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知道:從壽司、咖哩到吉野家,日本人吃的嫩薑竟然大半是台灣產!

2023-01-28 10:50

? 人氣

在日本,加工食品原材料的原產地標示,最先被強制規定的是醃梅子和醃漬蕗蕎。原料原產地標示是從醃漬品開始的。儘管原材料是進口的,卻打著「紀州產」或「鳥取產」的名號,因而衍生出社會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順應這樣的潮流,再加上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通過,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7年為了促進國產農作物的消費,規定所有在國內製造的加工食品需標示原料之原產地。預定從22年4月起全面實施,依照重量順序使用最多的原料之原產地須清楚標示。

日本醃漬品使用進口原材料是常態

明明使用進口原材料,卻打著國產名號,確實是一大問題。但是,日本醃漬品長期以來依賴進口原料,其實其來有自。過去在高度經濟成長期巔峰的日本,醃漬品產業也迎來成長期,光是靠國內原料的調度是不足以應付的,供給不穩定讓人十分煩惱。其解決之道就是進口原料。其中,以生薑和醃梅最為典型,臺灣產的鹽藏生薑和醃梅成為醃漬品進口原料的嚆矢。

在開放進口的1960年代,自臺灣的進口量遙遙領先,在全醃漬品原料進口裡面,量和金額均占了過半數以上。從60年代後半到70年代,醃漬品原料的進口急速增加,78年就超過10萬噸,換算成金額的話,則高達145億3469萬日圓。80年代,甚至有說法指出在日本市面上販售的生薑醃漬品90%,醃梅70%的原材料來自國外(《總合食品》80年3月號)。這樣一想,日本的餐桌在不知不覺中,出現好幾道配白飯用的臺灣產醃漬小菜。

之所以需要大量作為醃漬品原料的生薑,其背景是雖然身為配角,但是用途廣,可以廣泛應用在各式各樣的料理上,增添風味。吃壽司時配的醃薑片(壽司薑Gari)自不在話下,還有咖哩、章魚燒、大阪燒、日式炒麵、牛丼(又稱牛肉蓋飯)等料理,日常生活中越是頻繁食用,最佳配角的出場機會就越多。即使在臺灣也為人熟悉的牛丼連鎖店吉野家以「迅速・美味・平價」為口號,在各地展開分店也是60年代初的事情。

臺灣工廠和在日本出貨前的情形(圖片來源:nippon.com,岩下食品提供)
臺灣工廠和在日本出貨前的情形(圖片來源:nippon.com,岩下食品提供)

用「臺灣產」取代「進口原料」

近幾年,即使身在日本,接觸臺灣的機會也大幅增加。不只是大受歡迎的珍珠奶茶等臺灣甜點,前年秋天在東京日本橋開幕的百貨店「誠品生活」,就連阿原肥皂也能夠實際拿在手上仔細挑選。還有,這幾年夏天都會固定舉辦臺灣嘉年華的活動市集,不過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中止。

因使用臺灣生薑而選擇「岩下新生薑」的消費者也許不多,但是就像「岩下新生薑」正是因為有臺灣的本島薑才催生的,趁著現在接觸臺灣的機會增加,不單單只是作為進口原料,也能夠讓越來越多人從「臺灣產」之中看出其意義和價值吧。2020年2月,日本和臺灣雙方承認有機食品的同等性,即各自獲得認證的有機農產品,若有標示「有機」就可以進出口。讓人感受到日本對臺灣農作物的認知及理解正逐漸普及。

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世界規模的疫情擴大,此今仍看不到緩和趨勢。能像以前那樣,自由往返臺日的一天似乎還遙遙無期。一面衷心地期盼那天的到來,現在能做的,不是從天空的玄關口,而是踏出自家的玄關,試著出門尋找在日本尚未遇見的「臺灣產」食品吧。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nippon.com,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原標題:日本餐桌上的臺灣――從「岩下新生薑」的誕生來看臺灣食材的魅力

撰文/大岡響子

明治學院大學兼任講師。國際基督教大學亞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專攻文化人類學。特別關注臺灣日本時代的日語習得、日語實踐概況和延續至今的日語文學創作活動。主要發表文章有「透過有機食品來思考臺灣的『健康觀念』」、「漸變的都市生活空間:臺灣傳統市場的『場所性』」(收入於《vesta》95、96號,味之素食文化中心,2014年),「殖民地臺灣的有識之士日記」(收入於《透過日記文化來探問近代日本》,笠間書院,2017年)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