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衣服如何收納?別再亂丟了!她曝快速整理方法:其實一個人只要25件衣服就夠了

2023-06-09 09:00

? 人氣

一個人究竟要多少衣服才夠?原來只要25件衣服就夠了。(示意圖/取自Flickr)

一個人究竟要多少衣服才夠?原來只要25件衣服就夠了。(示意圖/取自Flickr)

可能是因為成長環境的關係,在大學以前我對穿搭不怎麼敏感,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學校都穿制服,自然對便服沒有多大的需求。平常衣服鞋子都是由媽媽幫我張羅,我連自己穿幾號都不知道,她買什麼我就穿什麼,加上我們倆身形差不多,有時候也會揀她穿不下的衣服。兩件牛仔褲和幾件T-shirt、外套就安安穩穩地過了好幾個春夏秋冬,穿到壞、不能穿了才買新衣服,若要單以數量來評斷的話,我那時候還真的是「極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開始自己買衣服的新手村階段,往往會因為不夠了解自己的身形、適合的顏色版型,或不夠堅定自己的喜好,只因為他人的意見或人人都有,而買了跟自己一點都不搭或不怦然心動的衣服,就算當時一年四季衣服總數只有五十~六十件,但穿出去的模樣我其實並不滿意。

也因此在斷捨離的過程中,我更著重在「找到自我風格」這件事上。

在接觸許多關於斷捨離和極簡主義的書籍或影片時,我發現實踐減法生活的代表性人物都有一套自己的穿衣風格,像是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總是穿著黑色高領針織衫和牛仔褲,怦然心動整理術的近藤麻理惠一律是裙裝,而日本代表性極簡主義者的佐佐木典士,衣櫃裡清一色是白襯衫和黑褲,又或者日本No.1 男公關羅蘭,只有一套衣服――黑色訂製西裝外套搭配黑色T-Shirt和Uniqlo黑褲。

服裝好比一個人的名片,這些人的穿著打扮不僅適合他們,也非常有記憶點,就算不走極簡、斷捨離,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無論在職場、學校、朋友間,有記憶點、有個人特色,也是一個必要的元素,才容易獲得更多機會。

實踐簡單生活,不見得都要穿一樣的衣服,也不是說不能享受穿搭的樂趣,相反地這是一條通往任性、自由穿搭的輕盈之路。

找到自己的穿衣風格後,可以讓我們花更少的錢在買錯衣服上,花更少的時間糾結衣服怎麼搭配,卻能夠時時刻刻都以完美的姿態登場,即便今天不小心睡過頭也是。這樣輕鬆自在的生活對我來說很具吸引力,而且也「意外」發現根本不需要那麼多衣服。

衣櫃裡的衣服跟我說著同一種語言嗎?

如果你有看過我的衣櫃,可以發現顏色不外乎是藍色、白色、棕色和綠色,最多的圖樣是條紋,而且限定「深藍╳白底」。款式只有少數幾種:裙子、襯衫、基本剪裁的上衣、針織外套,模樣也都長得差不多,風格十分明確。

若把時間倒回到二○一八年,可不是這副模樣。

那時候,我剛看完《時尚斷捨離》這本衣服減法的啟蒙作品,從書中學習到了四個重點。第一,只有少數的時尚人士需要千變萬化,一般人大可不必,除非你有很多錢跟時間。第二,根本沒有人會在意你每天都穿一樣。是的!我連自己前一天晚餐吃什麼都忘記了,更何況是他人的穿著,如果真有人說你都穿得一樣時,反而是種稱讚,代表你已經有了個人風格。第三,人天生比較容易記住負面的事情,先前努力維持的形象都會因為一個不小心的穿搭失誤毀了一切。第四,理想的衣服數量是五十~八十件,超出這個數目就會產生管理上的障礙。

