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差,別再急著送補習班!父母停止做1事,就能提高學業分數

2023-03-19 17:26

? 人氣

我們蒐集、整理了韓國與國際間的育兒相關資料後,發現語言暴力的種類可以分為十一種。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的方式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我們夫妻倆過去對此完全不知情,跟周圍的媽媽們分享了這件事之後,大家也都嚇了一跳。以下就介紹父母脫口而出卻難以辨識的語言暴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十一種語言暴力

1、利用語調和音量製造壓迫感

這是媽媽們普遍會使用的「基礎」語言暴力,例如大聲吼叫或說話時語帶威脅。她們在說話時會調整詞彙之間的間距,像是用「你—非常—壞」這樣的方式拉長語調,如此一來即可引發孩子的緊張感。

2、使用具有威脅性的詞彙

說出類似「如果那樣你就完蛋了」、「你真的沒救了」等這種具有衝擊性的字眼。或是「我要把你的玩具全部丟掉」、「等一下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走」等,這些話都在暗示孩子可能會發生他想像得到的最壞情況。當父母說出這種語帶威脅和衝擊性的話,就會壓抑孩子的內心,那就彷彿將一塊石頭放在剛萌芽的幼苗上,會令孩子感到窒息。

3、人身攻擊

無視於事實根據,反而直接傷害對方人格的行為,即為人身攻擊。這是一種情感虐待的方式,也經常出現在家庭生活中。當孩子犯錯時,本來只要指出錯誤即可,但是很多父母卻會認為孩子的品性和態度才是問題所在,因而對此加以批評。例如責罵孩子「你平時的態度就大有問題」等等,讓孩子打從心底認為自己存在著根本性的問題。

4、否定孩子的價值

如果用「你的能力不足」或「你是一個沒用的人」這樣的話來攻擊孩子,那麼孩子就會開始否定自己的價值。此外,還有許多具有相同效果的間接表現方式,像是「你怎麼又犯同樣的錯」、「我就知道你會這樣」、「我對你不抱任何期待」等等,都是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如果孩子在成長期間不斷聽到這樣的話,他就會帶著自嘲的心態過著痛苦的生活。

5、拒絕道歉

即使孩子向父母解釋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父母也很難承認自身錯誤,反而會以孩子邏輯錯誤或是沒禮貌為由進行反擊。拒絕道歉的父母,會讓孩子飽受挫折和阻斷感,他會有一種與高牆對話的感覺。

6、無視孩子的成就

當孩子做了有意義的事情或是學業成績進步,卻沒能得到父母的稱讚,甚至被視作微不足道的小事時,孩子就會感到失望。當然,父母的出發點也許是出於好意,他們並非故意無視孩子的成就,而是想要鼓勵孩子奮發圖強,傳達出「不要止步於此,要更加努力才行」的意思。不過即便父母出於好意,努力和成就被忽視的孩子,卻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深深的傷害。

7、高度壓力

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設定超出能力的目標,並藉此施加壓力。有的父母還會強迫孩子去做他們恐懼的事情,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事實上不是這樣的,這並不是愛,這只是一種情感上的虐待。在父母的要求下朝著不合理的目標前進,對孩子來說只是痛苦的鞭策而已。

8、把孩子變成膽小鬼

有些媽媽整天把「可怕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你一定要隨時隨地保持警覺」掛在嘴邊,讓孩子心生畏懼。媽媽跟孩子說「這世界處處充斥著危險的人們和食物,不幸的意外也時有所聞」,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種愛的表現,但背後卻隱藏著「把孩子變成膽小鬼,就能輕鬆控制孩子」的欲望。這麼做會讓恐懼在孩子心裡扎根,使他變成害怕世界和生活的膽怯之人。

9、表達憤怒

憤怒是一種強烈且熾熱湧上的情緒,孩子面對使用激烈言語表達憤怒的父母時,當然會嚇得動彈不得,只能沉默不語以示順從。但是憤怒會被複製,會在孩子心裡產生同樣的憤怒,當父母年老後,就可能看到孩子說出同樣憤怒的話語,一如當年的自己一樣。

10、監視和干預

有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隱私,誤以為監視孩子是父母的權利。他們會持續地觀察孩子是否違反規則、是否遵守指令,甚至會偷看孩子的日記,讓孩子生活在受到監視的痛苦中,而感到自己沒有獨立的人格,反而更像是一名囚犯。過度的監視和干預,可能會變成一種虐待。

11、宣揚權威

父母和孩子起爭執而陷入困境後總會這樣說:「你對媽媽怎麼這麼沒禮貌?」他們會試圖以父母的權威來戰勝孩子,或是藉由「媽媽已經說過不可以這樣」的說法來阻止孩子的行動自由。他們並未以邏輯思維來說明,而是用父母的權威來壓迫孩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