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儲蓄險期滿,解約買0050存股賺更多?股海老手:長期報酬是ETF勝出,但要先釐清3觀念

2022-11-30 11:42

? 人氣

一名網友詢問筆者,自己買兩張各50萬的儲蓄險,利息只有1.85%,解約想改幫小孩買0050可行嗎?(圖/取自Unsplash)

一名網友詢問筆者,自己買兩張各50萬的儲蓄險,利息只有1.85%,解約想改幫小孩買0050可行嗎?(圖/取自Unsplash)

編按:被譽為「國民ETF」的元大台灣50(0050),2017年起從一年配息一次轉成半年一次,除息時間通常落在7月及隔年1月,股利發放日,大約是每年8月與隔年3月。不過,這兩次配息金額差異非常大,主因是 1月除息的股利所屬前一年度下半年,這期間是台股的除權息旺季,在現金股利的分配上也會比 7 月除息多了不少。​

昨晚有位讀者來信是這麼寫的:「畢大您好,這兩天整理小孩保單,發現四年前買兩張各50萬的躉繳儲蓄險利息居然只有1.85%,都被通膨吃光利息,我已解約想改幫小孩買0050,一方面很想單筆買趕上12月(編按:這裡是指1月)的配息,一方面又覺得應該分散風險,分批慢慢買,但不確定該分幾批?想請教您的建議,謝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買過儲蓄險的經驗,或者是長輩也有買過,這東西常常被理財專家詬病,因為最重要的就是「報酬率太低」。

1.儲蓄險唯一功能是「儲蓄」

可是先冷靜想想,既然是儲蓄險,那名稱也說的很清楚,只有一個功能「儲蓄」,剩下的別想太多,這類產品是給「習慣亂花錢的人買」,對於愛亂花錢的人來說,這又是一帖良藥,也曾見過有人買了很多儲蓄險,無型中也存下許多錢的案例,要不然買車、改車、買衣服、買鞋子、買包包等等,不小心錢又從手邊流失了。

如果本身就是一位很會存錢,或很會投資的人,那效應就真的不大。對於這位讀者來說,看到的是那報酬率1.85%,但或許換個角度來說,這幾年來不也多了這筆100萬的資金可供運用嗎?(兩個孩子各50萬)在這麼多年的投資理財經驗中,很常跟讀者同學分享一個觀念,不要只看報酬率,因為不一定吃得下來,人性會讓你扛不住。

儲蓄險這種商品,還是回歸一個最基本的,這是儲蓄,利率就是比銀行定存高一點點,而且未來銀行利率走高的時候,你還會覺得這保單很爛,除非銀行利率走低,那你又會覺得這保單真不錯。讀者是否有發現,這一切都是我們的內心在變,保單本身都是當時所簽訂的合約罷了,沒有任何的改變,利率也就是那樣。

2.儲蓄險解約改買0050可行嗎?

至於下一個問題,該位讀者已經解約,想要去買0050這種指數型ETF,當然也沒什麼問題,但如果是為了12月份配息去買,就有些不妥了,因為配息不一定會填息,況且長時間來說,指數的上漲就會帶給我們財富,短時間就是一直震盪,漲漲跌跌,就像最近好一陣子都沒什麼幅度,這對職業短線交易者很不舒服,但對長期投資人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

因此這位讀者還是應該定時定額去處理,每月投入多少錢自己想清楚,長期來說指數ETF的報酬率一定不只1.85%,只是中間起伏肯定會有,帳面損失10%都有可能,這就是商品特性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3.別產生「保費都讓保險公司賺走」的心態

保險就是一種保障,我們不要想要從中賺錢,保障歸保障,投資歸投資,拆開來做,才不會一團混亂。假設我們買了張意外險或癌症險,難道會因為繳費多年,結果沒出意外或沒得癌症,心情大感沮喪嗎?覺得保費都讓保險公司賺走了。理智上來說,大家都笑得很開心,覺得這很好笑,誰會希望自己出意外或生病。但情感上,還真的有很多人會覺得保費好像浪費了,就這樣血汗錢都沒了。

這是簡單的道理,卻要花時間讓自己成長跟學習,因為越貧窮的人,的確會在這種事情上糾結,畢竟每年繳的幾千、幾萬,這都是錢,年收入也許也就40萬、50萬,保費卻繳了3萬、4萬,全家人加一加甚至要7~8萬。記住,千萬不要讓這種事情煩心,這是沒有意義的,不如把心思放在自己的本業或健康,這兩項才是賺到最多錢的關鍵要素。

也許現在我們還沒有很多錢,但思維上跟視野上的確可以向上提升,很多未來的事情都會讓人想像不到,這是千真萬確的,一個月收入三萬的人,又怎能斷定10年後沒辦法月收入十幾二十萬?有機運的成份,跟努力也有莫大的關係,千萬別忘了提升自己的視野,有了視野,剩下就靠紀律跟時間去執行了。

祝美好的一天,工作順心,分享給讀者參考,這應該是很實用的。謝謝你們的閱讀與支持,我們都會越來越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畢德歐夫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