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超商店員這麼萬能?始祖就在全家!3個決策,讓全家崛起,直逼小七地位

2021-12-20 16:10

? 人氣

「我早期在店裡面工作,非常清楚店裡的變化,」葉榮廷說,早期做便利商店想的是「我要賣什麼給顧客」,全家既然是日商設立的公司,一開始必定是將日本販售的商品導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店裡大概40%是進口商品,顧客根本叫好不叫座,」他強調,這種以內需為主的零售業,就需要本土化,「沒有本土化不行!」這是全家營運初期學到的第一個重要功課。

潘進丁說明,這牽涉到「標準化」與「在地化」的取捨,像便利商店以販售加工食品與日用品為主,要滿足消費者對於「便利」的需求,一定要瞭解當地的生活模式、要接地氣。但是像星巴克(Starbucks)這樣的咖啡連鎖店,則可以先走標準化路線,再慢慢加入當地特色,和便利商店的模式不一樣。

第二個學習是,有些事雖然對,從國外的例子來看也會成功,但如果時機不對,離消費者的需求太遠,同樣會失敗。

例如早在1988年全家就開始賣日式的十八度冷便當。這在日本沒問題,但與台灣的生活習慣不合;用微波加熱嗎?又覺得不安全,「隔壁麵攤現煮的比你還便宜、還好吃,」葉榮廷說:「所以我們大概賣倒了兩家便當工廠。」但現在便利商店不只能賣便當,還有牛肉麵、各式湯品甚至麻辣鍋都沒有問題,「消費需求就是這樣在演進的。」

全家便利商店最知名的一堂功課是賣手機。當時手機剛出現,內部研究過後認為,3C產品的單價跟毛利高,且完全規格化、不需要店員再加說明,很適合超商販售。不料投入大量資金進貨之後才發現,3C產品的更新速度快,還沒來得及開始賣,新型手機已經上市,舊機根本賣不掉。但由於全家已經買斷整批貨,所以這個決策造成公司非常大的損失。葉榮廷笑著說,如果不是全家有容許犯錯的創新精神,「我們早就被砍頭了。」

潘進丁說,從這個單一事件學到了,3C產品不要實體上架進貨,最好是預購,客人先訂再到店取貨,所以基本精神還是賣服務而不只是賣產品。最重要的學習則是,決策不可脫離消費者太遠。

相當熟悉日本的潘進丁說,日本有一句話叫「半步行」,意思是領先半步就好,「比消費者領先太多的話,接受度還不到的時候,學習成本會太高,」這是全家從各種錯誤中所學到的重大課題。

不為數位而數位,用科技解決「未來的問題」

以街區商圈與消費者需求作為經營核心,全家便利商店的數位化在這幾年讓消費者們相當有感,例如手機預購咖啡,不僅取代過去的紙本登記,還可以隨時送給親友或同事,只要帶著手機,就能在全台灣各店領取。不過,葉榮廷強調:「我們不是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而是在想未來會碰到什麼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