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英國女王在位70年幾乎零負評?回顧她傳奇的皇室人生,難怪贏得全世界敬重

2022-09-16 11:40

? 人氣

伊莉莎白二世選擇優雅地老去,未曾藉助美容手術的美化,髮型則基本上一貫維持不變。「那麼久以來如此一致,非常令人寬慰,」在2006年的電影《黛妃與女皇》(The Queen)中,以詮釋女王這個角色贏得奧斯卡獎的海倫‧米蘭女爵士(Dame Helen Mirren)評論道。「那顯示高度可依靠性。她從未偏離正軌。我認為那是發自內在的自制,而非從外強加於她身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她有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但內容要直到她辭世後才會對歷史學家公布。「那就像是刷牙罷了,」她有次曾說,「那不真的像是維多利亞女王的日記,你知道的……或像它那般翔實。都只是記錄些瑣碎小事。」聽過她發表獨到見解和犀利個性評論的朋友們猜測,她也許有將這些觀察寫在日記裡,但她不能背叛朋友的信任,生前絕對不會公開。

為了維持女王的地位,伊莉莎白二世必須超凡絕倫。而她子民的期待不啻決定她也必須是個凡人——但又不能太過平凡。在她做為君主的整段期間內,她努力在這兩種面向中取得平衡。倘若她太過神秘疏離,她便會喪失民心;但如果她過於平凡,她又會失去特殊的神秘感。

在2007年白金漢宮的花園派對裡,女王詢問賓客諸如「你從多遠的地方來?」這類標準問題。一位女性在引見後對女王問,「妳是做什麼的?」幾天後,伊莉莎白二世在對一群朋友講述這段對話時,她回憶說,「我一時語塞,一點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多年來接見過那麼多人後,她是第一次被問那個問題。

在英國,權力與榮耀絕非焦孟不離。伊莉莎白二世是虛位元首,誓言服務英國,至死方休。溫斯頓‧邱吉爾是女王的第一任首相,他在一九五三年曾這樣說過,「一場偉大的戰役以失敗告終:國會罷免了政府。一場偉大的戰役獲得勝利:群眾為女王歡呼。」那些握有權力的人——在所屬黨派取得議會多數後領導政府的首相們——隨著選舉的反覆無常而來來去去,女王卻永遠是國家元首。她缺乏統治的實權,但卻是某種制衡力量。由於她是國家名義上的元首,沒有首相能成為第一人。

「她使得專制體制、軍事政變和獨裁統治變得更為困難,」第七代索爾茲伯里侯爵羅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Robert Gascoyne-Cecil),保守黨政治家和前上議院院長曾說過,「因為她是虛位元首,佔據大位,這使得上述情況的發生難上加難,外加所有變動都必須遵循既定程序。」

她也盡力發揮影響的正面力量。她擁有「諮詢、褒獎和警告權」。在公共場合,她以身作則發揮影響力,為政府機關和民眾設立高標準,褒揚個人成就,並勤勉地執行義務。她曾有過十二位首相,東尼‧布萊爾是第十位,他曾說她是「在不安世界中的團結象徵……為英國菁英中的菁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