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與傳統型保單有何不同?專家傳授6個判斷重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2022-09-17 12:00

? 人氣

投資型保單與傳統型保單有何不同?(示意圖/取自Pixabay)

投資型保單與傳統型保單有何不同?(示意圖/取自Pixabay)

傳統保單vs.自行投資,有何不同?

1.投資型保單的定義?

2.投資型保單與傳統保單的差異?

3.透過投資型保單進行投資,與自行投資有何不同?

投資型保單的英文是「Investment Link Product(ILP)」或「Unit Link(UL)」,字面上的意思是「以投資為導向的保險商品」:是一種將部分保費投資在各種投資工具上,而投資績效會直接影響未來保險給付的額度,保戶必須自行承受投資風險的保險商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句話說,投資型保單保戶能享有的保險保障,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投資績效」。如果保戶自行決定的投資決策正確、收益大幅增加,保險金額(請見1-3「保額與保障」中的介紹)也會跟著水漲船高;但如果保戶投資失利、獲利縮水,保障就會降到只有最基礎的額度。

反觀傳統型的保險商品,由於所有投資決策是透過保險公司(非保戶自行決定),因此,保戶所獲得的保障,永遠是當初保險公司所承諾的固定金額,絕不會因為保險公司當年度投資大賺錢,而享受再多一些的保障;或是因為保險公司當年度大虧損,而少拿一些保障。

投資型保單VS.傳統保單

正因為以上的差別,投資型保單與傳統型保單間的最大差別就在於:它將「投資選擇權」及「風險」都一併轉嫁給保戶,而保戶所能享受到的好處是:當投資失利時,保戶至少能享有最低的基本壽險保障;但是當投資收益不錯時,這筆錢也能百分之百回饋到保戶自己身上。而這,就是投資型保單裡,很重要的「盈虧自負」概念。

投資型保單的引進,對於台灣保險市場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因為它不像傳統型保單保額那樣的一成不變,甚至標榜可以彈性繳交保費。那麼,它與傳統型保單還有哪些重要差異呢?簡單來說,一共有下列六大差異:

(圖/時報出版提供)
投資型保單與傳統保單的差別,(圖/時報出版提供)

一、保障金額不同

傳統型保單的保額是固定的,不論保險公司投資成功或失利,保戶都將獲得原本在簽約時,保險公司所承諾的保障金額。反觀投資型保單的保障金額卻是「變動」的。也就是說,當保戶投資績效優異,可以獲得更高的保障,但失利時也還能獲得最基本的保障。

二、帳戶不同

傳統型保單因為只有一個「一般帳戶」,且這個帳戶是屬於保險公司,所以,如果保險公司因為經營不善而出現倒閉情形,保戶可能得不到任何應有的保障。

至於投資型保單的保戶,就大可以放心了。這是因為,投資型保單是採用「分離帳戶(又成為「專設帳簿」,詳見1-2「三大種類與分離帳戶」中的介紹)」的概念,如果你買是變額壽險或變額萬能壽險,部份保障還是會由保險公司承擔。

另外,就算你是純投資的保戶,特別像是變額年金這類完全沒有身故、失能保障(除了少數幾張保單會在年金累積期間,提供保戶不同金額的身故、失能保障),也因為是採取分離帳戶的關係,就算保險公司倒閉,你也不必擔心這筆投資金額會不見。這是因為保戶放在分離帳戶裡的錢,只可能因為保戶的投資決策不當而虧損,或甚至最終保單帳戶價值歸零,卻不會受到保險公司破產時,債權人的追討而損失。

三、保費計算不同

傳統型保單(終身壽險)是採取「平準費率」,也就是說,從繳費的第一天到最後一次繳費,金額都是完全相同。然而,投資型保單的保費,則是採取「自然費率」,也就是金額會隨著保戶的年齡增加而提高。

(圖1-2)是以同一家保險公司的變額萬能壽險(採自然費率,灰藍色線)及20年繳費、保額平準的不分紅終身壽險(採平準費率,灰色線)為例的每年繳費成本狀況,有助於保戶了解這兩個繳費方式的差別。

(圖/時報出版提供)
自然費率和平準費率的圖例。(圖/時報出版提供)

