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歧視的歷史】從「天黥」誤仕途,到飽受排除的顏面損傷者

2018-07-24 16:01

? 人氣

宋朝有一位叫劉宰的文人,歷經無數艱辛,考上科舉,最後終於實踐他的夢想,為地方百姓造福。他為官時,地方上有自稱「空雲子」、「寶華主」之類以妖術惑眾的師傅被他大力整頓,一律禁止;凡是有假借神明之意,胡作非為者,他會拆毀這些邪廟。他視人民為子女,要是轄區內有適齡少年少女未嫁,他甚至會親自過問作媒,解決在地生育率跟未婚問題,比起現今官員只會舉辦獎勵生育徵文比賽,劉宰是真正的人民父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樣的他,卻有著「天黥」的顏損障礙。天黥是指臉上有痘疤,可能是感染水痘,也可能是其他疾病,讓劉宰因病毀容。從劉宰的著作中,可以知道染病後,他為此鬱鬱寡歡,即使已經做出一番政績,在官場頗有聲望,但臉部外觀的變形,使劉宰對自我的認知產生了變化。

絕世好官,卻因容顏困擾一生

劉宰認為自己的面貌駭人,畢竟他走在路上曾經驚嚇到路人。有時,他也哀嘆年輕時無緣遇到良醫能改善自己容顏,但是等到了年華老去,求醫又有什麼意思呢?情緒低落跟憂鬱,疾病導致他身體功能的下降,「某病惟日甚,貌若天黥,加之髮脱,而不可勝冠,手顫而不可執筆」,也降低他繼續任官的意願

劉宰歷任地方官多年後,他決定辭官回到老家江蘇金壇隱居,朝廷屢詔出仕不到,但仍有諸多官員願意引薦他。《漫塘集》中,收錄劉宰與當時官員文人往來的書信,他總是對引薦他的官員委婉表示,因為自身個性(當然還有政治鬥爭等問題)以及有天黥的關係,所以不適合當官云云。

(圖/Wikimedia Commons,NPOst 公益交流站提供)
(圖/Wikimedia Commons,NPOst 公益交流站提供)

當官致仕與否,是個人選擇。但是以天黥作為理由,顯示劉宰認為,當時的人可以接受因為顏面損傷問題而不適合做官的說法。畢竟,官員作為政府的代表,還是要有美好的容顏儀態,雖然宋代已經沒有像唐朝那樣採用「身言書判」(體貌、言辭、楷法、文理 )來任官,而是以科舉取士。但是外貌仍被視作個人評價的一部分。官場上的送往迎來,日後的升遷,人際關係的互動,無不跟人的形象外貌有著一定關係,更何況,傳統儒家觀點,認為外貌是內心的投射,當身心受到道德的浸潤,外在會成為精神所展現出來的樣子,所以君子要有威儀,舉手投足都要合宜。實際上,氣質的展現是很複雜的一件事,也不能保證人們不會因為外在而倒過來認知對方的內心。

也許對劉宰來說,除了政治理念的問題,還要想辦法抵抗對外貌的自卑跟外界的歧視,對來講他實在是太大的負擔。最後,劉宰在家鄉隱居,讀書著文作詩度過一生,享年 74 歲。

(圖/Virginia Choy @ Unsplash,NPOst 公益交流站提供)
(圖/Virginia Choy @ Unsplash,NPOst 公益交流站提供)

人帥真好,人醜吃草,顏面損傷則是?

大家看完這個故事,可能會覺得是不是當事人想太多了呢?劉宰遇到的歧視看起來還好吧?他隱居都是因為政治鬥爭啦!容貌有醜到不想當官?那之前是怎麼回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