我第一次好好審視衣櫃的時候,雖然數量上早已達標,但如果是以「衣服是否跟我說著同一種語言」的角度來看,大概有一半是不合格的。

比方說我根本不喜歡粉紅色,就因為朋友一句:「你的衣服都是藍色的,應該要買點不一樣的顏色,這件買粉紅色的比較好喔。」而下手一件粉紅色毛衣。雖然剛開始還滿常穿的,但它和自己的其他衣服實在太跳tone,不敵時間的考驗,漸漸打入冷宮。

又或者是好多好多的童裝,對,你沒看錯,二十三歲的人還在穿童裝。一方面是因為我身材卡在小朋友和大人之間的尷尬尺寸,另一方面也是童裝比較便宜。這件事不說又沒有人知道,但即便別人不知道、可能也不在意,我心理上就會有一股疙瘩,只要產生了這樣的心態,在外人眼裡看來會覺得你這個人好像不怎麼有自信。

我還有許多媽媽買的衣服,像是運動品牌服飾、她穿不下的衣服等等,明明不符合我的個人喜好,卻也從大學穿到畢業了……

直到這時我才意識到,以前整理衣服根本不會考慮到適不適合自己,只會想著還能不能穿,畢竟還是學生,將就著穿可以省點錢,拿去買其他更想要的東西。

難怪之後回到學生時期打工的牙醫診所時,醫生說:「你現在穿得很有氣質,很好看耶(那天穿白色立領襯衫和綠色裙子),整個人都變漂亮了,以前還真是『不好說』。」謝謝醫生的說話直接,對當時自我風格雛形剛建立起來的我來說,是很大鼓舞。

找尋命定的招牌服裝

命定招牌服裝的靈感來自賈伯斯這些總是一號服裝的極簡主義者們,我承認無法天天都穿一樣的衣服,但可以將類似的元素集結在我的小衣櫃裡面,這也是造就個人風格的關鍵。

「條紋襯衫+深藍色長裙」是最能代表我的招牌服裝,有如戰袍般的存在,一旦遇到初次見面的人、重要的場合、與朋友的聚會,下意識地都會伸手拿出這套。

為什麼會這麼喜歡?無非條紋、藍色、襯衫和裙子,每一個都是我最喜歡的元素,同時也呈現了我的個性。

藍色和襯衫代表著沉穩和知性,藍色是海洋和夜空的顏色,象徵著無限的包容力,期許自己是一個隨和、能接納萬事萬物的人,但這可不代表沒有原則。襯衫和藍色總給人一種冷冰冰、有距離、內向的感覺,然而透過裙子和柔軟天然的材質,帶來一絲柔性,產生平衡感。

命定服裝應該也要能展現個人的身形優點。以我自己為例,梨形身材,五五身,若像以前那樣穿長褲的話,很明顯會看到我的大屁屁和粗大腿,散狀的裙子則是可以掩蓋這一切,還可以自由控制腰線,拉長整個身形比例。我也試過不同長度的裙子,過長走樓梯會踩到裙襬,行動不方便;過短自己穿得不自在。最適合我的長度約莫是裙襬落在小腿肚間,搭上短靴還會露出一點膚色,瞬間從一百五十公分變成一百六十公分,長高十公分!第一次碰面的人都會說:「你本人也太嬌小了,照片上完全看不出來。」

當我穿上這套非常符合個人風格的服裝時,整個人很有自信,而且也獲得許多的讚美,包含來自路人的稱讚,這是我從未有過的體驗。證明了,這的確就是我的招牌服裝。

事實上,這樣的搭配並不是憑空出現,而是原先就長在我的衣櫃裡,我以最喜歡的一套服裝去做延伸和嘗試,雖然也是繳了一些學費,但比以前亂槍打鳥、胡亂購買好太多了。

如果你還不清楚自己想要怎樣的風格或者適合怎樣的風格,可以先剔除掉「不喜歡」和「說外星語」的衣服,第二步就是參觀你的衣櫃,把它當成服飾店,找出幾套你現在想再買一次的衣服,務必是成套的!我自己過去的經驗發現,原本很喜歡穿的一套服裝,若是因為破損或其他緣故斷捨離了其中一件,另一件的穿著頻率也會大為降低。

