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正確?史丹佛教授給年輕人的2建議,道出成功與幸運的關聯性

2022-11-19 11:00

? 人氣

你愈努力,就會愈好運。(示意圖/取自photoAC)

你愈努力,就會愈好運。(示意圖/取自photoAC)

我兒子喬許上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我在期末考前夕打電話給他,祝他好運。他的反應卻是:「根本沒有好運這回事,全要靠努力打拚。」他是個發奮圖強的孩子,對自己熱中的事情全力以赴,尤其是需要大量訓練和準備的運動競賽。起初我覺得他的反應很極端,但是多想一下,我覺得他說得很對。即使有時候認為自己運氣很好,其實通常都經過一番辛苦耕耘,好運才會落到我們頭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曾經以欽佩的目光,看著喬許辛苦達成別人眼中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他在十九歲的時候決定參加健力比賽。對於像他這樣的自行車選手和短跑選手,健力運動並不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但他心意已決,打算挑戰硬舉項目的全國紀錄。喬許找到北加州最好的一些訓練員,每星期都去向他們學習硬舉好幾次,每次開車單趟就要兩小時。他盡力蒐集這項運動的所有資料,小心規畫飲食內容,增加更多肌肉,而且花許多時間在體育館訓練。

經過好幾年的重量訓練,又花了幾個月專注練習後,他參加一場比賽,測試自己的實力與別人相差多少。我們清晨五點就起床,開車三小時到佛瑞斯諾市(Fresno)參加正式比賽。體育館裡擠滿了參賽多年的舉重選手。我很擔心喬許會不滿意自己的表現。但體重八十六公斤的喬許舉起兩百六十七點五公斤,雙雙打破加州紀錄和全國紀錄,比原先的紀錄保持者多了百分之八的重量。他運氣好嗎?他當然很幸運,那天每件事都很順利。但若不是為了達成目標而付出大量努力,他永遠不會成功。

愈努力,就愈幸運

喬許對於運氣的說法,正呼應了我小時候父親經常對我說的話:你愈努力,就會愈好運。他的箴言是很好的提醒,你必須把自己放到對的位置上,才會有好運。即使成功的機率很低、競爭非常激烈,只要你在生理、心智和情緒方面做好充分準備,就可以把成功的機率提升到最大。

我們經常聽到很多勵志故事,談到原本一無所有的人,憑著超乎常人的努力而博得幸運之神眷顧。以下的故事是我聽昆西瓊斯三世(Quincy Delight Jones III, QD3)說的,同樣是描述努力的經過。

身為音樂界傳奇人物昆西瓊斯(Quincy Jones)的兒子,你或許以為他過著安逸的日子,其實不然。他小時候雙親離異,母親帶著他回到她的家鄉瑞典,過著幾近貧窮的生活。母親的生活方式非常另類,染上毒癮苦苦掙扎。她根本不在乎兒子有沒有上學,經常在外狂歡作樂,直到凌晨四點才回家。基本上他把自己養大。

QD3花了很多時間在街上混,於是接觸到霹靂舞,這種舞蹈經常在街頭表演。從接觸到的那一刻起,QD3就深深入迷。他每天練習好幾個小時精進舞步,很快就開始在斯德哥爾摩的街頭表演,放著一頂帽子向經過的路人討賞。有一天,Levi’s牛仔褲的星探看到他在街頭跳舞,詢問他是否有興趣參加巡迴演出。QD3欣然接受!

一旦跨出第一步,QD3繼續努力不懈。除了跳舞之外,他開始為饒舌歌手發展音樂節奏。這時有個大好機會降臨了,有部電影在斯德哥爾摩拍攝饒舌表演,有人邀請他寫電影插曲。於是他十六歲創作的歌曲〈下一次〉(Next Time),成為他的第一張金唱片,銷售量超過五萬張。QD3繼續製作一部關於饒舌歌手吐派克(Tupac Shakur)的三白金紀錄片,銷售量超過三十萬片。

QD3決心讓自己脫離貧窮,自食其力,最終成為頂尖人物。他說,他「在內心點燃火花」來激勵自己,而一旦烈火燎原,他就一心一意努力向前衝。他投入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體力、智識和情感,解決他所面對的問題,證明努力不懈和全力以赴是吸引幸運之神眷顧的關鍵。

我以前就體會到,要創造自己的好運道時,努力只是你可以運用的一種手段。要吸引幸運之神來敲門,你的工具箱裡還有其他很多工具可用。而我相信,QD3同樣運用了那些工具。

好好把握意外的機會

幸運的定義是「成功或失敗看似取決於機會,而不是透過個人的行動力」。「看似」是其中的關鍵詞。事實上,要讓幸運之神眷顧,每個人都有一長串的手段供我們運用。然而,幸運「看似」取決於機會,因為其他人看不出我們執行了那麼多的手段。

多年來觀察人們成功的因素後,我心裡很清楚,幸運其實起因於一長串的微小選擇和微觀行為,讓人們每天都擠出多一點點的動力,最終提升長期的成功機會。可惜的是,我們看著其他人達成非常了不起的目標,通常只把目光放在少數令人矚目的時刻,以為是幸運之神眷顧他們。

來看看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這個例子,他是很多暢銷書籍的作者,包括《老千騙局》(Liar’s Poker)和《魔球》(Moneyball)。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發表畢業典禮演講時,把自己的很多成功經歷歸功於幸運:

