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醫院不普及,大家生病怎麼辦?阿公阿嬤小時候家裡必備這1物,年輕人幾乎沒看過

2023-04-22 09:30

? 人氣

何先生補充,當時幫他們家配藥的業務員還兼職鐵道售票員,除了送藥,配送員還會將每家的用藥情形,仔細記錄在自己的手冊中。後來,何先生一家很少在使用寄藥包了,只要藥包內的藥若無法治癒疾病,他們便會到山下的診所看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寄藥包走入歷史

臺灣的成藥文化透過寄藥包的配送,散播到家家戶戶。直到一九七〇年勞工保險實施疾病門診給付,「寄藥包」在一九八〇年代開始逐漸走入歷史,待一九九五年全民健保開辦等政策實施後,配送員紛紛轉業改行,七老八十的配送員也因體力不佳而退休,年輕人更是不願意從事,僅剩的配送員則抱持著找老朋友敍舊的心情在做。雖然山上等交通不方便的地區,還有人在使用寄藥包,但寄藥包配送員這份工作已相當沒落了。

在健保施行、用藥觀念與習慣日益進步的今日,街上「三步一藥局,五步一診所」、日新月異的醫療設備及資源,總能即時解決民眾的病症。「寄藥包」行業已經式微,然而它卻代表了過去臺灣的特定醫療時空環境。

文物放大鏡

寄藥包藥袋早期為八開大(約二十七公分×三十九公分)的紙袋,一九五〇年代臺灣生產塑膠後,則開始出現以透明厚塑膠袋作為外包裝,內再裝一張印刷精美藥廠廠牌的卡紙板,若藥品太多,也會改以大的透明厚塑膠袋裝。

1.藥袋包裝正面封面設計

戰後藥袋封面圖像呈現戰車、戰砲、飛機等,充滿政治、國防宣傳意義。(圖/聯經出版提供)
戰後藥袋封面圖像呈現戰車、戰砲、飛機等,充滿政治、國防宣傳意義。(圖/聯經出版提供)
藥袋封面以銷量最好的仁武丹作為主打商品,梅花鹿為商標主視覺。(圖/聯經出版提供)
藥袋封面以銷量最好的仁武丹作為主打商品,梅花鹿為商標主視覺。(圖/聯經出版提供)

封面主視覺設計,通常是當時流行的議題,從日治時期原先的太陽旗、日本兵登中國萬里長城的圖, 宣揚日本帝國主義,戰後變成中華民國軍人、戰車、戰砲、飛機等, 充滿政治國防宣傳意義。有些則呈現該經銷商銷量最好的藥品,如仁武丹商標,有些則以名勝古蹟或是動物為圖樣,如梅花鹿、麒麟等。

2.藥袋包裝背面圖像

新明通藥行寄藥包紙袋背面的食物相剋中毒圖解。(圖/聯經出版提供)
新明通藥行寄藥包紙袋背面的食物相剋中毒圖解。(圖/聯經出版提供)

背面通常印有藥品種類名稱及價格明細表,標示個別病症,或是銷售不錯的藥品圖像、食物相剋中毒圖解等。食物相剋中毒圖解是為了避免民眾食物中毒,跟農民曆相同,只是藥包上的圖像僅有二十種,每家藥廠的食物中毒圖繪畫手法及用色略有不同,圖示顯示有些食物誤食輕則下痢,如冰水和螃蟹;重則會中毒,如洋芋和薄荷;有些甚至會致死(即大毒),如酒和紅柿,此圖解成為各藥廠維護民眾健康最佳的廣告宣傳。

3.藥品圖像

美台化學製藥製「美台喘息散」藥品包裝袋,畫出蝦子、烏龜和掃把,代表咳嗽或氣喘藥。(圖/聯經出版提供)
美台化學製藥製「美台喘息散」藥品包裝袋,畫出蝦子、烏龜和掃把,代表咳嗽或氣喘藥。(圖/聯經出版提供)

早年民眾識字比率不高,所以包裝大多以圖或象徵符號示意,讓民眾知道藥品的功用,以免服錯藥。如頭痛藥,繪出病人摸頭痛苦的模樣,咳嗽或氣喘藥, 治療的藥品就畫出蝦子、烏龜和掃把,因氣喘臺語發音「痚呴嗽」似「蝦龜掃」,胃腸藥則畫出病人抱著肚子痛苦的樣貌,既生動又有創意,很容易讓使用者明白。

作者介紹|陳怡宏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新北三重埔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學院歷史學徒出身,做「土匪」研究起家,到博物館工作後,每天接觸奇奇怪怪的文物與其背後的故事,研究關注政權轉換時期與日治時期臺灣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聯經出版《看得見的臺灣史.時間篇:30件文物裡的日常與非常》(原標題:先用藥,後付款)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