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日期為什麼是5月第二個星期日?背後由來是什麼?除了送康乃馨,還要記得做這些事

2023-05-10 08:00

? 人氣

2023年母親節是5月14日。(示意圖/取自pixabay)

2023年母親節是5月14日。(示意圖/取自pixabay)

兒童節、母親節、父親節這些習以為常的節日,是怎麼來的?各國過節的習俗都一樣嗎?這篇文章帶你深入了解這3個父母與孩子的節日。

節日文化的融合

文化需要交流,沒有交流,就沒有進步;而中華文化具有極強的包容性。正因為如此,中華文化才能夠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並與之融合,五千年來一直沒有中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於節日文化的中外融合,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方面是借鑑融合,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中秋節了。中秋節原本是一個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綜合性節日。早在西周的時候,中國就有了「中秋迎寒」的儀式。但是,唐代以前的中秋節,實際上過的是農曆八月的白露節,時間在西曆的九月七日前後(農曆八月初)。農曆八月初的月亮還是上弦月,所以當時並沒有吃月餅、賞月、祭月等節俗。大約到了中唐時期,即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人們才借鑑朝鮮八月十五「月圓節」的風俗,將中秋節的時間固定為陰曆八月十五,從此才有了諸多與月亮相關的節日風俗,一直傳承至今。現在,人們有時候甚至直接將中秋節稱為「八月十五」。

兒童節

中國自古就有「敬老愛幼」的傳統,雖然長期以來一直沒有自己的兒童節,但在生育文化的各個環節中,都包含著祝福兒童健康成長的因素,並形成了系統、完善的蒙學幼教體系。

一九二五年八月,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了「兒童幸福國際大會」,會議通過了《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並首次提出了「國際兒童節」的概念,倡議設立一個國際性的兒童紀念日,以保障兒童的權利,改善兒童的生活狀況。這次會議之後,各國紛紛響應大會倡議,先後設立了自己的兒童節。

一九三一年三月七日,由熊希齡主辦的中華慈幼協會向上海市社會局呈文,申請將每年的四月四日設立為兒童節。政府批准呈文後,隨即制定《兒童節紀念辦法大綱》,通令各級教育廳將四月四日兒童節列入小學校曆,「以昭鄭重而資提倡」。當年的四月四日,是第一個兒童節,上海《申報》在當天刊發〈中華慈幼協會提倡兒童節〉一文,明確指出兒童節的宗旨在於「使人人有慈幼思想,人人負慈幼責任,並可使兒童自知所處之地位,庶擴大慈幼範圍,樹強國強種之基」。文中不僅向全社會發出了發揚慈幼傳統、關注兒童族群的呼籲,而且也向兒童提出了明確自身地位、服務貢獻社會的要求。從此以後,我們有了自己的兒童節。

之所以將兒童節定為四月四日,一是因為時值春季,正是萬物生長之時,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意;二是因為民國節日多取月日重疊之數為日期,比如「三三」上巳節、「五五」端午節、「七七」七夕節、「九九」重陽節等,故以「四四」為兒童節。

母親節

母親節(Mother's 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紀念母愛的節日。它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複雜的發展過程。

最早的母親節起源於古希臘對母親神瑞亞的祭祀。瑞亞的母親是被稱為「大地之神」和「眾神之母」的蓋亞,她的父親是「眾神之父」烏拉諾斯,她的丈夫是第二代「眾神之父」克羅諾斯,她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宙斯。古希臘人每年都要向諸位神靈致祭,吟唱讚歌。據說,每年的一月八日是古希臘人致祭母親神瑞亞的日子,也是最早與紀念母愛、感謝母親有關的日子,所以常被認為是母親節最早的起源。後來,許多國家都形成了自己的母親節,只不過來歷、日期、風俗各不相同。

比如,印度以每年四月五日為「媽媽節」,法國以每年五月二十九日為母親節,泰國以每年八月十二日為母親節,阿根廷以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英國以每年四旬齋(指復活節之前,除星期日以外的四十天)的第四個星期日為母親節……

