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工作?明明科技進步,但人們的工作時數卻沒有減少,真正的原因是...

2018-08-23 18:27

? 人氣

補充一點,即使我們引入先進的機器以提高生產力,這也不代表工人的工時便可減少。因為就算其中一間企業引入機器,因生產力提高,減少工時亦可維持相同產量或質素,但我們不要忘記,若另一間企業同樣引入機器,但工時不減,它的產量或產品質素就會比第一間企業高,所以仍然較第一間企業有競爭力。故此,現代世界引入機械提高生產力,似乎會加劇同業之間的競爭,而為了勝出競爭,企業間也不會因為引入機器就減少工時,所以從實然層面上很難出現羅素所提倡的理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從應然層面上看,羅素證成人們為了增加閒暇時間,從而獲得快樂是合理的。或者,在政治哲學或國家政策的層面上,似乎我們是可以這樣設想的,至少在某些北歐國家,低工時的社會政策是可行的。

「工作」可否有別的意義?

羅素的立場的確引人深思,不過他所指的工作,似乎僅限於為了糊口的意義。當然,對於絕大部份人而言,工作的確僅僅是一種手段,賺取金錢才是工作的最終目的。這樣說的話,若一人腰纏萬貫,他根本沒有任何理由工作,每天過着休閒的生活,享受人生就好。但是,為什麼那麼多有錢人還是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呢?似乎工作有另一種的意義,是對一種人生目的的追求

其實,工作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種可稱之為糊口,第二種則為事業。所謂糊口,就是指人為了最低限度的維生條件而工作,這種工作是維持生命的必要條件,工作就是為了「搵食」[注2]、「交租」以及「看醫生」,這些均為人的基本需要。

事業則並非單純為了糊口,這是關乎一個人一生奮鬥的目標,是勾連生命意義的志業。當一個人說他要發展他的事業,他往往重視價值上的回報多於金錢上的回報。十九世紀末期,西方傳教士諸如馬禮遜等人來華傳教,並非僅僅為了金錢與糊口而已。若果為了日常生計,何不留在歐洲安份守已,每天向身邊的人傳教?這顯然是一種宗教熱情,出於對基督教傳播事業的熱愛,他們才敢於遠渡重洋來到東方傳教。這些都是人之為人的事業,是在價值層面上勞動的例子,絕不僅僅是為了糊口。

對於亞里士多德來說,高尚的工作絕不可能是為了糊口。他所指的是,工作是為了獲得閒暇的時間,他曾寫道:「工作就是為了休閒的生活,此乃快樂之源。」[注3]。這些空閒時間,可讓人們發現這個世界的驚奇之處,從而思考世界的奧妙。思考可以讓人們提高自身潛存的德性(virtue),而思考是人之為人、有別於動物的理性特質,當我們最終能夠充份地發展自身的理性,我們便能豐富我們的人生(enrichment of life),從而獲得幸福(eudaimonia)。所以,為了糊口使我們不能發展自身德性,這樣與動物無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