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民不聊生的台灣,如何創造經濟奇蹟?前經建會副主委憶當年「2大關鍵」成就輝煌紀錄

2021-12-22 10:02

? 人氣

李政務委員國鼎促成工研院長張忠謀進行「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的研製,研製成功後,比照「聯電」的模式,外移成立「臺灣積體電路公司」(簡稱「台積電」),請工研院長張忠謀轉任台積電董事長。由於張忠謀帶領該公司同仁共同努力,至今該公司已成為全球電子工業供應鏈的核心企業,也是臺灣的「護國神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 推動全面性高科技產業發展

1976年11月行政院蔣經國院長於院務會議中宣布,行政院設立「運用科技研究發展小組」聘請政務委員李國鼎擔任召集人,並指示會同有關部會,就我國科技研究與技術密集的產業發展作全盤的規劃研究及有效推動。李國鼎奉示後,以他過去在財經部會的豐富經驗,以及他在責任感與使命感的驅使下,充分發揮他理工背景的潛能,全力以赴。他除會同有關部會外,更號召企業界、學術界菁英共同參與研究,於1978年初召開「第一次全國科技會議」,請蔣院長親自主持,交換意見,研擬著手進行研究之科技項目、科技產業發展配套措施等。

同年五月蔣經國就任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經濟部長孫運璿接任行政院長,就孫運璿在經濟部長任內,改組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及全力推動「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情況來看,對李國鼎而言,如魚得水。他倆共同研擬了「科學技術發展方案」,召開「第二次全國科技會議」研討通過,報請行政院核定實施。該方案一方面確立能源、材料、電子資訊 (包括前述的「積體電路」)、生產自動化、光電、生物科技、食品科技及肝炎防治等八大重點科技,積極全面推動;二方面發展技術密集產業,做全面性規劃,加強經濟建設;三方面行政院設置科技顧問組,聘請世界一流科學家及工程師擔任顧問,針對臺灣科技研究及產業發展方向予以評估,並提供建議;四方面規劃設置各項配套措施,包括設置新竹科學園區、資訊工業策進會、工研院設置電子,材料工業及機械工業三研究所,以及在各大學擴張理、工、醫學院,增設研究所,培養高素質人才等。

至1980年代中期,臺灣技術密集產業發展的方向與架構大致底定,各項配套措施已完成,及相關支援機構也先後成立,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奠定今後技術密集產業全面發展的基礎。

在此良好的環境基礎,加以多年來培養的民間企業不斷壯大,不僅擁有雄厚的財力,更培養民間企業家具有高瞻遠矚的視野,冒險犯難,勇於投資的精神。因此,1980年代中期開始,技術密集產業獲得蓬勃發展,至1988年電子資訊等技術密集產品出口,即超越紡織品的出口,成為第一大出口產品。1990年代臺灣就被國際間稱為「高科技產業重鎮」,李國鼎亦被科技產業界尊稱為「科技教父」。

美中貿易戰,以國際貿易出口為主的台灣製造將要如何面臨此轉機?(圖/公視提供)
美中貿易戰,以國際貿易出口為主的台灣製造將要如何面臨此轉機?(圖/公視提供)

至去(2020)年電子、資訊等高科技產品出口超過二千億美元,達2018億美元,高佔總出口的58.4%。過去10年(2007-2016),高科技產業增加的附加價值高占GDP增加額的28.2%,顯然高科技產業撐起臺灣經濟半片天。

未來,臺灣如何再創經濟繁榮,或許可以從過往的經歷,獲得一些啟發。

精簡版全文請見:《電子業「護國神山」是怎麼來的?四十多年前蔣經國一句話改變台灣命運》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