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傳訊息才不會被已讀?FBI專家:對方拒絕你,才是對話真正的開始

2022-07-28 09:40

? 人氣

對方說「NO」,才是談判真正的開始。(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對方說「NO」,才是談判真正的開始。(示意圖/取自Unsplash)

說「NO」是在保護自己

電話推銷員問: 「您喜歡來一杯純淨的水嗎?」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Yes」,但我們只想尖叫: 「No!」聽到這種問題,我們就知道接下來的對話是一場酷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這個小例子就能看出,人們賦予「Yes」和「No」的意義本身有多矛盾。談判的時候,我們當然希望對方最後會說「Yes」,然而「成交的Yes」與「『是喔』的Yes」是兩回事,我們卻傻傻分不清。此外,由於我們認為「No」與「Yes」正好相反,我們假設聽見「No」一定沒好事。

那種看法大錯特錯。說「No」讓人們感到安全、認為主控權在自己手上。我們問問題,引來「No」的回答後,對方會覺得,他拒絕我們,證明了他是老大。談判專家歡迎—甚至是邀請—另一方斬釘截鐵地說「No」,以展開真正的談判。對方會說「No」,代表他認真在想我們的提議。

如果一開始就把目標訂成「Yes」,對方會開始提防,還會三心二意。那就是為什麼我告訴學生,如果想推銷東西,不要第一句話就講: 「可以跟你聊個兩分鐘嗎?」而要問: 「現在這個時間是不是不方便?」對方可能回答: 「沒錯,現在不方便。」接著說出什麼時候才方便,或是叫我們滾。另一種可能,則是: 「不會啊,我有空。」這下子他們會專心聽我們講話。

各位可以做個練習,下次接到電話推銷時,寫下對方問的問題。我保證你們感到不舒服的程度,與他們多快就逼你說「Yes」成直接正比。

我的同事馬蒂.艾維斯捷(Marti Evelsizer),第一個讓我明白為什麼「No」比「Yes」好。

馬蒂當時擔任FBI匹茲堡的危機談判主持人,她是精力充沛的談判天才,不論是FBI或當地警方都十分敬重她。然而,人類天生是愛嫉妒的動物,她的直屬長官也不例外。馬蒂優秀的表現,讓那名長官黯然失色,就此成為對方的眼中釘。

長官的嫉妒心在某次事件中爆發,起因是匹茲堡警方的人質談判小組,邀請馬蒂擔任遴選委員。警方請了馬蒂,卻沒請她的長官,這是前所未有的事。

就這樣,那名長官決定拔掉馬蒂的位子,官方理由是怠忽職守,但真正的原因是馬蒂是個威脅。

馬蒂坐在長官的辦公室,等著被正式撤職。她手上沒多少選項。權力在長官手上,他愛怎麼做就怎麼做。

馬蒂告訴我,她考量過各種情境,想直接指出長官在嫉妒,當面對質,解決這件事,或是解釋她擔任委員,會讓局裡很有面子: 「你希望我們的部門因為專業能力被敬重嗎?」

不過,等兩個人坐下來的時候,馬蒂選擇說出我聽過用詞最強烈的「No」問題。

「你想讓FBI丟臉嗎?」馬蒂說。

「No。」長官回答。

「那你要我怎麼做?」馬蒂回應。

長官躺回椅背。那是一張1950年代的皮椅,坐在上頭的人一動,就會嘎吱作響。長官從眼鏡框裡凝視著馬蒂,接著幾不可見地點了個頭。他是老大。

「聽著,妳想當,就繼續當。」他說,「不過妳要回來好好工作,不能影響其他職務。」

一分鐘後,馬蒂走出辦公室,沒事了!

馬蒂的做法,有如當頭棒喝!馬蒂靠著逼出「No」這個答案,把上司推到由他自己做決定的境地,接著又請主管決定她下一步該怎麼做,進一步增強對方的安全感與權力感。

這個故事的重點是馬蒂不只接受「No」這個答案,甚至努力逼出「No」。

我最近參加一場銷售會議,問在場人士最怕聽到哪一個字。全部的人大喊: 「No!」對與會者來說—以及幾乎對每一個人來說—「No」只代表一件事:沒得談。

然而「No」不是那個意思。

「No」不是失敗。巧妙運用的話,「No」反而可以開啟前方道路。每一位談判人員,都必須修練到再也不害怕聽見「No」這個字,從此便能海闊天空。如果各位最大的恐懼是「No」,你不可能談判,反倒是「Yes」的人質,等著被戴上手銬,宣布玩完。

