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開打,台灣的綠色產業該怎麼因應?綠能專家這樣精闢分析

2018-03-26 15:48

? 人氣

37719890336_e8f1fb9404_o.jpg
蔡總統在2017年的再生能源週致詞,期待能拓展臺灣綠色產業在世界的影響力(圖片:總統府@flickr

所以如果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發生貿易衝突,就「新能源及再生能源類」產品如果有實施特別的貿易措施的話,臺灣會直接面對美國貿易報復措施的機會比較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需要注意的是,把零組件輸出至對岸進行組裝,再出口到美國之我國企業,可能會因為這種貿易的安排而面臨兩大強國的貿易衝突。因為此等「新能源及再生能源類」產品中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智慧財產權,如果美國針對這些智財權利進行進一步的保護規範或是管制出口、授權的限制,這樣會使再生能源的設備與設施價格提高,也會擴大影響商品到生物科技、醫療器材、自動化設施、人工智慧、自動駕駛、電動車等範圍。我國為了要符合美國的要求,也必須針對保護相關智財的程序、方式、措施等加以提升,雖然也會增加某些成本與管理費用,但唯有如此才會免於被處罰會是被調查的風險。

另外也應該注意的是,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報復措施包括投資限制,原因是美國的調查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要求美國企業要提供技術移轉才能進入其市場,美國也會針對類似的投資限制與中國大陸協商並採取相關保護的措施。此舉雖有益於相關智財權的保護,但卻有可能會影響投資的數量與投資申請件數,減少跟環境服務有關的新創公司興起,連帶影響就業人數與就業市場的發展,不利於環境服務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開創與創新。

往好處想,美國強調智慧財產權的主張也可能會促進相關涉案國家針對智財權的重視與研發意願的提升。在市場公平競爭的壓力下,反而可能有機會刺激相關的研發技術,甚至有開展新產品市場的好機會。因此,與其擔憂因為貿易戰爭可能對新創商品、再生能源商品造成威脅,或是因貿易報復措施而發生封閉市場的疑慮,或許應該更是個鼓勵研發、創造新商品、推展環境服務等產業的好時間

作者介紹|蘇義淵

愛好森林與海洋,喜歡滑水運動的國際環境法與氣候變化法的法學專家。2007年獲美國時報基金會優秀青年學者獎學金,回國後積極推廣碳交易以及生態保育活動。目前是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的專家會員,世界自然保育組織國際環境法學會的會員,亦為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並擔任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中美貿易戰,綠色怎麼辦?)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