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迫不及待想玩爆!專家憂蘿蔔刀禁令恐釀「禁果效應」曝5招話術秒懂危險性

2023-11-02 13:54

? 人氣

蘿蔔刀由三部分組成,把玩方式是利用刀柄兩部分開合甩動刀芯,現已有多個縣市、多間校園禁止學生帶蘿蔔刀進校園。(圖/風傳媒)

蘿蔔刀由三部分組成,把玩方式是利用刀柄兩部分開合甩動刀芯,現已有多個縣市、多間校園禁止學生帶蘿蔔刀進校園。(圖/風傳媒)

蘿蔔刀流入台灣校園,讓許多師長都感到相當擔憂,全台目前已有多家學校接到教育局函文,公告禁止學生將蘿蔔刀帶到校園裡。不過,一名講師今(2)日發文指出,蘿蔔刀禁令恐會導致「禁果效應」,越禁止會讓孩子越想玩:「孩子好奇心使然,迫不及待想把他玩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校園講師莊越翔指出,現在新聞報導和校方、師長都強行禁止學生使用蘿蔔刀,或將蘿蔔刀帶到校園內,但他認為,與其不斷強調該物有多危險、一昧禁止觸碰、禁止使用,應該更詳細地讓孩子知道、如何使用會傷害到他人:「與其告訴對方這有多危險,應該要告訴孩子怎麼使用他才更安全,因為人類本來就對禁止、禁書、禁地、禁果感興趣。

文中他舉出「禁果效應」細述:「你越是禁止,他就越想要得到,你越是要他不要做,他就越好奇做了會發生什麼事,像是美女與野獸的故事中,野獸說著千萬不要進到那房間;潘朵拉了盒子就硬生生地打開。」他認為,在當前新聞報導中,蘿蔔刀被描述地相當危險、應該禁止,孩子好奇心強烈,恐怕「迫不及待想把它玩爆」。

校園講師莊越翔認為比起只是對孩子說「不要」、一昧強調危險性,應讓孩子更詳細熟知蘿蔔刀用途和可用方式。(圖/翻攝自FB/莊越翔)
校園講師莊越翔公開發文指出,若只是針對蘿蔔刀一昧下禁令,孩子恐怕更想把它「玩爆」。(圖/翻攝自FB/莊越翔)

莊越翔向師長分享5種說話方式,比起僅是對孩子下行動指令,「不要拿蘿蔔刀去戳眼睛」、「不要戳同學背部」、「不要拿來割手」,讓孩子瞭解正確的使用方式或許是更好的。

第1種:說「可以」取代「不可以」

莊越翔舉出自己的例子說道:「像是我會跟學生說,你上課要使用手機有三個時機,第一,可以拍攝簡報跟課程相關講義內容,第二,你可以拍攝老師,搞不好這是最後一張照片,第三,你可以聯絡生命中重要他人,搞不好這會是最後一通電話。」與其對孩子說他不能怎麼做,可以直接告訴他可以做什麼事。

第2種:具體、明確、可行的行動指令

莊越翔認為,行動指令要足夠具體,且明確可行,像是「不要亂玩蘿蔔刀」,可以改說為「請拿出蘿蔔刀將紙割成一半再收回鉛筆盒裡」;「未滿十八歲請勿進入本網站」改成「12歲請進米奇妙妙屋15歲請收看咒術迴戰2.5條悟」。

第3種:把工具原本的用途講清楚

莊越翔舉出各類工具說道:「鋸子是木工課拿來切割木頭的、木槌是童軍課拿來把營釘打到土裡的、菜刀是拿來家政課切菜的、火柴是實驗教室拿來點燃酒精燈使用的、圓規是數學課在紙上拿來畫圓的。」若師長將工具本身可行的用途明確說出來,會比禁止、強調危險性更好。

第4種:不要後面要回來

話鋒一轉,莊越翔強調,上述種種也並非要師長不再講「不要」一詞,但講出「不要」指令後,要再補述「可以行動的方案」、「具體作法」、「回到物品本質用途」等內容。

第5種:在可控之內失控

莊越翔分享自身於師大上教育心理學課程聽到的說法:「如何讓孩子知道火很危險,不是告訴他說火會燙傷,而是點一根小蠟燭,讓他輕輕地靠近,可能皮膚會感受到熱甚至小型的灼傷。」他認為,當孩子在「可控受傷範圍」內碰到危險物,就能馬上明瞭該物品的危險性,經驗會讓他知曉該物碰不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育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