有天晚上,我受邀參加一場晚宴,坐在我旁邊的是華爾街大型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一位大人物的妻子。她有點強迫丈夫給我一份工作。我對所羅門兄弟所知不多,但所羅門兄弟剛好位於華爾街重建的地方,就是我們今天熟悉且喜愛的華爾街。我到達那裡後,幾乎是被強制分配到一份非常棒的工作,占據的位置能夠觀察周遭逐漸增長的狂熱氣氛:他們讓我進入的部門是衍生性金融商品專家的大本營。

他用這番經驗作為靈感和架構,寫出一九八九年出版的暢銷書《老千騙局》。他繼續演講,把那樣的成功經歷歸功於幸運:

突然間,大家都說我是天生的作家。這實在很可笑。就連我也看得出來;有另一種比較真實的敘述,主題是幸運。參加晚宴坐在那位「所羅門兄弟」女士旁邊的機率有多少?或者落腳在那間華爾街最好的公司裡,能夠撰寫那個時代的故事?或者落腳在那樣的位置,對於商業活動有最棒的視角呢?

結論別下得這麼快。別讓故事的這種簡單版本給騙了。路易士在晚宴上與女士對話之前、過程和之後,其實有無數的事情讓他有成功的條件。只著眼於那次偶然的碰面,會讓我們沒有注意到背後真正的事實。是沒錯,他運氣好,能坐在某人旁邊,而那個人很有影響力,能幫助他得到所羅門兄弟的一份工作。但是多年來,曾經有好幾百個人坐在那名女士的旁邊,但她可沒有說服自己的丈夫雇用那些人。而且有數千個人在所羅門兄弟工作,沒有一個人把他們的經驗寫成暢銷書。

什麼因素讓路易士看出這樣的機會並牢牢抓住?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說過一句名言:「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完全正確。不過到底什麼叫做「準備好」?什麼樣的狀況讓我們能接受偶發的事件,也能好好利用?

幸運有所謂的「物理學」,畢竟生活的一切都與原因和結果有關。這可以比擬成我們的遺傳基因和身處環境之間的關係,這兩種因素決定我們變成什麼樣的人。大家都知道,「基因」和「環境」都能夠塑造我們,而且彼此深刻糾纏;遺傳基因影響了我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方式,而周圍環境也影響了各種遺傳特質的表現。幸運和我們的行為也有這樣的關係。幸運囊括了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而我們的行為涵蓋了自己控制的事。我們可以辯論究竟哪件事先發生,但到最後,那些事情彼此相關,這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困在一場連續不斷的舞蹈裡,與這個世界共舞,而且交換著「帶舞的人」和「跟舞的人」這兩種角色。一旦開始跳舞,我們巧妙控制自己的幸運,因為那是我們行為的直接結果。我們確實無法掌控發生在身上的每一件事,但可以控制自己面對事情的反應。我們與生活共舞時,一旦知道該怎麼帶舞、何時帶舞,幸運就發生了。

例如在路易士的故事裡,他去參加晚宴,偶然坐在那位女士旁邊,也善用那個機會,讓她留下深刻印象,便把路易士介紹給丈夫。路易士坐下的時候是「跟舞的人」,等到與女士談話時,變成了「帶舞的人」,於是產生了未來帶舞和跟舞的機會。而我們也很確定,他在寫書過程中,以及參與自己著作改編成電影的過程中,隨著一路上發生各種令人驚喜的事件,他有好幾百次的機會從跟舞的人轉換成帶舞的人。

作者介紹|婷娜.希莉格

1985年獲得史丹佛大學的神經科學博士學位,曾任史丹佛科技創業計畫(STVP)執行長,教授創造力、創新和創業精神課程。現任史丹佛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史丹佛科技創業計畫(STVP)執行長,教授創造力、創新和創業精神課程。

希莉格對於開發創造力懷抱著極大的熱情,但她很清楚,徒有創意而無法執行,則一切都是枉然,因此她很重視實現創意的方法。身為史丹佛科技創業計畫執行長,她認為理工科學生只接受科技訓練絕對不夠,應具備更多「軟性技能」,了解即將面臨的商業環境。她以創新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把問題變成機會,她也因為深具啟發性的教學方式,獲選為傑出教師。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是她關於「創新×創意×創業」最知名且暢銷的著作,另著有《學創意,現在就該懂的事》、《史丹佛最強「創業成真」四堂課》等書。

希莉格曾獲得的獎項:
‧2014年SV論壇夢想獎(SVForum Visionary Award),表揚希莉格獻身於教育新世代創業家,善於重新定義問題、挑戰既定事實、將想法相互連結、結合。
‧2014年史丹佛大學管理科學暨工程學程(MS&E)卓越教學獎。
‧2009年美國國家工程學會高爾登獎(Gordon Prize),肯定希莉格和STVP創始者拜爾斯(Tom Byers)對工程教育的貢獻。
‧2008年美國奧林帕斯創新獎(National Olympus Innovation Award),肯定希莉格和拜爾斯提出創新的教學方式和實作機會,為學生營造創新思考的環境。
‧2005年史丹佛卓越教學獎。
‧2004年STVP 獲選為那斯達克年度創業中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暢銷經典全新擴增修訂版】:史丹佛大學的創新X創意X創業震撼課程(原標題:檸檬汁變直升機──幸運的人有哪些特質?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