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好孩子未來的大問題!專家:一昧要小孩遵守規則,長大後愈無法堅持完成目標

2022-10-08 10:30

? 人氣

培養堅持到底的孩子不僅會思考規定的意義,也比半途而廢的孩子具有夢想或目標。(示意圖/取自photoAC)

培養堅持到底的孩子不僅會思考規定的意義,也比半途而廢的孩子具有夢想或目標。(示意圖/取自photoAC)

堅持到底的孩子會思考規定的意義,半途而廢的孩子會不加多想地遵守規定。

先問讀者們一個問題,什麼才是所謂的「好孩子」?乖乖聽父母之言的孩子、不發牢騷遵守規則的孩子、主動做好大人要求事項的孩子。像這類型的小孩,往往會被世人認定為「好孩子」。人人稱讚、人人疼惜、人人喜愛。然而,愈是所謂的「好孩子」,愈有可能無法堅持到最後完成目標,抑或缺乏責任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類型的孩子並未動腦理解規定的意義。他們認為大人所言都是對的,所以理應乖乖遵從不反抗,完全未曾自主思考過這件事。

在開始著手之前便已呈現放棄狀態「反正我就是做不來」,也不知道做這件事出自何理由,因此無從產生幹勁。即便被叮囑「快寫作業」,但若孩子不明白「究竟是為了什麼目的寫作業」時,便無法全心投入,在不情不願的狀態下就無法從中學到東西。做得不順利時,就會怪罪他人,乾脆棄之不顧。孩提時代的我一直都是這樣。對周遭大人所說的話絲毫不曾懷疑,只是認份地告訴自己「沒辦法這就是規定」一日復一日。

自主思考自主決定的事,無論結果如何都會令人負起責任面對。懂得對自身的行為負起責任時,縱使遭遇艱難也有辦法忍耐。而且,在今後的時代,即便遵守既定的規則也不保證一定能成功。正因如此,不盲信規則,收集各種資訊,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做出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堅持到底的孩子」會動腦思考規定的意義。這項規則是為了何種目的、為什麼必須遵守這項約定等等。遇到搞不懂或想不通的部分時,即使對象是大人,也敢提出問題表達自身的意見。當然,肯定也會遇到意見不被採納,或是如法律般無法透過一己之力改變的事物。他們會將此視為無可奈何的情況,說服自己接受並遵守規則。

不僅面對規定時如此,他們對於自身所決定的事或目前正在進行的事,都能用自己的方式確實說明意義與目的。不是因為被誰交代才做,亦非懵懵懂懂地參與,一切都有明確的理由。即便遭遇失敗也能重新站起來,堅持到最後不放棄。

不是單方面地要求孩子遵守規定,而是從平時便主動向孩子說明規則的目的,促使其思考規定是為了何種目的而存在。

「為什麼不可以在走廊奔跑?」、「如果沒有交通號誌的話,會變怎樣?」、「為何要將博愛座讓給高齡長者呢?」、「為什麼買東西時必須付錢呢?」

諸如此類的日常小事也無所謂。禁止孩子說出「這就是規定啊」、「就是覺得不可以」、「會被大人罵」之類的答案。讓孩子不慌不忙地確實動腦思考一番。由於孩子的生活經驗不多,即便說明「(針對博愛座問題)高齡長者的體力會變得比較弱,你還年輕有活力,所以應該讓坐」或許也無法使其確實理解內容,不過這倒也不打緊。

日後當孩子本身體驗到該情況時,就會將家長所教導的內容與實際體驗連結起來,形成新的想法。若將來某天孩子因為骨折必須拄拐杖上下學,在公車上遇到有人願意讓坐時,就會透過自身的體驗來理解博愛座的意義。能切身體會到主動幫助需要關懷的人有多重要。

切勿再以「不行就是不行」、「小孩子就是不可以」、「這就是規定」等理由,強迫孩子配合。

此外,時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不可以給別人添麻煩」這句話,但具體說明內容,像是「圖書館是大家看書的地方,所以要保持安靜喔」會比較容易促使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

