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韓房市崩盤,為何台灣房價仍居高不下?專家列3點直戳要害:政府打房玩假的

2023-06-30 14:37

? 人氣

二、從炒房的相關成本來分析應如何打房。

炒作房地產,也就是炒房,要負擔的成本可分為兩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交易成本

買賣時才會發生的成本。包含了房仲、代書的規費、賣方的綜所稅等等。

2、持有成本

持有不動產期間每年需負擔的費用。除了地價稅跟房屋稅,還有容易被漏掉的管理費,貸款利息等等。國外還有房屋保險、房屋修繕或保養費用等等依各國規定,需每年負擔的費用。

之前台灣大部分的打房政策,主要都是增加「交易成本」,例如過去比較讓大家熟知,俗稱的「奢侈稅」(已改為房地合一稅),以及即將要上路的「平均地權條例」。平均地權條例也會增加持有成本,因為整合期間拉長,但影響有限。真正對於「房屋持有成本」的合理管制,台灣卻遲遲未見動作。

前一篇文中,筆者也提到台灣的房屋持有成本很低。以比例來說,單論房屋稅,台灣大概是0.1~0.4%。美國通常是1~2%,此外,美國還有很多台灣沒有的其他持有成本,也就是上述提過的,例如房屋修繕、房屋保險等等。

所以在國外,特別是歐美確實是因為持有成本比台灣高出非常多,導致除了地產商以外的富豪,很少囤不動產。美國的房產佔個人總資產的比例平均只有35%左右。

經濟發展是有周期的,相信這大多數人都明白。但台灣往往在經濟好的時候,企業發大財,而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又讓其資金流向房地產,而非留在產業。最後房價不斷提昇,增加了社會的生存成本,也成了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來源之一。房價持續上漲讓購屋貸款的「負債」比例增加,貧富差距更加擴大。

資產泡沫和產業進步常常是二選一,台灣的資金堆疊了資產的泡沫,讓這個泡沫更堅固,相對減少了資金流向產業,阻礙了產業的進步,國外通常是選擇把泡沫刺破,讓資金流向產業。

只有讓有錢人、投資客、投機客把空屋釋出,讓房產回歸居住跟使用需求,把多餘的資金從房地產市場逼出。也就是交易成本跟持有成本這兩種都需要提高,另外一些台灣獨有的奇怪現象,如強綁用不到的公設(停車位)跟「非實坪制」,都需要法規限制,這樣房價才能機會走向穩中有降的方向。

三、台灣真正要落實打房政策的第一步。

筆者認為是,讓不動產市場的資訊完整跟透明。

實價登錄,只是這個概念的其中一部分,但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至少那種過去由房仲胡吹亂騙的情況已經大幅減少。

講回囤房稅,目前是用「個人歸戶」來計算,但如果不動產市場的資訊完整,是否可以考慮「家庭歸戶」?

個人歸戶就是每個人持有;家庭歸戶,則是實際上同住一家人的合計,特別是未成年子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