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說AI有利社會發展,張忠謀卻說人工智慧將讓大家失業,我們應該聽誰的?

2018-07-30 15:42

? 人氣

圖3:人口趨勢及科技創新對於環境、社會的影響與衝擊(圖/綠學院)
圖3:人口趨勢及科技創新對於環境、社會的影響與衝擊(圖/綠學院)

數位創新將增加新興科技工作的供給

自動化生產將減少傳統勞動工作的供給,即工廠仰賴自動化、智慧化生產,不須投入大量密集勞力;人工智慧則因利用大數據、圖形及內容偵測等關鍵技術,將減少傳統勞動工作的供給,但將增加新興科技工作的供給;物聯網則因生產價值體系中的溝通成本降低,將減少傳統勞動工作的供給,但將增加因應數位溝通所需要的新興科技工作的供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口結構改變恰好大幅增加對於個人工作生產力的要求

少子化的結果將減少傳統勞動工作的需求,高齡化的結果則將增加長期照護等傳統勞動工作的需求;此趨勢與青壯年扶養負擔將逐年增加具有相同的意義。然而,正因為勞動人口減少,因為對於個人工作生產力的要求將大幅增加,因此對於借重數位創新等之新興科技工作的需求將增加,方能使個人工作生產力超越透過傳統學習技藝的方式,達成個人所得成長目標。

人口減少對於環境衝擊影響反而是加分

數位創新由於物聯網及監測技術的進步,將有機會更廣泛的建立自然生態及文化遺產保護體系;但基於高互相相互關聯的新工作形態,而且對於手機、電腦、平板等不同數位操作介面的依賴和使用習慣,對於工作者健康安全的潛在影響程度還未以明確的答案;物聯網及數位創新將大量增加伺服器的建置需求,因此將增加土地資源使用;而對於伺服器的冷卻需求,亦潛在將增加潛在水資源的使用與消耗。

Google I/O 2018與會上,人工智慧(AI)成重點技術,各項Google應用都被AI驅動著前進,包含新手機系統Android P。(圖/取自YouTube)
Google I/O 2018與會上,人工智慧(AI)成重點技術,各項Google應用都被AI驅動著前進,包含新手機系統Android P。(圖/取自YouTube)

人口結構改變與數位創新對於就業機會帶來的影響有正有負

若是數位創新將不必透過人力勞動來創造經濟發展,而是直接利用數位創新發展經濟,將有可能是支撐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關鍵。只不過,未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傳統農業價值觀體系,將受到嚴重的挑戰。我們在這樣的情勢之下,應該怎麼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而數位創新所創造的財富、福祉,是否國民、社會大眾將有機會享受?社會發展的公平正義如何兼顧?

有個美國影集裡講過一句話,解決任何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認清這是一個問題。

面對高齡化和人工智慧,不論感到失望、絕望、滿懷希望,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要探索一個在任何時空背景下都是同樣的、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未來、什麼樣的生活?

作者介紹|曾于哲

擁有超過10年企業社會責任和審計領域的工作經驗,認為政府、上市櫃公司以及社會企業將是永續發展的新三角,因此從較大的視角如永續報告書諮詢及確信、國際永續指數諮詢、碳定價及策略、永續採購及供應鏈切入,期待綠色產業快快長大。現任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張忠謀說人工智慧(AI)會讓大家沒有工作,比爾.蓋茲說這對社會永續發展有利,我們應該聽誰的?)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