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有計畫的無知」?資訊量過多其實會阻礙進步,準備不充分反而有助成長

2023-09-23 09:40

? 人氣

資訊量過多其實會阻礙進步(圖/取自photoAC)

資訊量過多其實會阻礙進步(圖/取自photoAC)

任務名稱:專注於工作,而非雜訊

在戰區工作時,我的主要職責是向美軍總指揮官與外國軍事單位匯報,中情局對於戰事的最新分析。我的職務很獨特,因為我是平民,不隸屬任何軍事單位,所以雖然是向將軍報告重要資訊,我的前途和他開不開心完全無關。不過我的角色還是很尷尬,每天要如實向最高將領呈報資訊。我選擇不要自己嚇自己、讓情況變得更尷尬,我沒有專注於他有多「重要」(畢竟對方是四星上將),相較於我有多「渺小」(我當時26歲,可以說是初出茅廬),把關於地位和階級的雜訊拋在腦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戰區那樣的環境下,要自己不去在意階級和坐在會議室的人是誰真的很不容易,但是這麼做對我的工作並沒有幫助。所以我刻意選擇接收和忽略哪些訊息。我保留相關資訊(情報分析以及為何要向將軍呈報),排除不相關的資訊(對方有多「重要」)。這樣一來,我才能沉著應對。

面對將軍詢問,我不會手足無措,那只是一個人提出的一個問題;遇到將軍不同意我的觀點(我們的分析不只一次與軍方的情報分歧;聽到他說:「我的指揮官不是這樣告訴我的。」即使鋼鐵般的意志都不免動搖)我沒有羞愧地爬到桌下,那只是一個人的意見(我的職責就是用事實和證據反駁分歧的意見);我沒有擔心開會時是否有人面面相覷,那些人只是在互看,如果他們選擇不表達想法,我不會為此而苦惱。

我專注於工作,而不是雜訊。

我沒有莽撞冒失,而是態度恭敬,得到四顆星星的將軍絕對值得尊敬。我稱他為「先生」或「將軍」,我尊重他的地位,但是我沒有因此讓自己變得無足輕重。我肩負重要任務,雖然我們的階級不相等,但是我們絕對是在戰場上並肩作戰。

我們必須記住: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也許並非所有人都擁有相同的天賦、同樣幸運、一樣聰明,但是我們同樣是人類。我們可以選擇專注於我們與對方的平等之處,認真生活和工作,也可以拘泥於我們與對方的不同,把自己鎖在卑躬屈膝的位置。

所以請記得,下一次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資格出現在會議室,不用懷疑,你也許經過一番努力才爭取到,也可能是受到邀請,但是只要你出現在那裡,就要表現得理所當然,專注於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因為你絕對有資格。

我是在戰區培養出「有計畫的無知」這套做法,不過從那時起,這個方法對於我處理任何任務都很有幫助,無論是公事還是私事。有計畫的無知之所以管用,主要在於「有計畫」的部分。我不可能建議你把頭埋在沙子裡(那不是負責的人該有的作風),但是我大力倡導有計畫的選擇要接收哪些資訊。

我曾經是每天解析大量數據的分析師,當然對研究充滿敬意,但是身為公司執行長,加上與數百位領導人和創業家合作之後,我也看到數據的「陰暗面」,發現太多資訊如何阻礙成長、進步、創造力和直覺,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必須思考自己應該對哪些資訊保持無知、刻意選擇忽視哪些資訊,才能找回信心和創意,擺脫內心的枷鎖。並非所有資訊都值得擁有,一定程度的「有計畫的無知」可以讓我們掙脫先例的桎梏,才不會在想法和使命萌芽前就將之扼殺。

接下來的頁面中,我們將研究如何「不充分」準備、在少量資訊中茁壯成長,並使用推諉不知情(也就是不問你不想知道答案的問題),來實現你想達成的目標。你可以想像成這是「有計畫的無知」基礎訓練。

