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辦法完全擺脫新冠病毒嗎?疫情何時才會結束?專家:不能樂觀期待殺傷力減輕

2023-06-06 10:00

? 人氣

疫情解封後,仍有許多人出門時習慣戴口罩。(示意圖/顏麟宇攝)

疫情解封後,仍有許多人出門時習慣戴口罩。(示意圖/顏麟宇攝)

在人類漫長的演化史上,傳染病是形塑人類的一大力量。就像新冠病毒,在2019年底進入人類世界;假如沒有意外,會持續與全人類共同生活很長的時光,影響我們的生活(但從病原體的角度來看,它們其實也深受人類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下我們就以這場瘟疫為例,談談蔓延數年以來,病毒產生了哪些變化?不過,許多人更關心的問題恐怕是:人類將受到病毒什麼影響?有辦法完全擺脫病毒嗎?

病毒轉換宿主並不容易,廣泛擴散只是少數案例

新冠病毒在武漢大爆發以前的來歷,迄今依然不明。不論它從何而來,由遺傳的相似程度推敲,它的祖先無疑是某種冠狀病毒—本來可能習慣感染蝙蝠等動物,後來變得能輕易感染人類,而且還獲得「人傳人」的能力。

會跨物種感染的病原體非常多,但是不論一種或是多種宿主,每一病原體都有自己習慣的感染對象,再跳到新的宿主要看機運。

大部分時候,會比較像誤入叢林的小白兔,少數幸運兒能成功拓展領域,卻通常有其限度。例如以駱駝為天然宿主的MERS冠狀病毒,儘管能入侵人體,感染能力卻不是太好,而且感染者也不大容易再傳染給下一個人;這導致MERS的死亡率雖高,防疫上卻不是太難圍堵。

相比之下,新冠病毒雖然和MERS同屬冠狀病毒,對人類的適應卻表現得更好。它在武漢首度現蹤時,不但已經能輕易入侵人體,還具備優秀的人傳人能力,每一位感染者都可以成為新的疫情發起點。病情方面,大部分感染者不會有嚴重的症狀,使得帶有病毒的人們能正常移動,持續散播病毒。另一優勢在於,新冠病毒除了藉由咳嗽、打噴嚏造成的飛沫傳染,也能透過普通呼吸產生的氣膠分子達成空氣傳染,令人防不勝防。

總結一下,其性質不外乎:傳播力強、重症率和死亡率低。三年演化下來,新冠病毒殺傷力的改變不大好估量,倒是可以確定傳播能力明顯提升。

病毒突變的影響,有利或是有害?

在有些人的想像中,演化就是不斷地「進化」,病毒持續不斷冒出新的突變,和玩遊戲升級一樣變得更強;這卻與實際狀況相去甚遠。

病毒繁衍時不斷產生突變,而突變導致的影響有三個可能:有利、有害、無關利害。相比於讓「有利變異」脫穎而出,天擇更常把「有害變異」淘汰。有個觀念很重要:天擇並不總是導致現狀改變;當生物適應良好,改變反而不利時,天擇更傾向淘汰新的突變。

生物的遺傳訊息合稱「基因組」,同一物種的不同個體之間,基因組大同小異;基因組上一處位置發生突變後,便多出一處有別於同類的變異。突變本身不見得是利或害,要看當下的狀況決定。

換言之,同一個突變可能本來有害,在「當下的狀況」改變後變得有利,或是無關利害。而「當下的狀況」除了身處環境,也包括該基因組其餘的遺傳變異——有時候,突變的優勢,要同時搭配其他幾處變異才能彰顯。

例如有些優勢作用於其他突變,彌補了有害變異的劣勢,故對生物有利;可是如果一開始就不存在該有害變異,則其他突變也就無從彌補,就只會是一個普通變異。比方說,A變異使得結構脆弱,讓病毒更快分解,B突變卻能增進穩固,延長病毒的壽命,故而整體有益;倘若A變異不存在,B突變便無關緊要。

