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股投資為何愈輸愈多?專家揭曉散戶不知的風險與困境:十個有八個賠錢

2023-09-26 20:00

? 人氣

台灣股市屬於封閉式淺碟型市場,故波動性大,容易受人為操控或黑天鵝事件影響。(資料照/柯承惠攝)

台灣股市屬於封閉式淺碟型市場,故波動性大,容易受人為操控或黑天鵝事件影響。(資料照/柯承惠攝)

建議大家務必找出一個放諸四海皆為準,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適用的方法,而非看見別人買股獲利就認為自己也能照本宣科,應依個人習慣及條件建立專屬自己的理財模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投資股票第一個風險是「頻繁交易」

每次買賣股票必須支付固定成本,即手續費(券商收取)、交易稅(政府徵收)。買股時只需繳付手續費0.1425%(買股不必支付交易稅),賣股時再繳付一次手續費0.1425%及交易稅0.3%,也就是買賣股票一進一出,來回需花掉0.585%的費用。

這看似不多但累積起來卻十分可觀,換個角度來看:只要進出股市170.9 次,所投下的成本歸零,什麼意思?只要每天進出股市各一次,4.275個月(即4 個月又7天),本金全無。如果投入資金為100萬元,最後結算須先扣除100萬元成本再論盈虧,所以民間傳聞:十個人買股有八個賠錢(股市裡能從頭徹尾賺到利潤的比想像困難),僅一個人賺錢,另一位不賺不賠。股市交易太過頻繁容易賠錢,這就猶如「溫水煮青蛙」(已經成癮欲罷不能),不精算成本前去投資,虧損自是沒有感覺,「資金控管」在理財來說實為必修課程。

投資股票第二個風險是「貪心」

台灣股市屬於封閉式淺碟型市場,故波動性大,容易受人為操控或黑天鵝事件影響,稍微不慎就淪為賭博或幫人抬轎,結果白忙一場。所以我們須找出一個放諸四海皆為準,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適用的投資方法,並非看見別人買股獲利就認為自己也能照本宣科,應依個人習慣及條件建立專屬自己的理財模式。

投資股票第三個風險是「盲從」

股市中希望快速獲利是人人嚮往的,但真實如願者不多,坊間傳授買股絕招花樣百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事後發現不少是浪費金錢跟時間,想回頭就必須蒙受損失。獨立判斷、審慎思考、歸納演繹是必要的,對於股票投資我們可以這樣推演:就如同前往池塘釣魚,範圍不大,容納的魚兒有限,但如果釣客大群,自會有很多人釣不到魚(股市名言: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是有原因的)。如果有的地方入場需收費,就會演變成娛樂性質高,但不易用來賺錢,這是何以在台灣股市搶短容易賠錢,特別是散戶短進短出贏面更少的原因(一是市場競爭下散戶勝算小,二是每次交易需繳交費用,可謂雙重損失)。

若有人短線賺到錢那也僅為少部分而且也是暫時性的,除非賺到一筆就不再玩,這是數學機率的問題,股市裡散戶宜「放長看遠」。

投資股票第一個困境是「欠缺格局」

買股追求獲利理所當然,就如同在做生意,不只追求「短期」利潤,也要保持「永久」獲利;並非賺得「小利」即志得意滿,而是該有「獲利無限」的鴻圖。不需計較一時股價,就算現在高興賺得大筆,但然後呢?內心一定渴望下次可以賺得更多更滿,於是守株待兔,非要等到最佳買點才進場,一見股價看回不回,就花更多金錢去追,異常忙碌卻不見得獲利。

投資股票第二個困境是「股市快速獲利,代價高」

股票屬於「遞移性商品」,需有人賣出然後有人接手,否則無法成交,想快速賣掉又能兇狠賺錢,不是技術高超,就是運氣特好,一窩蜂盲從者眾多,但不可能人人如願,所以股市「快速獲利」仍為極少數人的專利(相對也容易賠上大錢)。

投資股票第三個困境是「面對股票凶險,內心恐懼深」

認識不清就會害怕,害怕就會排斥抗拒,加上聽到各種失敗案例,不明就裡覺得少碰為妙,致使錯過諸多獲利良機,於是轉去接觸其他理財商品,結果仍不滿意,又投向下個投資標的(常言道「轉石不生苔」),然而想要重新了解一項投資商品談何容易?那必須花費更多時間跟精力,只可惜人生苦短

作者介紹|禮林(Lilin)

一名退休人員,平日下田種菜植樹,利用閒暇從事閱讀寫作,體驗古人所云「耕讀生活」,在閱讀方面偏好經濟學、投資學、歷史學、植物學,加以退休期間從股市實作中累積些許經驗和體會再由研究相關投資理財內容彙整出個人心得,十分樂意跟大眾分享。
 
我們既然深知「財務自由」對於人生每個階段都無比重要,那麼該做的應是及早規劃,可以找出一個既方便又簡單的方式理財。若已在幼年即做好打算,行動上始終處於「智慧」靜態管理,一路長期經由「複利」加持,致使往後歲月得以順利實現個人夢想,讓金錢在生命旅程發揮最大效用,這可說是人生最珍貴又極幸運的事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理財EASY學:時間複利+選股策略的雙重魔法》(原標題:投資股票的風險管理與困境)

責任編輯/陳奕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