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男人不願花1萬買沙發,卻肯花10萬升級汽車座椅?這個思維陷阱讓你多花錢

2022-06-03 09:10

? 人氣

一般人的想法如下:在第一種情境(手錶)之下,多花10分鐘車程的時間可省下的金錢比例是:400/4000 = 0.1。從經濟學的觀點來,這10分鐘車程的時間可以獲得原價九折的優惠,也就是10%的經濟效益。但是在第二種情境(iPhone)之下,多花10分鐘車程的時間可以省下的金錢比例是:400/40000 = 0.01,相當於僅有1%的經濟效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就是典型的「比例偏誤」迷思!多花了10分鐘的時間成本所換取的經濟效益,在兩種情境之下都是400元,其意願強度應該並無不同。但是為何人們要考慮原本商品的售價,並且據以計算出效益比例呢?此兩種情境之下所省下的400元,在貨幣市場上的價值並無差別,具有完全相同的購買力。因此對於理性的人而言,在這兩種情況之下,願意多花十分鐘車程的時間成本去購買較便宜商品的意願強度,應該是不分軒輊。

「比例偏誤」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再想像一下,你最近打算把一台開了20年的老車換掉,心目中的理想選擇是一台售價200萬元的進口品牌汽車。當你進入該汽車的經銷商後,當一切配備與價格都談妥之後,汽車業務突然問你要不要升級至原價20萬的控溫座椅?只需要加價10萬元,這時你會怎麼做決定呢?

許多人可能會選擇同意加價10萬元升級至此種原本20萬元的控溫座椅,雖然平日可能不願意花10萬元購買客廳的沙發,即使心裡很清楚坐在客廳沙發上的時間遠比在汽車上的時間多。此一決策背後的原因亦與「比例偏誤」脫離不了關係,因為相對於價值200萬元的汽車而言,10萬元只是相當於5%的金額而已。再者,花10萬元便能獲得原價20萬元的控溫座椅,相當於以對折的價格購買到此一商品,你的內心感到此種升級實在是太划算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人們除了在貨幣價值上的計算容易陷入「比例偏誤」的迷思而不自知外,在人生的過程中又何嘗不是如此?人算不如天算!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第五回中有這麼一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害了卿卿性命。」後世常用這句話來形容一個人如果太過於斤斤計較,對一切事物都予以精算得失,到頭來反而得不償失。

人生在世,不必太過執著於利益得失,眼前的現實未必能夠保證日後的獲益,特別是在朋友之間的相處。朋友相交,貴乎知心,不必在乎什麼財富地位,身分高低;若是太過在乎朋友之間付出多寡,恐怕無法結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

我去年九月從國外回來,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必須在防疫旅館隔離14天。然而,在這14天當中,恰逢每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就在中秋節前夕前幾天,我的朋友們絡繹不絕地將補給品送到我下榻的旅館,有些人甚至於親自送達,就算是只能放在旅館櫃檯無法與我會面,他們仍是千里迢迢不辭辛勞地前來表達慰問之意。對於他們的情誼,我深深地銘感五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