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的工作跟本科系無關?1件事才是關鍵,領到高薪的機會更多

2023-09-30 11:30

? 人氣

「科系」只是一個分類,能分類學門,但不能分類你的成就,所以別被科系給綁住了。(示意圖/取自pexels)

「科系」只是一個分類,能分類學門,但不能分類你的成就,所以別被科系給綁住了。(示意圖/取自pexels)

前陣子看到某位職涯專欄作家的文章,文中提到「沒用的科系,念到碩士還是沒有用」,甚至還點名了公行系就是「念來當公務員用的」,更令人無奈的是,文章底下還有留言附和「很多科系的存在,只是為了讓老師不要失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雖然不是公行系出身,但看到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字,還是感到相當無奈,同時也不禁感慨:台灣的社會,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打破對科系的窄化想像?

對科系的窄化想像,阻礙了多少職涯發展的可能?

在台灣,我們很理所當然地將未來的職涯規劃,與大學的所學直接連結:法律系就是當司法官或律師;資工系就是當工程師;新聞系當記者……然而現在的環境變動很快,很多職業在未來都會消失,但也有很多職業在現在根本沒有出現— —也就是說,未來的大學科系能對應的出路,在當下是沒有人能知道的。

就以近年相當熱門的Chatgpt 為例,Chatgpt的開發原理,背後結合了語言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然而在過去,並沒有人想到語言學的研究可以應用在資訊科技上,更沒有人知道AI從事創意工作是有可能的。

無獨有偶,在過去,數學系的出路大多以學術或數學老師為主,但近年來隨著大數據與資訊工程的發展,越來越多企業需要數學相關的人才。這也是過去的經驗中難以預料的。

回到文中一開始提到的公行系,公行系的全稱是「公共行政學系」,主要的課程目標是教導學生「如何從發想到落實,了解政策制定、推動、定案到實行的過程」— —不只是政策執行,小至家中決定家事的分配,大至社團、企業擬定經營策略與目標,都需要這樣的能力。即使之後不想考國考、當公務員,我們依然時常會面對需要擬定策略、方案的場合。另一方面,因為政策的執行與制定需要考量到多方面的因素,公行系的訓練實際上橫跨了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與行政學等不同面向,這些學科對於了解組織的運作來說非常重要,無論未來是想要走公職,或是在私人企業擔任主管,都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相關知識。

對科系的窄化想像,不僅侷限了學生的未來發展,更讓我們難以擁有突破性的創新,只能跟在其他人的腳步之後。

政大公行系112學年度的必修課程,從課程安排中可發現公行系的必修其實相當多元。(圖/取自方格子Vocus)
政大公行系112學年度的必修課程,從課程安排中可發現公行系的必修其實相當多元。(圖/方格子Vocus)

所有的產業,都不會只需要特定科系的人才

就如同筆者在〈科系只能限制你的必修課,不能限制你的人生〉一文中提到的,很多人在大學畢業後做的工作都和自己的科系沒有關係,但正是因為他們這些「沒有關係」的經歷,才讓他們能夠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事實上,每一個產業都不會只需要特定的人才,而是需要各種專業或科系的人才通力合作,才能擁有完整的發展。

就以台灣人最想進的「護國神山」台積電為例,台積電內部除了工程師之外,還有業務、人資等其他部門,除了一般的電機、資工人才之外,也需要其他科系的同學投入上述的部門,才能維持公司的運作。例如筆者就曾經在台積電的政大場徵才說明會上聽到:他們想要拓展海外市場,因此目前正在尋找日文、韓文,甚至是德文、法文的業務,這些工作都需要外語相關科系的同學們。正是因為有這些不同科系的人才,才能支撐起這間跨國的全球性大企業,並讓台灣擁有享譽全球的「科技王國」美名。

科系的名稱只是一種識別,不代表一定要做相對的工作

當然,我的意思絕對不是說大學科系的選擇不重要— 畢竟一旦選到不喜歡或不擅長的科系,痛苦四年的還是自己—但現在除了醫牙、法律這些有一定門檻才能從事的職業,大部分的科系都沒有限制一定要往什麼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從選定科系到工作為止,中間有很多可能性。

真正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一份讓自己能產生熱情的工作,只要能產生熱情,就能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最好,領到高薪的機會自然就更多。別忘了,「科系」只是一個分類,能分類學門,但不能分類你的成就。

作者介紹|蔚藍Azure

政治大學民族系學生,喜歡在民族學的世界中,一邊進行跨領域的探索與主題式的學習,一邊用這樣的視野捕捉關於歷史、文化與教育的世界,尤其對日本與韓國社會文化感興趣,也期盼能透過民族學的視角,分析東亞世界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現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Vocus。(原標題:新時代大學隨想11:公行系就是「教你怎麼當公務員的」?對科系的窄化想像,才是阻礙學生未來發展的元兇)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