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上頭一遭,奧斯卡最佳影片被Apple TV+抱走!院線與串流之爭,演到哪裡了?

2022-04-07 12:00

? 人氣

《樂動心旋律》是串流平台首次抱回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美聯社)

《樂動心旋律》是串流平台首次抱回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美聯社)

奧斯卡最佳影片出爐,頒給「樂動心旋律」(英文片名:CODA,Child of Deaf Adults縮寫,「聾人的孩子」之意),是影史首次,最佳影片獎由串流平台電影抱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抱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居然不是坐擁海量高品質內容、年年入圍獎項無數的Netflix,而是2019年底才加入串流行列的Apple TV+,而且當初成立時還因為內容貧乏,被外界看衰。

★母親節限時活動★ 加入風傳媒訂閱會員,版面零廣告、閱讀更專心,前100名立贈AHC煥白保養組!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的確,與Netflix、Disney Plus相較,Apple TV+在內容豐富度上處於劣勢。不過,蘋果本來就不是純內容平台,相比Netflix,蘋果的業務包括硬體銷售、音樂串流Apple Music、遊戲串流Apple Arcade等,發展Apple TV+,更像是串起這一整套軟硬體的服務,為用戶打造「蘋果宇宙」,以後打開Apple電視,可以直接看Apple TV+(及其他串流平台)的影劇、健身、聽音樂等。

因此,Apple TV+的訂閱費用並不貴,因為他不賺訂閱費,他的目標是用「蘋果宇宙」圈住蘋果用戶;不會砸錢大買內容、與發展成熟的串流平台競爭,而是花高成本投資有獨特發展潛力的作品,除了以創紀錄的高片酬聞名的「晨間直播秀」、好評如潮的「泰德拉索」之外,這次得獎的「樂動心旋律」,即是Apple TV+在2021年日舞影展首映時,以2500萬美元高價買下的作品。內容的高度可看性,成為Apple TV+的競爭力之一。

其實2018年,Netflix費盡心思想讓自家電影「羅馬」角逐奧斯卡,卻遭到影院聯合圍堵,縱使呼聲極高,奧斯卡仍將最佳影片頒給了口碑略遜一籌的「幸福綠皮書」,遭人質疑是故意抵制Netflix。短短幾年間,串流電影已成為最佳影片得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華爾街日報》原文:《樂動心旋律》斬獲奧斯卡獎,蘋果公司精品策略終得回報

院線與串流之爭,演到哪裡了?

除了上述「羅馬」的例子,回顧串流與傳統戲院之戰,多年前就已經開始。2017年,「寄生上流」導演奉俊昊的「玉子」,Netflix想要院線與平台同時播映,即遭到韓國電影院線的聯合抵制。2019年,馬丁史柯西斯導演的Netflix電影「愛爾蘭人」遭到包括美國最大戲院AMC在內的多家影院拒播。

時間快轉到2022年,攤開今年的奧斯卡入圍名單,可看到多部串流電影。

這兩年間,串流與院線間的關係大幅變化。首先當然是疫情,將院線的生意打擊到幾無生存空間。院線上映一再拖延,許多電影乾脆直接上串流。而串流平台迅速擴張,早已取代過往觀影模式,滲入我們的通勤、午休、睡前時間,成為一般觀眾生活的新常態。「串流」與「院線」間,不再是純然的對立。

疫情關閉了全球大部分的電影院,讓許多電影院從此走入歷史,卻也意外讓還存活的電影院,找到新的模式。以美國票房為例,2020年疫情最嚴峻時,全美票房只剩21億美元左右,跌到疫前的五分之一。

不過,解封後,大家迫不及待離開躺到快發瘋的沙發和床鋪,出門和朋友上電影院看火紅的動作大片。2021年,票房迅速復甦,較前一年成長兩倍多。而2022年至今,還過不到四分之一,票房就已經超過13億美元。電影院的行程,變得更有儀式性和社交意味。

以電影類型來說,2021年美國最賣座電影為蜘蛛人:返家日,2022年到目前為止則是蝙蝠俠,都是劇情、畫面無可挑剔的IP鉅片,而且擁有觀影動機強烈的大量忠實影迷。可見,院線電影並沒有如想像般被串流取代,而是在串流崛起、疫情攻堅之下,有了新的定位。

電影院與串流的關係變化,也可從「窗口期」的變化來看,也就是電影在戲院上映多久後,才能上串流。串流成為主流之前,好萊塢電影的窗口期約為90天,但在串流平台普及後,窗口期迅速縮短。

2020年,環球影城率先將自家「魔髮精靈唱遊世界」跳過院線,直接在線上發布,結果賺得還比上院線多。(後來,環球和影院達成協議,將窗口期縮短至17天。)自此,「窗口期」規則被顛覆,2020年底,華納兄弟宣布2021年的17部重頭戲,都改成院線與線上同步發行,對戲院是一大重創。不過,2022年,華納兄弟再調整窗口期為45天,這一陣子熱映的蝙蝠俠即是一例。

如今,串流平台成為必然趨勢,但院線播放仍然有其價值。兩者之間,如同電影產業本身,正在發展出新的平衡。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林彥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