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農耕,為何中國自古缺馬,歐洲卻以騎士聞名?專家揭歷史課本沒說的3大原因

2023-10-22 10:30

? 人氣

在巔峰時代,東亞帝國養馬數量是很驚人的。唐朝在開元年間豢養軍馬110萬匹,民間養馬多達數百萬,全國的具裝鐵騎也達數萬。但是,龐大的養馬量必然會不利於農業規模的擴張,因此後來保守的宋人對養馬便不再熱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歐洲能發展出騎士文化?

古代歐洲又是什麼情況呢?歐洲人運用馬耕,但這些「祗辱凌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的農業用馬一般只能作為馱獸或者給騎馬步兵使用,說起戰馬,歐洲還是缺的。西歐基本上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其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較均勻。由於夏季不像東亞那樣炎熱,因此到夏天,這裡的馬匹也不容易因為大規模的疫病而死亡——這裡適於馬匹生存。

生存條件沒有問題,下一個要關注的就是馬種了。與古代東亞相比,中世紀歐洲其實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有多少優勢,甚至在古羅馬時代,歐洲的馬種比起東亞的毫無優勢。中世紀中期開始,歐洲人引進中東、北非的良種馬改良馬種,培養出了佩爾什馬等一些名種,但由於生產力的局限,品種改良的規模都不大,良種馬的數量是有限的。

不過,古代歐洲以采邑制為基礎發展出了騎士文化,用強化騎士個人戰技的方式來彌補騎兵尤其是具裝騎兵數量的不足。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騎士比武可以獲得驚人的財富,還能得到許多美麗貴族小姐和貴婦人的青睞,所以騎士們熱衷於這項運動,這就使得騎士比武本身就起到高強度軍事訓練的作用,而夾槍衝鋒的作戰方式也正需要決鬥一樣一往無前蹈死不顧的決心。也是因此,歐洲騎士面對中東騎兵時往往能以寡擊眾、所向披靡,騎士之名大盛也就不是奇怪的事了。

到底哪個地區最適合養馬?

相比而言,中、西亞地區在養馬上可謂最有優勢。古代歐亞大陸的良馬多半都出於中亞和西亞,這些馬種不但體格天然高大健壯,許多熱血馬還耐熱耐饑渴(馬喜高寒這一定律對於熱血馬並不適用),阿拉伯馬甚至能夠在沙漠中生存。不過,中東和中亞地區的馬匹更加畏懼潮濕,這就給古代歐洲和東亞引種馬匹帶來了困難。

由於馬種的優勢,中、西亞地區的國家只需要豢養遠少於東亞帝國數量的馬匹,就能獲得足量的能夠充任具裝騎兵坐騎的高頭大馬。另外,這裡豐富的淺層鐵礦、充足的糧食來源也十分適合打造具裝騎兵部隊。

當然,養馬最有利的時代還是近現代。近代以來,防治動物病害的醫療技術的發展使得豢養馬匹所需的土地面積急劇縮小,豢養成本也快速降低。1939年,美國擁有軍馬1063萬匹,蘇聯則擁有軍馬1720萬匹,這是古代帝國無法想像的數字。只是到了這個時代,騎兵已經不再是戰場上的決定性力量了。

作者介紹|冷兵器研究所

創立於2014年,是一個全網超過500萬名粉絲的專業軍事歷史自媒體,深耕古代軍事與歷史,曾榮獲2017年微博最具潛力歷史大V等諸多榮譽。出版作品有《軍事裡的中國史》、《戰爭歷史》、《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鑑》、《透過鏡頭看歷史》、《信史》等圖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東販《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原標題:同樣農耕,為何中國一直缺馬,歐洲卻以騎士聞名?)

責任編輯/蔡惠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