在天擇作用下,有利突變,有望令病毒數量持續增加,有害突變則會持續減少。但是某個新突變即使相當有利,假如運氣很差,也可能慘遭淘汰;或是其實沒有優點的突變,由於運氣很好也有機會廣為流傳。光憑有限的資訊,不容易判斷某個突變的命運,究竟是被天擇決定,或是受到運氣擺布。

理論上,天擇力量取決於參與競爭的同類數目,病毒感染的規模越大,競爭更激烈,讓有利突變脫穎而出的機率也會提高。由此可以推論,感染人數持續居高不下的環境,有利於病毒的天擇,相對便是對人類更加不利。

例如新冠病毒幾個影響最大的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 of Concern,簡稱VOC): 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分別先在疫情嚴重的英國、南非、巴西、印度、南非首先脫穎而出,後續再傳播到其他地區,就是前述演化理論的實際演示。

人類和病毒的糾纏不清,能分出勝負嗎?

天擇與遺傳的關係是動態的,會隨著外界環境,以及生物的遺傳組合不斷改變。有些誕生初始時沒有優勢的新突變,只是個普通的遺傳變異,演化時可謂隨波逐流,後來卻隨著內、外部背景的改變而變得有利,存在感才逐漸增加。

以新冠病毒為例,不少人認為它會往傳染力增強、殺傷力減弱的方向演化,並且將一些已經發生改變的結果作為證據:像是Omicron的傳染力更勝Delta,死亡率更低。長期下此一大方向也許無誤,但是細節有待商榷。

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單純以為,新冠病毒一定會往「增加傳染力、降低死亡率」的趨勢演進,尤其是樂觀期待殺傷力必定減輕。當病毒長期廣傳,意味著病毒在傳播上沒什麼問題;此一背景下,如果病毒的新突變又提升殺傷力,而且一開始對病毒的傳染沒什麼劣勢,就可能不會被天擇淘汰。

不論如何,降低感染人數,不但能減少受害者人數,還對病毒的天擇產生不利影響,對全人類應該是最有利的結果。

樂觀來想,若再出現新的大規模疫情,對全人類整體的負面影響,似乎會隨著時間越來越低。再以新冠病毒為例,其特徵為:不同年齡的人感染後差異很大,年紀越大的人,重症、死亡的機率越高,使得高年齡層死傷更慘重。

不過隨著時光流逝,當現在的年輕人變老,他們年輕時由於疫苗或是得疫而建立的免疫力, 仍有希望維持足夠的保護效果。同時新一輪年輕人,也會重複前輩建立免疫力的過程。若真的如此發展,未來新冠疫情即使再起,對人類的影響,也不會像前幾年首度爆發時那麼嚴重。

可以預期,當人類宿主這邊,廣泛使用疫苗、抗病毒藥物,不斷累積康復者,並建設更完善的公衛措施等因素,都將持續改變現狀,也給予病毒新的演化壓力;所以病毒的傳染力、殺傷力也會進入動態變化。

長期下來,人類與各式傳染病之間,大概都會趨近比較平和的狀態,但是彼此互相適應的過程中,人類這邊想必會付出不少犧牲的代價。

作者介紹|法律白話文運動

由一群致力於散播法治種子的法律人成立的新媒體。對一般人而言,本該為人民服務的法律,因為內容有如文言文難懂,反而離人民越來越遠。於是,我們想透過網路與科技,發揮新媒體的各種想像,提供值得信賴的知識。我們相信,法律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發明,它搭起一座理性的橋梁,用共存與共榮連結立場衝突的人們,而法律白話文運動希望帶領讀者走上這座橋梁,思考議題、關懷彼此,和我們一起塑造屬於台灣的法律文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疫情世代:如何因應與復原,給所有人的科學與法律指南》。(原標題:無限之戰——人類真的有辦法完全擺脫病毒嗎?/寒波)

責任編輯/邱苡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