從這些你挑選出來的服裝中,找尋一些共同點和你喜愛的元素,也許是顏色、款式、材質、圖樣等等,建立起自己的選衣原則,有原則地挑選衣服,自然就會產生出風格來。「適合+喜歡=100%命定款」,你的衣服中有越高比例符合條件的衣服,你便會發現小衣櫃就夠讓你美美地過日子了。

從衣櫃整理解放,原來只要25件衣服就夠了

一個人究竟要多少衣服才夠?取決於個人的穿著頻率、場合需求、對打扮的熱忱以及家事習慣,很難有標準答案。我也是在簡化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自己的數量多年來都維持在二十~二十五件上下,多一點就會有冷落衣物的情況發生,少一點則是有衣服來不及乾的窘境。

擁有少量,但件件精選的衣服,帶給我無限的自由。只要不是超迷你衣櫃,不管我搬到哪裡,所有衣服都能掛著放,斷捨離掉討人厭的摺衣家事。有時候,透過空衣架的數量或留守的班底,也會提醒我該洗衣服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積了一大堆,讓洗衣、晒衣變成一場繁重的工作。

小衣櫃也教會我,不需要為了他人成為百變的人,而是享受細微的變化,沉浸在自我流的穿搭樂趣中。它也讓我有餘裕可以不將就,在有需要的時候,嚴選適合自己的衣服,就算多花一點錢也無妨,甚至是支持認同的慢時尚品牌,透過消費為這個世界投下一票。

每一件衣服都是主角,同等重要,高規格對待它們,成為我們得體形象的最強後盾。

實現不用換季的衣櫃

坦白說,我對於穿著打扮並沒有多大的熱忱,只要乾淨得體、能呈現個人風格,就足夠了,所以一開始我便對膠囊衣櫃和制服化這兩個概念很有興趣。

膠囊衣櫃是利用最少量的單品搭出最大的變化,而制服化則是像學生時代穿制服一樣,有固定的幾套衣服輪流穿,或是像賈伯斯那樣永遠一套,這些都有個極大的優點,將衣櫃管理的需求降到最低,減少決策疲乏,把精力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省事,是我理想衣櫃的第一守則,不用換季的衣櫃則是結合膠囊衣櫃和制服化的終極懶人版。

換季本身雖然不是多麻煩的一件事,真正讓我感到困擾的莫過於忽冷忽熱的換季期,前一天可能還二十五度要穿短袖,過沒幾天又驟降到十五度,在以前如果一個預估錯誤提早換季,就需要去床底下把衣服挖出來,不然就要在衣櫃裡同時擺長袖和短袖,顯得空間擁擠。

當一年四季的衣服都好好地掛在衣桿上,等於每一件衣服都處於備戰狀態,隨時都能出任務,不管天氣怎麼變,我都能迅速地拿出需要的衣物。

實現不用換季衣櫃的一大要素在於「一衣多穿」,當一件衣服可以應對生活的各個場合,甚至各季節,自然數量就能大幅減少,這也是我在租屋時期,兩個人共用一個衣櫃空間不足的應對之道。

以季節來說,過去我有分夏天、冬天和春秋三種氣候的衣服,平均下來若以最低限度一季五套來算,三季最少也需要十五套,也就是三十件,這還不包含外套,要全部塞進衣櫃裡根本是天方夜譚。

考量到台灣以炎熱、涼爽的天氣居多,會出現十度以下低溫的機會少之又少,一年加起來可能也才兩周,為了短短的時間準備一堆衣服我覺得不符合效益。我的做法是大幅縮減冬季限定的衣物,以保暖內搭衣物和不同厚度的外套來取代。

比方說,以針織開襟衫替代毛衣,在冷氣房或春秋可以當外套,冬天釦子扣起來就變成毛衣。襯衫以亞麻和中等厚度的材質為主,一般情況下可以單穿,冬天時只要在裡面加一件發熱衣再搭外套就足夠保暖了。下半身的裙子,原先有分冬天和夏天,後來也變成一年四季通用,天冷的時候搭保暖褲襪,就算零度也完全沒問題。

