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的致命傷是什麼?金馬導演張毅點出「新浪潮時代」影響,讓臺灣電影一路疏離了觀眾

2023-04-01 12:00

? 人氣

我這麼說,並不意味我有什麼回天之術,因為,嚴格檢視,要準確地掌握大家的語言,需要不斷地學習,除非有先天的編導天分,透過不停的實際編寫和導演,市場的基礎語言很難熟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都是我在走過之後,回頭看,慢慢地體會出的一些心得。

臺灣電影年輕導演裡的怪胎

而電影的另外一項魅力,是「演員」;誇張一點說,是有魅力的電影明星,它根本是一種紅塵世間裡的特種情欲魔力,是電影,尤其是大眾電影的重要基礎。

臺灣新電影,摒棄這一點,希望編導本身全然地成為主導。問題是,編導的經驗不是學院教育能給的,而且需要大量地從工作經驗裡不斷累積的,臺灣電影如果沒有市場,從何有機會大量累積學習經驗?

我在臺灣電影年輕導演裡成了一個怪胎,我公然不承認自己是新銳導演,開始和另外一批非主流的導演,搞一些所謂「商業電影」。那些電影,嚴格說,現在看起來都很不成熟,它幾乎全是我小時候幻想的一些「類型電影」,甚至有些根本是漫畫式的概念電影。

我不知道自己並不足以充分掌握電影的專業語言,我也沒有可能找到我理想的好演員,去詮釋那些很奇怪的概念人物。結果,那些電影在票房上和影評上,都雙雙重重受挫,裡子面子全無。

我全然不覺悟,一試再試,直到《玉卿嫂》。

《玉卿嫂》之於張毅

《玉卿嫂》,對我意義奇特:

第一,它曾經是我電影學校老師陳耀圻先生拍的電影,近十年之後,成了我要導的電影,這其中有些壓力,也有些滄桑。

第二,它是白先勇的小說裡,我印象最深的。我看《玉卿嫂》的小說,還是高中,那個情欲的典型,雖然出現在各式各樣的文學和電影裡,但是它明顯而直接的「情欲」情節主題,是我最感興趣的。

但是,我能在眞實的世界裡,找到這樣的演員嗎?我能夠成功地處理這個電影導演和劇本嗎?

《玉卿嫂》對我的電影生涯,是一個很明顯的標誌。在影像上,我有些歇斯底里的幻想,希望它是一個我看過讀過的所有電影語言的整合。我甚至希望透過《玉卿嫂》,重新反省我過去對電影所有的概念。

但是,後來證明這些希望全落空了。我在極有限的資源裡,只是勉強地讓整個電影展現了一種風格的統一,至於那個風格是不是我期待的,已經完全不可控制了。

隨便擧個很不願意再提的例子,1983年期間,我其實因為從來沒有機會到過中國,更沒有到過桂林,對我這樣一個號稱自己是北平人的臺灣年輕導演,又曾經是個自以為很文學的靑年,對於「電影裡的生活質感」的迷戀是很強烈的;而且,在之前的電影裡的「概念化」之後,讓我物極必反地死命鑽進那個全然精緻化的胡同裡去;如果可能,我希望拍片現場都應該充滿一種劇中人物生活裡的氣味和光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