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錯跑鞋就像慢性自殺!跑步鞋怎麼挑選?運動教練曝4個撇步,挑出適合你的一雙

2023-11-26 09:30

? 人氣

選擇一雙好的跑鞋有2個關鍵,只需注意緩震和足跟差就好。(示意圖/取自pexels)

選擇一雙好的跑鞋有2個關鍵,只需注意緩震和足跟差就好。(示意圖/取自pexels)

編按:近幾年運動風氣越來越興盛,除了去健身房重訓,不少人也喜歡穿著跑鞋在室外慢跑。不過,選錯跑鞋其實就像慢性自殺,那麼到底該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運動鞋呢?跑步教練列出4大挑選技巧!想要運動強健身體、顧及健康一定要知道。

天然跑鞋的4個條件

1.腳趾區要寬,兩側都沒有擠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足夠的長度,離最長的腳趾約4公分的空間。

3.足跟差愈少愈好

4.緩震極簡化

如果你覺得前兩個都很顯而易見的話,再想想看,你是不是常常犯這些錯誤。

「每次有客人進到店裡挑鞋,我都非常確定他們挑尺寸太小了。」納森・李曼(Nathan Leeman)說。納森是北卡羅納州夏洛特市的極限跑步公司老闆,「挑大一點的鞋能夠輕鬆地解決很多問題,就挑大一點吧!」但如果我們跟客戶說,他們應該挑8.5號,而他們一開始選的是7號,他們就不買直接走了。

納森原本是米其林的高層,常常一手拿著電話,另一手拿著奧利奧餅乾,就只是因為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所以開始跑步。他開始每兩天跑1英里,速度只比走路快一點就氣喘吁吁,但他的耐力開始進步,也對跑步越來越感到興奮。

他說:「那時候跑步開始變成我的興趣,它可以帶我去人跡罕至的地方。」正因為他開始感興趣,納森成為運動科學家,不停實驗如何提升跑步距離和速度。沒多久之前,他1週才跑4英里,慢慢成為超馬選手,他15小時可以跑100英里,等於是連續跑4個越野超級馬拉松,而且每一個都少於4小時,還跑進傳奇賽道「巨人之旅」前50名。巨人之旅是一場穿越阿爾卑斯山205英里的越野超級馬拉松,攀升的距離相當於爬3次聖母峰。

一開始,納森就只是照《跑者世界》(Runner's World)雜誌或是當地鞋店店員推薦來買跑鞋,但在輪胎業這麼多年,他還是有分辨實話和謊話的嗅覺,很快他就開始質疑這些建議,像是他曾在跑步機上試跑,被店員稱讚跑姿不錯,並給他一雙穩定型跑鞋,「等等,如果我沒有足部過度內旋的問題,為什麼我需要一雙防止內旋的跑鞋?我無法用簡單的說法向他解釋這原理,所以我繼續問,最後店員才說:『好吧,以你的尺寸來說,這雙是我們店裡最好的跑鞋。』」

納森靈光一閃,馬上明白「最好的」就是「最貴的」,突然意識到之前被騙了。但他只能對自己生氣,如果早點知道就好了,後來他找不到一家可以信賴的鞋店,所以就打算自己開一家。

他說:「我們想出『學會愛上跑步』的店面宣傳口號,因為學習跑步知識,比起你穿上什麼跑鞋更重要。如果要我賣課程免費送跑鞋的話,我也可以。」這就是他開店的起心動念,在2013年開店後,他一直遵循以下6項黃金準則。

納森開店的6項黃金準則

1.提供保護,而不是校正

納森說:「我告訴我的供貨商,如果他們能夠告訴我任何一篇有關『穩定型跑鞋可以幫助顧客跑得更健康』的研究,我就會進他們所有的鞋款,但沒有任何一家做到。有一段時間我們是美國東岸最大的Hoka跑鞋零售商,但我們沒有賣他所有的穩定型跑鞋鞋款。我告訴他們:『在你沒有捏造事實的情況下,我們支持你這個品牌。』」

2.沒有花俏的鞋墊

納森說:「他們賣東西只是為了賺錢,完全不在乎跑者。如果某家店賣鞋墊,對我來說他們已經沒有中心思想了。」

3.足跟差不超過8公釐

這看起來有點太硬派了,但這是跑鞋的黃金標準。高登・哈波發明了「足跟差」(指腳跟與前腳掌的高度落差)這種說法,納森把上限壓在8公釐,如果超過的話,它會讓你的小腿拉直,腳跟會離開地面,而且跑得更慢。

4.跑鞋不是用來修復問題的

納森不認為跑鞋可以修正身體的問題,因此他不會去測量你的足部內旋,或檢測你的習慣動作路徑,最重要的原則是,只要談到跑鞋,出現「獨一無二」、「特別」、「個人化」的話,你就準備要被騙了。

5.〈Rock Lobster〉法則

就像艾瑞克・歐頓一樣,納森也找到適合自己的「5分鐘跑姿教學法」。他會綁一個Zwift RunPod藍芽感測器在你的腳上,然後讓你在跑步機上跑步,跑步的過程中感測器傳送給跑步機顯示出你當下的步頻。納森會提醒要縮短步幅,並把步頻提升到每分鐘180次。這樣的改變很明顯能讓膝蓋彎曲,著地變更輕盈,非常令人振奮,但有時候,這樣的魔法隨著跑步機停止就消失了。

6.跑步只是成人的休閒活動

納森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很開心、健康,並持續進步。他的中心思想是大家都可以赤腳跑步,但只有很少數的人願意花時間去赤腳訓練。

納森的跑鞋牆真的是異類。仔細看的話,會有一種奇妙的感受「居然都看得懂」,這裡的跑鞋沒有什麼花俏的噱頭,或是令人摸不著頭緒的術語,也沒有穩定型或控制型跑鞋。

你只需要管兩個規格:想要多少緩震?足跟差要多少?