延伸閱讀:已經有很多事要忙,該如何拒絕別人的請求?4個方法,讓自己有說不的勇氣

把力氣用在關鍵之處

幾年前,一位朋友隨口建議我製作Podcast節目。我和他認識,就是因為我接受他的Podcast採訪,他認為我會是很好的主持人,所以我決定一試。我選擇關注女性創辦人的故事(讓更多人有機會走出暗處),並透過不同人脈找到足夠錄製第一季節目的採訪對象。

當時,我大可以研究其他主持人如何採訪、列出最佳策略和風格,並且浪費時間「事先準備」,收聽所有關於或是為了女性創業人士製作的Podcast,確保我的節目與眾不同、針對小眾市場,但是我沒有那樣做,因為那不是我該做的事,我該做的是主持我的Podcast,不是其他人的。所以我有計畫的忽略所有表面上是研究、暗地裡是與別人比較的雜訊,刻意選擇以自己的風格主持Podcast。

開始錄製訪談後,我不得不做出類似的選擇。我可以花很多時間用谷歌搜尋來賓的資訊,確保我知道對方從出生到現在生活的所有點點滴滴,但是我沒有這麼做。我選擇只了解到足以能夠和對方交談的程度(不能完全無知!),但是沒有多到關於對方的一切我都瞭若指掌,反而覺得無聊。我專注於真正該做的事:引導出真實、深刻、有趣的對話,同時刻意忽略把來賓研究到滴水不漏的衝動。

你猜結果如何?迄今為止,我已經採訪60多位創辦人,並且仍在持續增加,其中沒有任何無聊或因為腳本而顯得可笑的對話,也沒有因為事先準備好的回應,導致內容不連貫,我們的對話輕鬆、隨性、有趣、自然,像朋友聊天一樣。透過「不充分」準備,我能夠真心對她們的答案感興趣,讓談話進入出乎意料、深具啟發的境界。相較於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問題,每個人都很喜歡最後的結果。

不過我也會替來賓著想,如果對方希望事先準備,我會提供大概的方向和開放式的問題供她們參考,她們就能按照個人的意願安排準備,只因為我「不充分」準備,並不代表她們也得這麼做,但是我們會相互配合。結果是我很喜歡每一次的對話,也從中學習到很多。

刻意不讓自己陷入準備工作,也讓我能真正著手錄製Podcast,而不是空有想法。我一開始只取得足夠資訊、準備「不充分」就開始錄音,然後才慢慢了解技術細節,例如簡易供稿機制(RSS feeds )、上傳平台等等。

很多人裹足不前、遲遲不肯動手,認為自己還沒有準備齊全。他們躲在資訊蒐集、學位蒐集、證書蒐集背後,任由別人告訴他們什麼時候才算準備充分,但是那完全是(你可以預料到我會說什麼)胡說八道,你現在就可以開始,只要有夠多資訊,就可以運用既有資源邊做邊學。仔細研究數據和細節與實際體驗完全是兩回事,你只是躲藏在以準備為藉口的拖延背後。

如果你希望推翻董事會關於高階主管薪酬的決定,不要拼命研究薪資規定和先例,而是著重於與董事會成員對話,以了解他們的理由,才能加以反駁。

如果你希望公司的領導團隊看到自己出色的行銷點子,不要拼命研究過去每一次行銷活動的所有細節、要求自己必須能寫出一篇論文探討行銷手法的演變,才有資格提案(你笑了,但是我知道你也是過度準備戒斷會的成員!)。只要蒐集到夠多行銷統計數據,就可以向主管提案。

如果你想把創業點子推銷給一屋子投資人,不要拼命研究每一個人的投資組合或是對於你的公司為何更勝一籌進行點對點分析,而是要專注於取得適量關於投資趨勢的數據和模式,調整期望和報告內容,然後就去推銷。

如果你想成為公司的執行董事,不要苦惱自己是否應該去唸企管或金融學位,或是取得領導力相關的證書或其他形式的訓練課程,而是把心力放在實際的專長以及讓你脫穎而出的技能,然後就去爭取。

