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關台灣人什麼事?在台灣的流亡藏人故事,告訴你答案

2018-05-12 09:30

? 人氣

西藏文化的學習並不在台灣的普遍教育需求當中,我們無法透過一般的教育讓孩子們有系統地學習到爸爸的文化,這麼一來,爸爸就會變成空白、沒有歷史的人,所以,在家創造全然的西藏文化學習環境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詠晴說。來自高雄,原本是影像工作者的詠晴因為在印度的拍攝工作認識了龍珠,也讓龍珠打亂了原本的堅持不婚的生命節奏,如今最大的困擾,是如何讓三名在台灣成長的孩子理解另外一部份的自己來自何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志學新邨擁有相同困擾的爸媽並不只有龍珠和詠晴,冰箱裡美味的番茄洋蔥抹醬出自廚藝精巧的德國媽媽之手,波蘭家庭則參與了龍珠來到台灣東部後所創作的第一張專輯:「給孩子們的歌謠」,童謠採集計畫點出了新住民對於故鄉的情感、也點出了在異域養育下一代的不安。但讓來自異鄉的父母透過家庭環境與短期的歌謠採集計畫向孩子們闡述自己的故事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能讓孩子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能接觸到屬於自己的另外一部份文化呢?

來自德國、一百年前的「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為這些新住民家庭提供了解套方法:「重視靈性的培養、孩子們的身心靈特質,並且著重讓孩子們找到自我價值,華德福教育其實與達賴喇嘛所提倡的『慈悲的教育』非常像。」龍珠表示。

現在,這些新住民爸媽們帶著與台灣制式教育全然不同的期待組成了共學團,偶爾也在孩子們的課堂上擔任老師一職,在以倉庫改建的小小教室中,中文、英文、德語、西藏歌謠營造出另類的國際化學習環境。

在龍珠與詠晴的家中,磨豆機的主要功能並不是研磨咖啡豆,而是用來將放在西藏傳統麵食「momo」當中的花椒磨碎用的。

「你們的孩子在台灣成長,但都說自己是西藏人,這樣不會有點怪怪的嗎?」我笑著問,「沒問題的,他們吃台灣的食物、台灣的氣候風土也哺育他們,台灣的一切已經內化為他們的一部份了,自稱西藏人只是他們對於父親的身份的認同罷了,不需要為了這個問題糾結。況且,目前西藏人這麼少、多一個是一個阿?」詠晴笑了。

不一會兒,熱騰騰、以台灣食材製作的西藏momo上桌了。

作者介紹|南哲純美

出生在海島的90後,在不同的文化裡長大,迷惘過也流浪過,現在正努力在世界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西藏,關台灣人什麼事?)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