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瘋存股,為何不愛巴菲特推薦散戶的方法?專家破除指數投資2大心理障礙

2023-10-10 07:50

? 人氣

許多人在接觸指數投資後,雖然對於獲取市場平均報酬感到心動,當真的要下單時卻又裹足不前。(顏麟宇攝)

許多人在接觸指數投資後,雖然對於獲取市場平均報酬感到心動,當真的要下單時卻又裹足不前。(顏麟宇攝)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擁有傑出的個股投資績效,但是他多年來不止一次公開推崇被動式的指數投資,並直言一般散戶可以藉此打敗眾多主動選股的共同基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存股12年成功年領百萬股息、並在45歲提前退休的投資人棒喬飛,在財富自由之後,也陸續將投資重心轉換到指數投資。他發現,台灣投資人特別熱愛配息,因此在面對不強調配息的指數投資法時容易卻步。他在新書《散戶進化入門:致富必學的投資思維》當中,揭露自己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從存個股轉進指數投資。

棒喬飛表示,存股和指數投資都是採取長期投資策略,最大差別在於前者是採取「主動式投資」,後者是採取「被動式投資」。存股之所以吸引投資人,在於:

1、領股息領到零成本

2、有長久的被動現金流

3、只要公司不倒,就能一直領股息

指數投資可享3優點 但股息多半較少

指數投資則是被動投資於「市值型ETF」,持有一籃子股票,籃子裡的股票怎麼選、怎麼淘汰,都是交由所追蹤的指數決定,以元大台灣50(0050)為例,就會選進台股前50大市值的股票。市值型ETF的長期績效會貼近所投資的市場表現,股息就不會是考量重點。棒喬飛歸納,這種投資方式有3個優點:

1、不用自己選股

2、可輕鬆獲得市場平均報酬

3、風險分散效果佳,有助於維持資產市值波動的穩定度

棒喬飛表示,其實存股、指數投資,乃至近來大為熱門的高股息投資,都是不同典範、各有優缺點,但他認為,當投資人在做出選擇之前,應先要好好認識它們之間的差別。例如存股投資人認為自己不想再花時間研究公司基本面,或缺乏對選股的信心時,可能會開始投資高股息型ETF,不需要自己選股也能每年享受穩定的現金流進帳。

對於許多人,尤其是存股族在接觸指數投資後,雖然對於獲取市場平均報酬感到心動,當真的要下單時卻又裹足不前,他認為主要有兩大心理障礙。

股息減少:由於市值型ETF的殖利率低,甚至有些海外ETF不配息(成分股配發的股息直接滾入淨值)。若原本存股可以獲得1年50萬元股息,換成買市值型ETF就少了這筆被動現金流。

有現金需求必須賣股求現:如果投資人剛好需要用到50萬元,就得賣掉價值50萬元的ETF換現金才行。

「投資要解決數學問題,更要解決心理問題。」棒喬飛說,其實不管是領息或是賣股求現,同樣都是從投資標的當中取出一筆錢。接著他舉例做比較分析:

情境A是「領股息」獲得資金,而情境B是「賣股求現」獲得資金。假設兩者獲得資金之後,股價都上漲20%,兩者的累積資產還是相同。因此,領息和賣股其實是一樣的事情。多數人心理上最無法接受的原因是「賣股之後會減少持股數量」,但是透過數學計算可以知道,賣股之後雖然股票數量減少,卻不會像情境A有除權息而使股價降低,因此整體市值仍然相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