四、險種多樣性不同

投資型保單只有「壽險」及「年金險」,主要是「人壽保險」。但傳統保單除了這兩種之外,還有傷害險(意外險)及各種健康險等,種類及保障項目較為多元。

五、繳款彈性不同

投資型保單(變額萬能壽險)讓保戶在「保單帳戶價值足以支付續期保費」的前提下,可以暫停繳費;但傳統型保單(指非躉繳型)的保戶則必須按期繳交保費,否則保單可能因此失效(有關投資型保單的繳費方式,請見1-4「保單相關費用」中的介紹)。

六、費用資訊揭露的透明度不同

傳統保單的保戶,通常並不清楚每次所繳的保費中,到底有多少是做為保險公司的管銷成本,以及業務員的佣金費用?但是在投資型保單中,保險公司必須清楚揭露相關的附加費用、危險保費(提供被保險人最低保障之用)、行政管理費用、轉換、贖回費用,以及各項投資相關費用等。

(圖/時報出版提供)
傳統保單及投資型保單的比較表格。(圖/時報出版提供)

購買投資型保單VS.自行投資

既然「投資型保單」裡,有「投資」兩個字,且上面也有提到:投資型保單是將「投資決策權」,交還給保戶自己,由保戶自己去選擇投資標的,且保戶將「自負盈虧」。

那麼,很多人就會想:既然如此,買投資型保單,又跟自行投資「有何不同」呢?總的來說,透過投資型保單申購基金,與直接買基金之間的差異如下:

一、投資門檻不同

在「投資門檻」上,一般定期定額買基金,每月至少要花3000~5000元,才能買到一支基金;而投資型保單則是提供一個基金投資平台,這個平台有時連結的基金檔數多達30~50支,甚至數百檔以上,也就是說,可以用很少的保費,買到「一籃子」的基金標的。

二、可投資或連結標的數不同

投資人直接買基金,想買哪一檔,完全可按自由意願,從非常多檔的主管機關核准基金、ETF,甚至不同的類全委帳戶中挑選;但是,如果透過投資型保單買基金,只能就該保單提供的基金投資做選擇。當然,換一個角度看,這等於保險公司先幫保戶,篩選出中長期表現優良的基金,才會放到平台上供保戶選擇連結,也許會比投資人自己「在茫茫基金海中撈針」要安全得多。

三、相關費用收取不同

直接買基金與買投資型保單的費用,各有優勝劣敗。由於投資型保單具有保障的功用,所以,相關成本會多出兩筆:「保費(附加)費用」與「危險保費」(相關費用請見下表1-2)。

四、資產保全效果不同

實際以投保100萬元甲型投資型保單的某甲,與直接投資基金的某乙為例。假設6年後,兩者的基金淨值都是200萬元,而兩人都不幸身故,某甲可以從保險公司領到200萬元的身故理賠金,且這部分是可以免計入個人遺產總額中計算;至於某乙的200萬元基金投資淨值,則必須全數列入個人遺產中,計算遺產稅。

五、稅率負擔不同

也許讀者會說:就算保戶買的是沒有壽險保障的「變額年金險」,一樣有「比單純基金投資多出許多相關費用,且收取金額不低」的問題,怎能跟一般投資「相提並論」?

但是,民眾在細數投資型保單「收的費用多於一般投資基金」之際,卻常常忘記投資型保單會比直接資基金,少收取一些費用,並且少掉一些投資上的稅負(相關收費比較請見下表1-3及表1-4,其他「投資型保單稅法的相關規定」,請見「附錄」篇)。

(圖/時報出版提供)
直接投資基金、ETF與透過投資型保單的成本比較。(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時報出版提供)
直接投資基金、ETF與透過投資型保單的稅負比較。(圖/時報出版提供)

作者介紹|李雪雯 

現職《聯合新聞網》專欄作家,專職財經與醫療保健相關寫作。曾任《錢雜誌》、《商業周刊》主編、聯合理財網eMoney製作人、《Smart智富月刊》特約資深撰述、《iThome》電腦週報「CIO觀點」專欄特約撰述、《康健雜誌》、《商周財富網》、《Yahoo奇摩》專欄作家。主跑個人投資理財新聞20年,路線包括:銀行往來、股票、外匯、期貨、保險、基金、房地產、節稅、個人綜合理財規劃,以及醫療保健等議題。

擁有壽險、信託業務、理財規劃人員、投資型保單、產險、證券高級業務員、期貨業務員、外幣保單等相關證照,目前擔任多家財經雜誌的特約撰述,從事相關文章與書籍的寫作,並獨立經營「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臉書粉絲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想賺錢,要買對投資型保單》(原標題:什麼是投資型保單?)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