堅持到底的孩子具有夢想或目標,半途而廢的孩子沒有想做的事。

「我家孩子沒有特別熱中的事。老是關在房間裡打電動或是看Youtube,實在很令人擔憂……」曾有家長找我商量這樣的煩惱。我十分明白家長們希望孩子能找到熱中之事的心情。

然而,若對孩子施加壓力「面對將來必須懷抱夢想!」時,孩子會覺得「沒有夢想的我很廢」而對未來感到不安與焦慮。夢想或目標等抱負,是從愉快的體驗中發掘而來的,因此窮追猛打只會造成反效果。

「我想成為恐龍博士」。這是我班上某位學童一年級時的夢想。在其升上六年級後,這個夢想依然沒有改變。除了這個遠大的夢想之外,這名學童還練棒球、舞蹈與體操,每天朝著所設定的各項目標持續努力。

我曾詢問「要學這麼多東西,不會覺得累嗎?」這孩子卻笑著回答我「一點都不累呀,能把喜歡的事當成目標很好啊」。

懷抱夢想與目標,每天就會閃閃發光

由於明確知道該做什麼,因此能專心投注自身心力,進而發揮最好的表現。因為熱中喜愛,才能不畏失敗,不斷挑戰新事物。而在這個過程中就會逐漸培養出新的能力。

若您的孩子每天顯得百無聊賴的話,不妨從旁助其找出夢想或目標。接下來要為家長們介紹協助孩子找出想做之事的三個方法。

1.對目前所進行的事立下目標

舉凡學才藝、學校課業、與同學玩耍相處,任何事都可以。從孩子目前所接觸的事物中,針對其感興趣或覺得有趣的項目立定小目標。

「努力就能做到」的成功經驗,會讓孩子願意相信自己的能力,逐漸培養出不輕言放棄,堅持下去的心態。

2.找出擅長的事項

很多孩子因為對自己沒信心又沒有擅長的事項,而不知道自身的夢想或目標是什麼。請從平時大量找出孩子學會的事項或有所進步的地方,透過話語表達給孩子知道。

「你的後翻上槓技巧比之前更好了耶」、「〇〇你的說明總是這麼好懂」、「〇〇你讀很多書呢」。

找到自身擅長的事項時,不安的情緒就會消失,進而湧現「做看看」的念頭。持續下去後,就會愈來愈喜歡,自然就能找到新目標。

3.陪孩子一起嘗試

夢想是從體驗中發現的。因此,擁有先嘗試看看再說的挑戰精神極為重要。稍微看一下、稍微摸一下,在這種五感並用的體驗過程中,有助於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然而,要嘗試新事物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既不想失敗、也不想丟臉的這些不安情緒會從中作梗。有鑑於此,起初還請家長們陪著孩子一起做做看。孩子會對父母親顯得樂在其中的事物非常感興趣,因而覺得「我也想試試看!」。

很建議大家在這種無關勝負,做不好也不責怪,身心都感到安適放鬆的環境裡,與孩子一同進行各種體驗。我想孩子一定能從這些愉快的體驗中,找到想做的事。放寬心不焦急,親子同樂即為重點所在。

作者介紹|岡崎大輔(Okazaki Daisuke)

生活教練/生活技能學院 PETERSOX負責人,1980年出生於大阪。

同志社大學法學院畢業後,任職於外商製藥公司。在提供憂鬱症治療藥物相關資訊的過程中,體悟到「要根絕憂鬱症,從小到出社會前的生活技能教育無比重要」而在30歲時,前往麻薩諸塞州春田學院留學,就讀運動心理諮詢系碩士班。在學期間以生活技能教育為主軸,學習相關指導知識與技巧,並於哈佛大學與奧運選手培育機構接受生活技能訓練,取得教育學碩士學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東販《透過正向教養讓容易放棄的孩子變成堅持到底的孩子》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