現代流行的母親節則起源於美國,是由賈維斯夫人倡導,並由她的女兒安娜發起和創立的,時間是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一九一四年,美國國會正式規定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此後這一節日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廣為傳播。

在母親節這天,子女都要回家與父母團聚,共同為母親準備一桌豐盛的菜餚,送給母親鮮花、衣飾、蛋糕等禮物。與眾不同的是,中國傳統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俗稱「金針菜」或「黃花菜」。元代王冕曾寫過兩首〈墨萱圖〉詩,其中第一首說:「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這首詩就是借萱草花來寫母愛。

總之,「舶來」的母親節與「敬老愛幼」的傳統相結合,已逐漸融入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僅成為節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了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新生內容。

父親節

每年西曆的八月八日,是傳統的父親節,俗稱「爸爸節」。因為民國時期的節日喜歡用月、日相同的重疊數字作為日期,而兩個大寫的「八」字疊在一起形狀很像「父」字,故將父親節定為八月八日;又因「八八」諧音「爸爸」,故又稱爸爸節。

父親節的來源,與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有關。為了把侵略者趕出中國,抗戰期間許多熱血男兒離開父母、妻子、兒女,奔赴抗日前線;而有許多熱血男兒一去不返,犧牲在戰場上,這裡面就包括許多年輕的父親。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為了紀念在抗戰中為國捐軀的父親們,同時也為了激發民眾「抗戰必勝」的信念,上海部分愛國人士(梅蘭芳等)發起將八月八日定為父親節的倡議,引起人們的廣泛響應。八月六日,上海《申報》刊載〈八八父親節緣起〉一文,正式發起創立「八八」父親節的倡議,並指出,抗戰期間,「無數愛國將士戰死沙場,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孩子的父親。為了記住這些英勇的父親,故在此發起『八八』父親節活動」。次日,《申報》再次刊發了〈明日「父親節」,盡孝道莫忘助學〉的消息。一週後,即八月十五日中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勝利。一九四六年五月,上海各界名流(潘公展、宋漢章、杜月笙等)再次聯名,呈請國民政府將每年八月八日定為父親節。國民政府隨即批准了呈文,正式將八月八日父親節列為法定節日。從此,我們有了自己的父親節。

近年中國大陸過的父親節則是從美國傳入的。香港有的過「八八」父親節,有的過美國傳入的父親節。

新興的父親節

父親節,就是感謝父親、讚美父愛的節日。之所以冠以「新興」二字,是因為二十世紀末才開始流行起來的。

據資料記載,現在通行的父親節萌芽於二十世紀初。一九一〇年在杜德夫人的推動下,美國華盛頓州在六月十九日舉行了第一次父親節聚會。一九六六年,美國總統約翰遜宣布當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美國的父親節,但是沒有形成氣候。直到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才正式簽署公告,將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美國的父親節。此後,父親節才開始在美國民間乃至全世界廣泛流行起來。據說全世界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過這個父親節。

實際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父親節。比如,俄羅斯的父親節是每年的二月二十三日,這一天也是俄羅斯的「祖國保衛者日」,因此全國各地都會舉行慶祝活動;西班牙的父親節是三月十九日,全國放假慶祝;德國的父親節是五月二十八日,這一天父親可以隨心所欲地喝啤酒;泰國的父親節是十二月五日,男女老少都要穿著黃色衣服去寺廟為父親祈福……

父親節這天的活動,大多是家庭聚餐、子女送父親禮物或陪父母外出遊玩等。

作者介紹|韓品玉

師範大學文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從事古代文論及傳統文化研究。出版《明清萊陽宋氏家族文化研究》、《中華博物通考·雕繪卷》、《大學語文》四部、《傳承·創新》和《國學經典小故事》叢書。

作者介紹|韓瀟、董俊焱、史小麗

專職編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崧燁文化《你各位的假期,都是前人的血跡?投江割肉、起義抗暴、餓鬼道輪迴……節日吃喝玩樂,背後是數不盡的辛酸苦澀!》(原標題:父母與孩子的節日)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