讓我們來揭開「No」的真面目。讓對方說「No」,其實是在肯定對方的自主權。「No」不是在行使權力,也不是在濫用權力;「No」不是拒絕,不是頑固不知變通,不代表談判結束了。

事實上,「No」通常可以開啟討論。愈快說「No」,就愈能看見先前沒看到的選項與機會。說「No」通常會促使人們行動,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可以保護自己,而現在機會正在溜走。

延伸閱讀:房東漲房租,但你不必乖乖多付錢!他用這個殺價技巧,砍到比漲價前便宜

自從我幫自己揭開「No」的真面目之後,人們對於「No」的想法、觀點與包袱,開始令我感到奇妙。對我來說,這就好像是第N次看著1980年代的電影或音樂錄影帶。那個年代的事物讓我們很有共鳴,然而同一時間,我們也意識到那個世界,還有我們自己,早已遠離那個年代。

今日,我教學生看出「No」的真實面貌。「No」不但沒傷害到他們,也沒傷害到他們談判的對象,反而在你來我往的過程中,保護了各方利益。「No」帶來安全感、保障,還帶來主控感。「No」帶來行得通的協議。「No」是暫停、是助力,讓人有機會說清楚自己要什麼。

「No」其實有很多功能:

■「No」能讓真正的議題現形;
■「No」可以讓人免於做出無效的決定,也能修正無效的決定;
■「No」能放慢步調,讓人們真心接受自己的決定,以及自己達成的協議;
■「No」讓人們感到安全、有保障、舒服,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
■「No」可以讓每個人的努力有進展。

我研究所的學生班.歐頓霍夫(Ben Ottenhoff)精彩運用「No」技巧,替政黨募款。原本有好幾年時間,班在幫共和黨的議員候選人募款時,都遵照傳統的「Yes模式」腳本。

募款人員:您好,我找史密斯先生。

史密斯先生:我就是。

募款人員:我們這裡是XYZ協會。我們想了解您對今日經濟狀況的看法,在這裡想請教您幾個重要問題。您認為汽油價格目前太高嗎?

史密斯先生:Yes,汽油價格太高,害我們一家人多花很多錢。

募款人員:您認為汽油價格太高是民主黨造成的嗎?

史密斯先生:Yes,一切都是歐巴馬總統(Obama)搞的。

募款人員:您認為我們11月需要改變嗎?

史密斯先生:Yes,我的確這麼認為。

募款人員:您能給我信用卡號碼,讓我們一起帶來改變嗎?

理論上,前面一連串的「Yes」會累積正面情緒,最後帶來高潮,在腳本的尾聲讓民眾答應捐款。然而事實上,這個「Yes模式」的募款腳本,多年來成效一直很差。每一個步驟民眾都回答「Yes」,然而抵達最後的掏錢步驟時,幾乎所有人都說「No」。

班後來在我班上讀到坎普的《一開口,就說不》。他開始想,該不會「No」可以讓大家願意捐款。班知道,如果要改成「買賣不成仁義在」的電話募款方式,不要逼大家捐錢,基層募款人員會難以接受,因為那違反他們所受的一切訓練。不過,班是個聰明人,因此他沒有直接換掉整個腳本,而是先讓一小群基層募款人員試一試「No」劇本。

募款人員:您好,我找史密斯先生。

史密斯先生:我就是。

募款人員:我們這裡是XYZ協會。我們想了解您對今日經濟狀況的看法,在這裡想請教您幾個重要問題。您認為如果維持現狀,美國的明天會更好嗎?

史密斯先生: No,只會愈變愈糟。

募款人員:您要不抵抗,坐等歐巴馬在十一月再度入主白宮嗎?

史密斯先生:No,我會盡一切所能,讓那件事不會發生。

募款人員:如果您今天就想做點什麼,確保那件事不會發生,您可以捐款給XYZ協會,我們會替您奮鬥。

看到了嗎?以上腳本把「Yes」換成「No」,而且如果史密斯先生想要的話,協會可以接受捐款?這個腳本讓史密斯先生當老大,由他決定該怎麼做,而且成功了!「No」劇本成效驚人,捐款率上升23%。

這個故事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捐款率雖然出現很大的改善,班卻無法讓全部的募款人員都改採新腳本。新腳本違反正統募款方式,資深募款人員喜歡「Yes」帶來表面上的安心感。不過萬事起頭難,對吧?

