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許多韓劇都可以紅遍全世界?心理師揭關鍵原因,不是台劇、日劇不夠好看

2023-10-30 14:20

? 人氣

為何韓劇、日本動漫都能紅遍全球?(示意圖/取自pixabay)

為何韓劇、日本動漫都能紅遍全球?(示意圖/取自pixabay)

日本的文化內容呈現了神奇而虛幻的面貌。不僅有宮崎駿導演那些不再需要任何修飾詞的優美作品,也有日本動漫超越過去和現在、地球和宇宙、現實和虛構的想像力,這些已經無須贅言。日本動漫產業的銷售額每年達到十兆,其中有一半銷售額都是在海外獲得,可見日本動漫的地位相當穩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時候喜歡看一些追逐夢想與希望的知名漫畫,還記得自己知道這些漫畫大多數來自日本後,好一段時間深受打擊。當時(1980年代)韓國的動漫或特殊拍攝的水準,仍有待改進。

當然,那時韓國的《機器人跆拳V》或《雷鷹》(Ureme)確實深受歡迎,不過對於習慣收看日本影視作品的人來說,這樣的視覺效果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所以長久以來許多人稱讚日本的文化潛力,並且對韓國望塵莫及感到惋惜。

我在其他地方也常說,「為什麼我們做不到?」的問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別人做得好的事情,韓國沒必要做到一樣好。他們有達到那種成就的環境(文化),所以才表現得好。明明環境不同,有必要對不如人感到慚愧嗎?

正確的問題不應該是「為什麼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能做好什麼?」那麼,韓國文化內容的特徵是什麼?我們過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孕育出什麼樣的成果呢?

韓國可以和日本動畫相提並論的影視內容,就數電視劇和電影。日本當然也有電視劇和電影,韓國當然也有動畫,但是一般認為,日本的動畫和韓國的電視劇、電影最能呈現兩國的文化。

兩國人民看待現實的方式,鮮明地呈現在各種文化內容的差異上。可以說日本人希望透過動畫一窺幻想的世界,而韓國人則希望透過電視劇和電影一窺現實的世界吧?

當然,日本動畫並不是要逃避「人類的問題」,只是這個方法沒有直接干涉現實世界。大多數日本動畫透過現實中不存在的世界、不存在的人物之間的事件,「譬喻性地」喚起人們思考現實的問題。只有日本動畫能做到以宇宙或未來、虛構世界為背景,提出深刻且哲學性的問題。

但是韓國電視劇或電影直接面對現實。和日本或中國等周邊國家相比,韓國在歷史相關影視內容的製作上尤其突出。即使是日帝強佔期、六二五韓戰、朴正熙軍事政權、民主化運動、IMF危機等令人心痛的歷史,也毫不避諱,這正是韓國的特色。

這類作品有講述日帝強佔期慰安婦與學生兵愛情的《黎明的眼睛》、描寫六二五韓戰中兄弟情的《太極旗—生死兄弟》、描繪戰後混亂時代的《野人時代》、展現國家開發時代的夢想與野心的《野望的歲月》,還有以軍事政權時代的政商勾結為背景,描寫三名男女主角的友情與愛情的《沙漏》。

韓國的文化內容有像電視劇《漢城之月》或《六個孩子》、電影《國際市場》或《愛的禮讚》一樣,聚焦變動的大時代下當代小人物的生命,也有像《第N共和國》系列影集一樣,直接實名將真實人物搬上螢幕,完整重現現代史的作品。

當然,部分作品也曾捲入爭議之中,不過韓國的文化內容時而溫和、時而激烈,有時也會以另一種角度重新省思當時的事件和相關人物的生命。

事實上,由於韓國文化內容反映了本國特殊的情況,所以較難受到全球普遍的關注,不過處理民主化運動題材的電影,例如《正義辯護人》《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一九八七: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則是受到香港等具有類似經驗的當地社會民眾熱烈的迴響。

無論主題是男女之間的愛情、朋友之間的友情、珍貴的親情,還是黑社會犯罪電影,似乎只要不是取材自真實社會,韓國人就不會輕易產生共鳴。至少韓國人演出的韓國影視作品是如此。

為什麼要跟各位說這些?其實韓國人也非常喜歡看《哈利波特》或《魔戒》系列、漫威系列等奇幻電影或超級英雄電影。甚至有這樣的說法,說好萊塢電影公司把韓國市場當成市場測試的手段。而充滿各種虛構故事的日本動畫,也在韓國市場站穩腳跟。

但是在韓國產製、消費的文化內容,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在韓國的影視內容中,怪物或鬼怪的描繪非常貼近現實。即使是幽靈、鬼怪或生活了數百年的外星人,也要擔心房租、月薪,也會愛人並和人類共處。雖然他們具有超自然的特性,但是一舉一動卻是不折不扣的人類

無論是描寫死後世界的《與神同行》,還是非關陰陽兩界,只談夢境世界的《雙甲路邊攤》,主要內容都是反映現實世界人類的愛與矛盾。在韓國的影視內容中,神明或超自然的存在這類脫離現實的設定,反倒具有描寫現實、強調現實的意義