納森根據足跟差從左往右排,越右邊差越多;最上面的緩震最少,最下面的則是緩震最多。他說:「絕大多數人都是走中間路線,足跟差和緩震都選中間值。」這面有趣的跑鞋牆成為跑者的動力來源,每次老顧客上門,都能透過跑者牆來估算自己的跑姿進步幅度,視線從目前所及慢慢移到左上角的Luna涼鞋。極限跑步這家店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不管你穿的是哪一個鞋款或是第幾代,你都可以在這面牆上一眼看出每雙鞋的特色。

當新顧客問納森哪雙鞋比較好時,他都會回:「我讓你穿這雙極簡跑鞋,然後你去跑個1英里,那將會是你此生最爽的1英里,感覺非常自在!但你接下來坐在沙發上1週,小腿因為過度緊繃開始有點痠痛,這時我就會讓你穿緩震跑鞋,你會穿得很舒服,而且可以繼續累積跑量。」

但話鋒一轉,他說:「我告訴客人們,我們想傳達的不只是牆上的跑鞋,而是跑姿的觀念。要保持專注,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我個人並不是百分之百認同納森對於緩震鞋的使用方法,但也不是百分之百反對。

緩震跑鞋是一種慢性自殺

但對於我們來說,緩震跑鞋是一種慢性自殺。如果你像納森一樣自律地練習,你可以有一段時間不穿,但我們認為當你減少腳感,很容易養成過去的壞習慣,原本所追求的跑姿又消失不見了。我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在2007年,當時我正在寫《天生就會跑》,有天去倫敦參加天然姿勢的研討會,腳開始感覺痛。剛好那時研討會的重點就是在講人類的軟組織彈性,而且《天生就會跑》講的也是彈性幫助人們免於跑步帶來的傷害,那為什麼我的腳跟怎麼還那麼痠痛?

當時我已經跟艾瑞克一起訓練超過一年,已經完成3次超級馬拉松,體能狀況在巔峰,但如今我只能一拐一拐地走路,這真的太怪了。有次我聽說我家附近的50公里超級馬拉松賽事,因終點有免費提供辣醬薯條,所以就報名了,但突然那時我的腳跟舊傷復發,幾週下來我都沒去管它,希望它自己復原,之後我每天早上都走去研討會會場,幾天過後越來越痛。

後來有個朋友建議我去找健身教練李・薩克斯比(Lee Saxby),他以前是小有名氣的拳擊手,這位密醫有一套神奇的方法。我告訴他身體的毛病,他詢問鞋子的情況,我說:「這陣子都赤腳跑步,在跑完銅峽谷馬拉松之後,我認為緩震鞋是不好的。但其實我並沒有完全放棄緩震鞋,所以我還是找到折衷的辦法,穿Nike的中等緩震跑鞋,這是我選擇極簡跑鞋的原因。」

當你減少腳感,很容易又養成過往的壞習慣,原本所追求的跑姿又消失不見了。

沒想到他對我的跑鞋嗤之以鼻,並吩咐把它丟了,接著要我光腳拿空槓,把背挺直做深蹲,我大概做了40下後才連續真正做到符合標準的10下,他後來指向街道的另一頭,要我赤腳跑到轉角再跑回來,跑完四趟後,我突然發現腳跟不痛了。

這次經驗讓我開始思考,想通後就再也不穿緩震跑鞋了。他的深蹲療法治療了我的足底筋膜炎,但他的赤腳跑步方式才是真正治本,因為我的跑姿走樣了。跑鞋品牌總是互相競爭,要推出最新款、最先進的、最緩震的跑鞋,但事實上他們都是在做逆向工程而已,因為你的雙腳本來就有這些機制。

我以為轉換到極簡跑鞋的過程漸進而且安全,但對於跑姿來說,這其實風險很高。緩震就像一種麻醉藥,你越依賴它,你的腳感就越不敏銳。如果你比較支持納森的方式,需要幾天穿緩震跑鞋的話,可以採用我老婆米卡(Mika)提供的技巧,她會一開始光腳跑,一手拿一隻跑鞋,當她覺得有點不舒服,像是小腿疲勞或是遇到碎石,她就會穿上跑鞋繼續跑。一開始光腳跑可以喚醒肌肉用正確跑姿,之後再穿上跑鞋就沒問題了。

作者介紹|克里斯多福.麥杜格(Christopher McDougall)

曾為美聯社的戰地通訊記者,也曾任職於《紐約時報雜誌》、《跑者世界》、《男性健康》雜誌等媒體,原本他因跑步引發腳痛,被許多醫生認為不適合再跑步,但他到墨西哥的銅峽谷,尋訪擅於長跑的「塔拉烏馬拉/拉拉穆里」(Tarahumara/Rarámuri)一族,從他們身上學會即使赤足跑步也不會受傷,還跑得更快更遠的要領;他將這段經歷寫成書,激勵全球千萬人跑出第一步。

作者介紹|艾瑞克.歐頓(Eric Orton)

世界知名的跑步教練,著有《酷到不可能》(The Cool Impossible)一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木馬文化《天生就會跑2:終極訓練指南》(原標題: 跑鞋:先講求不傷身體)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