達拉斯小牛隊(Dallas Mavericks)身價破億的老闆馬克.庫班(Mark Cuban)是耀眼的談判天才。我很愛跟學生提庫班的談判金句: 「每一個『No』,都讓我更靠近『Yes』。」不過,接下來我也會提醒學生,在通往「Yes」的路上讓人們說出「No」,有時並不容易。

讓另一方感覺自己可以說「No」,以及真的說出口,有很大的差別。有時,如果對方沒聽進去,敲醒木頭腦袋的唯一辦法,就是激他們說出「No」。

有一招很管用的激將法,就是誤標另一方的情緒或欲望,說出我們其實知道沒那回事的事。例如,在對方顯然想保住工作時說: 「看來你很想離職啊。」那句話會迫使對方聽我們說話,忍不住糾正我們: 「No,不是那樣,是怎樣怎樣。」

另一個在談判中逼出「No」的方法,就是問另一方不想要什麼。你說:「讓我們來談一談,你會對什麼說『No』。」此時人們會安心說出「No」,因為說「No」像是在保護自己。對方一旦說出「No」,就會更願意接受新選項、新概念。

此外,碰上「No」—或是沒有「No」—都是一種大事可能不妙的警訊,要小心。如果盡了一切努力,對方依舊不肯說「No」,代表碰上優柔寡斷、弄不清狀況,或是心中另有盤算的人。如果是這樣,應該終止談判,離開現場。

各位可以這樣想:沒「No」,代表死路一條。

神奇的電子郵件魔法:再也沒有「已讀不回」

被無視是世上最令人火冒三丈的事。被拒絕很討厭,但沒得到回應更煎熬,就好像我們是隱形人,根本不存在,浪費我們的時間。我們都碰過那種情形:寄了電子郵件給想合作的人,結果對方無視。於是我們又很客氣地寄了一封信過去,對方依舊視若無睹。此時該怎麼辦?

這時該寄只有一句話的信過去,逼對方說出「No」。

你們已經放棄這個案子了嗎?

這封只有一句話的電子郵件,利用對方厭惡損失的人類天性,提出「No問題」。這封信想逼出的「No」,讓對方感到安全,認為主導權在自己手上。那個「No」能鼓勵對方向我們解釋目前的情況。

同樣重要的是,這封信含蓄地威脅「我要走人了」。對方為了留下我們—為了減少自己的損失,以及為了證明權力在他們手上—人性讓其立刻回應,否認我們的說法:No,我們的優先要務並未改變,只是進度有點拖到……

各位如果有孩子,我相信你早就靠著本能運用過這個技巧。孩子不肯離開家門/公園/購物中心的時候,各位會做些什麼?你會說: 「隨便你,那我走了。」然後走開。我猜超過一半的機率,孩子會大喊: 「No,等等我!」然後飛奔過來跟上爸媽。沒人喜歡被遺棄。

公事上這樣做,好像有點沒禮貌,不過各位得克服這個心理障礙。這沒有不禮貌,而且雖然很直接,但其實這一招披著「No」的安全外衣。對方不理我們,沒禮貌的人是他們才對。我可以告訴各位,我不只在北美成功運用這個策略,在阿拉伯與華人兩個出了名從不說「No」的文化中也適用。

作者介紹

克里斯.佛斯 Chris Voss:

在FBI工作了二十四年,是全球知名的談判技巧實務人員與大學教師,顧問公司「黑天鵝集團」(The Black Swan Group)創辦人與主持人,平日提供財星五百大企業(Fortune 500)複雜情勢談判訓練課程與顧問服務。曾於多所頂尖大學商學院授課,包括南加大馬歇爾商學院(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喬治城大學麥克唐納商學院(McDonough School of Business)、哈佛法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等。

塔爾.拉茲 Tahl Raz:

致力於推廣有助於個人和組織改變成長的大觀念與好故事。得獎記者,著有《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別自個兒用餐》(Never Eat Alone)。研究與寫作之餘擔任企業主管教練,授課內容為正在改造工作新世界的各股力量。數家全國性公司編輯顧問。歡迎讀者來信指教:tr@tahlraz.com,亦可造訪網址:www.tahlraz.com。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塊文化《FBI談判協商術:生活是一連串的談判,跟著首席談判專家創造雙贏協商》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