在韓國,怪物也是將現實的矛盾和不合理具象化的存在。人們和怪物奮戰,進而遭遇比怪物更可怕的現實。奉俊昊導演的電影《駭人怪物》,以及網飛(Netflix)播放的劇集《屍戰朝鮮》的殭屍,都是如此。怪物雖然一死了之,催生怪物的現實情況卻依然存在,這讓觀眾感受到的不是痛快,而是百感交集。

動畫片也是如此。在號稱電影《寄生上流》原作(?)的《小恐龍多利(아기공룡 둘리)》中(儘管這樣的號稱令人啼笑皆非),就有恐龍和外星人、鴕鳥等角色,不過故事卻是非常貼近現實的。還有我小時候播過的《奔跑吧!哈尼!(달려라 하니)》或《英心(영심이)》,以及《黑色膠鞋(검정고무신)》《哈囉小梅子(안녕 자두야)》等,有不少作品都是講述現實世界中無所不在的小人物的故事。

所以,一些韓國動畫片仍然需要父母的陪同收看。儘管動畫中的角色擁有五顏六色的繽紛色彩,外型可愛有趣,不過如果孩子還沒有能力承受現實,可能會在觀賞中遭受巨大的衝擊。

聽說《想飛的母雞(마당을 나온 암탉)》或生魚片店鯖魚逃跑記《啪嗒啪嗒(파닥파닥)》這類電影,都因為結局過於震撼,導致小朋友在電影院裡哭鬧不止……這是韓國影視內容呈現現實的方式。

那麼,韓國文化內容只會展現現實的一面嗎?其實韓國人想忘記現實的時候,反而選擇觀看電視劇或電影。韓國人會看什麼樣的電視劇來忘記現實呢?

我認為答案是「肥皂劇」。肥皂劇裡有現實生活中根本碰不到面的財閥第三代、法官、檢察官和醫師。他們的出生大多藏有祕密,他們和所愛的人通常是同父異母的兄妹關係。

肥皂劇在角色的設定或人物的面貌、一舉一動等,都極度脫離現實。他們有著錯綜複雜,理也理不清的關係,還有日常生活中鮮少出現的對話和互動……例如「藝娜,是善貞的女兒啊!」的台詞一出,通常對方口中的果汁就會流出來;甩人耳光的時候,把水甩到對方臉上已經是基本標配,只有甩出精心準備的整顆泡菜,才能加深觀眾的印象。

然而我們知道,現實有時有可能是更灑狗血的。當那些曾經被嘲笑是灑狗血的設定,愈加頻繁出現在公共電視的新聞頻道時,人們難道不會覺得「○○的想像真的成真了」嗎?我想正是因為這一點,才有許多人沉迷於肥皂劇的吧?

因此,我們可以說現實性正是韓國文化內容最大的特徵。當然,日本並不是沒有探討現實的電視劇或電影,尤其像《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以及後來在韓國重新翻拍的《小森食光》等日本電視劇或電影,拍出日常生活寂靜而悠長的氛圍,這是在韓國影視內容中找不到的味道。

但是再怎麼說,直接觸碰現實似乎並非日本人熟悉的方式。是枝裕和導演揭露日本陰暗面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或《小偷家族》等電影,在日本並不那麼受歡迎。同樣是贏得坎城影展的殊榮,韓國國內上自總統和多位政治人物,下至各界人士,無不對《寄生上流》的獲獎一片讚揚,然而日本國內對《小偷家族》的獲獎,卻是反應冷淡,至少政治圈的反應是如此。雖然我不知道日本的政治和日常生活是否判然二分。

日本國內的反應,可以總結為這樣的想法:「日本不存在這樣的家族。」我在這樣的反應中,感受到某種極力抗拒面對真實現狀的窘迫。或許是因為無法負荷在接受事實的那一瞬間,所要承受的現實之重吧?從近來蔚為日本動畫片潮流的「異世界」題材,似乎也多少能推敲出來。

韓國人關心的是現實。這是因為孔子早已明示「子不語怪力亂神」,還是受檀君神話所展現出的熱愛世界的精神影響呢?韓國俗話說:「就算在狗屎堆裡打滾,也是這一生好。」就算那裡是狗屎堆,韓國人也願在這一生(現實)中打滾、衝撞、掙扎,活出自己的人生。

作者簡介|韓民

韓國最在地的文化心理學家,在嚴苛的生態條件下,追求民族的延續與棲息地的擴張。他將文化視為剖析社會現象的新方法,主張韓國人的心智理論必須由韓國人建構。認為人們努力認識日本的同時,也應該努力去認識韓國和韓國人,這兩國雖然都被歸類為集體主義文化,卻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因此至今致力於從文化心理學的觀點研究韓日兩國。
 
畢業於高麗大學心理學系,並於該校獲得心理學碩士、博士學位。曾於美國克拉克大學瓦西納(Jaan Valsiner)教授研究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十餘年來於高麗大學、忠北大學、淑明女子大學、又松大學等校教授心理學與文化心理學。目前任職於高麗大學世宗校區通識教育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田出版《越線的韓國人,劃線的日本人:用心理學觀點剖析韓日兩國》。(原標題:〈灑狗血的韓劇VS.異世界的日本動漫〉)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