白皙,好為蕩舟劇」,「鏡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五代時人孫光憲〈浣溪沙〉寫美人:「碧玉衣裳白玉人,翠眉紅臉小腰身。」凝脂、雪、白玉等意象,都是對白的強調。唐代詩人還用一種特別的意象來指代美人之白,那就是梨花。李白〈宮中行樂詞〉描寫楊貴妃:「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白居易〈長恨歌〉也用梨花指代楊貴妃:「玉容寂寞淚欄杆,梨花一枝春帶雨。」,元稹也用梨花描寫崔鶯鶯,〈離思〉曰:「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白衣裳〉寫道:「雨溼輕塵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半含惆悵閒看繡,一朵梨花壓象床。」用梨花描寫皮膚,說明膚色非常之白。陳寅恪由此認為楊貴妃、崔鶯鶯皮膚太過於白皙,懷疑二人均非漢族,而是中亞胡人。

《古代生活很有聊》圖 P.121 錢選〈楊貴妃上馬圖〉(局部)楊貴妃膚色與牽馬男子的對比.png
〈楊貴妃上馬圖〉(局部)楊貴妃膚色與牽馬男子的對比。(圖/時報出版提供)

白妝文化

自身皮膚不白的人,只能透過化妝來美白,由此形成了白妝文化。先秦時期,就已經非常流行使用鉛和米粉所製作的白粉化妝,除了臉部,也會塗抹頸部、胸部、手臂等部位。六朝時期,粉中加入了其他顏色,但白粉一直是主流。《楚辭.大招》說「粉白黛黑」,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說東家之子「著粉則太白」,都說明女性普遍塗粉美容。《戰國策》記載女子之美:「彼鄭、周之女,粉白黛黑,立於衢閭,非知而見之者,以為神。」也是強調其粉白的特徵,意思是說化妝之後的美女,簡直如神女下凡一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