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幾歲要和爸媽分房睡?多大要有自己的房間?室內設計師一篇文曝規劃方式

2023-10-08 11:00

? 人氣

孩子7~22歲(同性別),可共享一房

國小到大學,孩子會越來越偏向同儕,也會需要自己的空間(心靈與實際都需要),此時「房間」的必要性跟小孩個性、家庭基調、家人相處模式以及0~6歲的成長模式高度相關。雖然很少見,但我還是遇過能接受兩姐妹(兄弟)睡上下舖直到成年的家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孩子出社會工作,走向獨立

爸媽永遠都想為孩子留一間房,這心態在我自己當媽媽之後完全能懂。但若空間坪數眞的有限,若孩子實際回家過夜的頻率眞的不高,一個彈性可關的臥舖區是値得考慮的選擇。眞誠愛自己,離家工作的孩子也會比較安心。

從小到大我沒有自己的房間,跟大我九歲的姐姐ㄧ直睡上下舖到大二,大三到結婚前更是與家人一起睡通舖,「房間」對我來說ㄧ點都不重要,因為我覺得全家都是我的。在餐桌上寫功課做勞作、趁我爸外出時大冒險挑戰用他的書桌看書、去主臥翻滾跳躍(離開時ㄧ定要復原好才不會被發現),睡覺怕黑時永遠有姐姐陪。當我同學可憐我沒有自己的房間時,我反而可憐他們只有自己小小的一間…很多人認為要有自己的房間才能發展孩子的「個性」、「獨立」、「負責」,其實眞的跟實體空間沒有絕對關係,關鍵還是在父母對待彼此與對待子女的態度、身教與如何面對人生每個階段的考驗。

當家庭氛圍是信任、尊重、開放、溫暖的,是可以犯錯的,是為彼此留出空間的,「房間」絕對有許多不同程度的做法,値得全家好好討論。

作者介紹|王采元

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系,2002年畢業後,開始跟著父親自學建築,並在2004年接了第一個室內設計案。從此之後,便開始了一邊旁聽建築課程自修,一邊獨立接案、設計監工的生活。建築是個幸福的志業,面對豐富的自然環境,如何在不減損自然之美的前提下,滿足使用需求、人性感受與呈現每個空間特有的本質與感動。針對每個獨特的生命個體,挖掘每個空間特有的韻味潛力,貼緊「行為」本身,在使用需求、實際機能與設計理念之間,探索那微妙而美好的互動關係。自己設計的點滴心血,伴隨著使用者增益的生活情味—建築,就這樣悠悠長長的活著。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麥浩斯《不會整理沒關係,揪出收納盲點,不用收的好家設計》(原標題:小孩(不管幾歲)要有自己的房間才好)

責任編輯/邱苡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