這就是訣竅。只要適當準備,就開始動手。

在「少量資訊」中茁壯成長

另一種運用「有計畫的無知」、避免自我阻礙的方法是吸收少量資訊。不是零資訊,是少量、根據策略選擇的資訊。

我第一次懷孕時,有一次(只有那麼一次)犯了在谷歌上搜尋「高齡產婦」的大忌。當時36歲的我,已被蓋上「高齡」的烙印,我才看了點閲率最高的兩篇文章,就嚇得立刻把電腦關上。我無法改變自己已經36歲的事實,但是我決定不要過度擔心「高齡」的風險。我了解自己的身體、知道自己很健康。我大致了解風險為何,但是我不會自尋煩惱。我決定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身體的力量(還有這幾千年來女性沒有谷歌也可以順利分娩的事實),並且充分信任我的助產士。

我選擇吸收少量訊息:我能或不能吃哪些食物、了解我情況的專業人士告訴我可以或不能做哪些類型的運動,然後相信直覺,如果感覺不對勁或聽起來有問題,我就發問,但是我沒有讓自己陷入網路的黑洞,每天憂心忡忡、破壞原本美好的懷孕時光!

我第一次創業也有類似的經驗。我當然可以無止境地研究開創事業的風險,但是其實生活中每一件事都伴隨著風險,所以我選擇只去向有創立和擴展事業經驗的人請益、閱讀可靠的期刊、運用常識分析資訊,然後相信直覺。我問必要的問題,但是沒有讓自己憂慮到無法前進、因為風險太大而不願創業。

我們都必須這樣做:選擇吸收哪些資訊、哪些得吐掉或根本不該放在盤子上。並非所有資訊都值得擁有,並非所有資訊都同樣優質,也並非所有資訊都有幫助。

第一波新冠疫情封鎖期間,我決定停止看「新聞」,因為每天的內容都差不多。病例和死亡統計數據固然令人心痛,但是我不需要知道確切的數字,因為我對它們的控制是零,花心力思考這些我無法控制的事是浪費時間、精神和情緒,而我沒有多餘的時間、精神和情緒可以浪費,我相信你也是。

所以要傾聽你的內心、目標、直覺和狀況警覺能力,決定自己需要哪些資訊、哪些「資訊」只是干擾或根本沒有助益,然後忽略所有與你在乎的事或希望達成的目標沒有直接關連的訊息,大刀闊斧地砍掉訂閱的電子郵件、LINE群組、IG追蹤、《我就爛電台》、Podcast,所有你盲目吸收的資訊,而且要明白所有資訊不是對你有幫助就是在扯你後腿,沒有靜止不動這回事。

畢竟人如其食,我們吃什麼就像什麼,這個原理同樣適用於我們吸收的資訊。

作者介紹:露波兒.帕特爾(Rupal Patel)

前CIA探員.執行長.企業顧問.倫敦商學院創業導師

帕特爾擁有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倫敦商學院行銷與創業碩士等常春藤名校學歷。她同時也是印度移民第二代,從小在紐約長大,是標準的紐約客。曾在中央情報局擔任情報分析師,為了反恐走遍世界各國,執行祕密任務,並獲功勳獎章。後來轉戰倫敦攻讀MBA。

她已創立兩間公司,在白人男性的倫敦商業世界裡成功立足,僅花一年半時間即開始獲利。現與英國丈夫長居倫敦,育有2名可愛女兒。她亦是印度移民/紐約客/特務情報員/創業家/職業婦女/領導者……,身上帶有多種標籤,帕特爾非常習慣身處混亂之中,擅長從周遭環境分析數據、歸納情報,找出施力重點,成功達成任務。

她在CIA的非凡職涯經驗,將她從叢林和戰區的軍事簡報室帶到董事會和國際舞台。現在的她,身兼總裁、領導力企管顧問、教練和創業家導師等多種身份,樂於向大眾分享她在中情局學到的獨特思考模式及解決問題方法。帕特爾也被雜誌《Harper’s Bazaar》評為「女力代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我在CIA學到的MBA實戰:12堂中情局思考法與特務工作術》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