有一年冬天,因為工作的關係,有一趟四天三夜的郵輪出差任務,整個旅程去了兩個國家氣溫橫跨五~二十度。因應各種季節和場合的小衣櫃這時發威了,出發前一晚,我打開衣櫃,直接把現有的衣服和鞋子一一裝進行李箱,完全不用花腦筋思考要帶什麼,因為也沒有其他的選擇,行李打包咻一下就搞定。而那趟旅程無論船長之夜、到甲板上吹海風、在五度以下的街道上閒晃,每一件衣服都派上用場,絲毫沒有白帶或不夠的情況。

這些經驗和實驗精神,慢慢推敲出我衣櫃的模樣。現在我衣櫃裡的衣服有九成都是可以應付一年三分之二氣候的款式,另外一成則是像羽絨外套、長版大衣這種季節限定的衣物,其餘是最低限度的保暖配件和兩套睡衣。

組合你的小衣櫃

當我們掌握了自己的風格後,也許你的衣服數量已經消減了大半,或者對未來要添購怎樣的服裝更有頭緒,接下來的任務,就讓我們把現實層面「空間和使用習慣」納入考量,打造更有餘裕、得以靈活運用的理想衣櫃。

你可以從以下三個面向,來組合出最適合你的小衣櫃。

1. 了解自我需求:幾天洗一次衣服呢?一周洗兩到三次衣服的話,準備四到五套就足以替換。如果你喜歡來點不一樣的變化,覺得五套太少,也可以多個三至四套。工作和生活型態有哪些場合?上班需要穿制服的話,便服的比例就會降低,平常有運動習慣也許需要一、兩套運動服。居家辦公漸漸成為常態,舒適又能隨時出門的服飾可以佔高一點的比例。無論如何,自我需求請放在第一位,他人怎麼做、有什麼品項僅供參考,最了解你的只有你自己。

2. 發揮衣服的最大效益,掌握一衣多穿:你可以只區分睡衣和外出服,減少那些穿出門也不是,在家穿又不舒服的不上不下服裝。配合台灣的氣候,薄長袖、襯衫、裙裝和中等厚度的衣服都是值得投資的單品,比重可以高一些。同功能的季節性衣物其實一、兩件就很夠了,現在的機能性衣物保暖效果都十分良好,可以多加利用。

3. 總量控管:空間決定我們可以擁有多少數量的衣服,衣櫃最完美的狀態是「八分滿」,有足夠空間能保持通風,避免衣物潮濕而發霉或產生異味,也方便拿取,不會冷落衣服。如果你嚮往吊掛的收納方式,則是可以透過限制衣架數量來迫使自己一進一出,可以選擇使用美觀的衣架,把衣服好好地掛好。打開衣櫃看到這整整齊齊的模樣,你一定會著迷於這種感覺,更有維持的動力。

小衣櫃完成後,要維持它變得非常容易,你可以選擇在每年四月和十月兩個換季期,進行衣物審視和採購。看看有沒有一整季都沒派上用場的衣服,未來是否也會面臨同樣的情況,那該不該放手呢?有缺漏的衣物,如果非當季,先不急著買,待下一季時節到來,再進行添購,有時候你甚至會發現,小衣櫃裡的東西拼一拼就能應付,根本不需要買了。

作者介紹|Kasin

極簡生活家、編輯、弓道貳段。

2018年起在部落格和Instagram,分享極簡生活、整理收納、環保減塑、手帳等生活內容,希望藉由日常紀錄,和每個人一起過有意識的生活。

曾經是一個文具控、雜貨控,讓房間一年有360天處於混亂的狀態,直到一篇講述日本極簡主義的文章,讓對未來感到迷惘的Kasin興起了斷捨離的念頭。透過整理慢慢地了解自己,也找到了未來的方向,現在將減法哲學應用在生活的各個面向,過著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理想生活的關鍵字:練習輕巧地過日子,找回金錢、時間與心靈的餘裕》(原標題:找到自己的穿衣風格)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