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是美國的武器:2015年,他們就用這招制裁俄羅斯

2023-06-04 09:10

? 人氣

2015年,美國用油價制裁俄羅斯。(美聯社)

2015年,美國用油價制裁俄羅斯。(美聯社)

如果石油在今天是個問題,那麼二十年後,將會是場噩夢。—傑瑞米.里夫金

油價從2014年年中起崩跌,在某種程度上讓人想起冷戰的最後一幕。那時是1986年,沙烏地阿拉伯厭倦了他們控制伊斯蘭世界的最大絆腳石—伊朗,決定自行增加石油產量,想抽多少油就抽多少油。據說,這是美國在背後下的指導棋,因為美國拒絕承認1979年什葉派學者何梅(Khomeini)領導的伊朗伊斯蘭革命(Islamic Revolution),該革命推翻了美國的堅定盟友,亦即當時的伊朗國王巴勒維(Mohammad Reza Pahlavi,1941∼1979年在位)。沙烏地阿拉伯的舉動導致石油每桶價格暴跌,蘇聯的原油出口收入銳減,而其他計畫性違反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生產配額的國家(像是委內瑞拉)也遭到波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兩年後,伊朗政府尋求和平,結束與伊拉克自1980年以來的戰爭;五年後,蘇聯解體。沙烏地阿拉伯在1985年也曾對戈巴契夫(Gorbachev,1985∼1991年任蘇聯總書記、1990∼1991年任蘇聯總統)玩過同樣的把戲,沙國在華府的鼓勵下,突然增加石油產量,直到蘇聯破產為止。委內瑞拉這個高度依賴原油收入的國家,也遭受油價下跌之苦。1989年,委國經濟因收入低迷而崩潰,導致人們走上街頭,衝突造成數百人死亡。

油價暴跌也帶來其他後果。1990年7月,伊拉克總統海珊在巴格達會見美國駐伊拉克大使格拉斯比(April Glaspie),並抗議油價太低。格拉斯比回應道:「在美國,有很多人樂見石油價格上揚。」一週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珊此舉可以解讀為受到美國慫恿,因為他認為科威特本來就是伊拉克打仗領土的一部分,只是英國為了滿足對石油的渴望,而任意將科威特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伊拉克希望獲得科威特的油井,好增加產出、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進而支付兩伊戰爭期間產生的債務。伊拉克的債主國更是鼓勵並幫助伊拉克打仗,以滿足自身的利益,然而日後與伊拉克反目成仇的也正是這些國家(尤其是美國與英國)。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就是因此而起。

延伸閱讀:「台塑化獲利Q2不會比Q1好」 陳寳郎估:國際油價年底重回80美元

與此同時,沙烏地阿拉伯自身的經濟已然崩潰,導致以「純正伊斯蘭」(Islamic purity)為號召的基本教義派(fundamentalism,又稱「原教旨主義」)愈來愈受民眾歡迎,而阿富汗年輕戰士賓拉登(Osama bin Laden)也位列其中。

美國除了能夠或多或少直接影響油價外,還具有能夠操縱美元匯率的巨大優勢,而能源交易是以美元進行,因此美國手中始終握有利器,可以因應各種情況,並減輕油價波動。

同樣地,石油價格從2014年年中的每桶超過100美元,跌至2015年每桶不到50美元,儘管這與美國使用水力壓裂法(hydraulic fracturing,一種開採頁岩油、頁岩氣的方式)增加石油產量,以及全球經濟降溫與歐洲、亞洲的石油需求減少有關;但不容否認的是,美國讓油價暴跌是為了要削弱俄羅斯在烏克蘭、克里米亞及敘利亞議題上與華府作對的力量,連帶也懲罰了像委內瑞拉那樣對抗「美帝」的國家。毫無疑問,和華府結盟的其他石油生產國也遭受低價的衝擊,但據估測,他們已經直接從美國或間接透過國際經濟組織(基本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獲得補償。

作者介紹:佩德羅.巴尼奧斯(Pedro Baños)

西班牙退役陸軍上校暨參謀長,曾於隸屬於歐盟的斯特拉斯堡歐洲軍團(Eurocorps)擔任反情報和安全負責人,亦曾參與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任務(聯合國保護軍UNPROFOR、穩定部隊SFOR、歐盟軍EUFOR),現為地緣政治、戰略、國防、安全、恐怖主義、情報和國際關係方面的重要專家之一。著有暢銷書《統治世界.戰略說明書》(Así se domina el mundo,中文書名暫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野人文化《國家力量決勝點:歐盟情報專家Pedro Baños透視全球,地緣政治必備生存指南》

責任編輯/郭家宏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野人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