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曆翻身文創商品,進軍線上課程創千萬營收:這家新創如何做出知識經濟百變樣貌?

2021-12-22 09:49

? 人氣

從一本日曆出發,生鮮時書做出知識經濟百變樣貌。(圖/生鮮時書)

從一本日曆出發,生鮮時書做出知識經濟百變樣貌。(圖/生鮮時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父母、祖父母的時代,家家戶戶都掛著日曆,但在智慧型手機發達的今日,日曆已幾乎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然而由知識平台「生鮮時書」發行的文創日曆《讀曆書店》,從2019年推出至今,不僅募資金額突破千萬,銷售也破萬,堪稱台灣史上最暢銷的日曆。

「當你認真對待時間,時間也將認真以待。」撕掉讀曆書店的封面,映入眼簾的就是這段文字,道出讀曆書店的靈魂。透過一年365天,365頁日曆,每頁分享一段經典文學短句的方式,讀曆書店讓人認識作家與作品,並取得一整天的精神食糧。

而創造讀曆書店的生鮮時書,最初做的是內容網站,隨後才發展出實體課程與文創商品。2020 年,生鮮時書首次推出線上課程,1年內就帶來超過千萬的營收,並在今年12月,獲得PressPlay與天使放大(貝殼放大旗下創投)的股權投資。「讓知識為人所用」是生鮮時書的理念,透過多元載體,生鮮時書致力傳遞知識,做出知識經濟的百變樣貌。

生鮮時書、讀曆書店是在怎樣的因緣際會下誕生的?一路上發展的過程為何?讓生鮮時書創辦人創辦人劉俊佑娓娓道來。

一款日曆爆紅,目標「讓每個台灣人的桌上都有書店」

從學生時代起,劉俊佑就進到廣告業實習,畢業後也在廣告圈內打滾。劉俊佑表示,廣告業需要不斷學習,例如接到汽車客戶的案子就得深入了解車市生態、消費者需求,才能提出符合客戶期待、市場有口皆碑的提案。為了學習,劉俊佑閒暇之餘開始聚集友人辦讀書會、寫文章,也做了一個網站,把文章集結起來。

此時,劉俊佑敏銳地觀察到市場上已有Hahow(好學校)與PressPlay兩家知識服務新創,他認定內容變現應該是一門可以深入的生意,於是與創業比賽認識的朋友共同籌了一百萬,在2018年創立生鮮時書,嘗試做內容網站。當時公司只有兩人,劉俊佑坦承,「創業初期想得很天真,想說有流量就可以做廣告,但能吸引到廣告的流量,其實很難達到」。為了突圍,他又嘗試開設實體課程,並發起讀曆書店專案。

「讀曆書店本來只是我們的side project(副產品),當時我們想既然做課程,是否可以發展週邊產品?畢竟實體課程每次學員人數有限,但產品的發行量比較沒限制。」劉俊佑說道,「我們從這概念出發,思考要如何在2,300萬個台灣人的書桌上『開書店』,因而就想到可以透過日曆的方式,呈現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於是就做了讀曆書店。」

20211207-生鮮時書出品的讀曆書店。(柯承惠攝)
劉俊佑:我們從概念出發,思考要如何在 2,300 萬個台灣人的書桌上「開書店」(柯承惠攝)

劉俊佑分析,讀曆書店是集結知識再利用的典型,「工具書的性質很明顯...它傳達一種狀態,讀者若是在特定的情境讀到某一段文字,就有可能得到安慰或激勵。例如加班時看到激勵性的文字,你可能會鼓勵自己撐下去。因此我們把文字抓出來,放到讀曆書店裡,讓它們與人們的生命交會。」

其實,將詩詞、短句放入日曆當中,本不是該公司創舉。以往傳統日曆用途多半是掌握日期,即使有詩詞、短句,字體多半很小;然而到了現代,日曆的實用價值已經淡化,因此生鮮時書刻意在印刷時放大字體、讓句子本身當主角。劉俊佑表示,不少人覺得文學離生活很遠,但日曆就是生活,透過更符合現代人作息的設計,讓日曆拉近文學藝術與使用者的距離。

這款商品一出,市場叫好又叫座。有了這次成功經驗,劉俊佑開始思考如何為文字內容打造新樣貌。「把知識放到不同載體,產生不同形式的商品,這就是我們在做的事。」劉俊佑坦言。讀曆書店從2019年發行,至今募資金額已破千萬,銷售也破萬本,此外實體課程舉辦了一年以來,也陸續做出成效。去年,生鮮時書嘗試開設線上課程,正式跨入線上市場。

跨足線上課程,營收超越金雞母

「不可否認,疫情是我們開線上課程的重要原因,」劉俊佑坦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令實體課程營收大受影響,不少人乾脆退費。「如果疫情復發,無法辦實體課程,就沒有足夠營收,也不能只靠讀曆書店」,畢竟日曆這種商品每年頂多大賣一次,「要到年底才有金流,那上半年營收從哪來?」

就在此時,PressPlay Academy(PressPlay線上學習平台,以下簡稱PPA)正在尋覓合作夥伴,兩者一拍即合,決定共同產製線上課程。

遠景很美好,但眼前就有阻礙。生鮮時書目前有不少線上課程,是從實體課程轉型而來,形式切換之間,就出現平台與講師溝通的問題。「例如實體課程能夠充分互動,老師現場看得到學生反應,可以講得更生動、或者臨場講笑話炒熱氣氛,學生也能與老師、同學互動。但一改成線上課之後,由於對著螢幕根本看不到學生反應,有些老師就講不出話了!」劉俊佑對講師授課變得「卡卡」,也直言不諱。

考量到線上教學很可能是未來主流的途徑,生鮮時書根據網路特性調整課程呈現方式:雖然線上課程無法互動,但可以透過電腦後製凸顯教學重點,讓學生更好掌握;此外公司也開設社團,讓學生彼此討論與練習。面對鏡頭仍感到不自在的老師,生鮮時書也額外花時間引導、分享,讓他們更加習慣對鏡頭講話。

劉俊佑提到,此前最「夯」的一門實體課程是歐陽立中的《爆文寫作課》,在疫情前,生鮮時書每季都會找他、在台灣北、中、南部巡迴開課,而且經常爆滿。今年公司將這門課程改造為線上課,進一步做出了千萬營收的成績。

劉俊佑謙虛笑稱:「我們很幸運,因為我們從去年就開始做線上課程,如果是今年才做,可能就錯過商機了!因為籌備線上課程,除了要與老師協調,還要招募人力,公司就從原本十幾人擴張到20多人,所有對外合作模式得跟著調整,等準備完了,大概疫情也過了。」

攤開數據,生鮮時書今年線上課程的業績是去年5倍之多。劉俊佑表示,公司營收來源主要是實體課程、線上課程與文創商品;在過去,文創商品是金雞母,讀曆書店尤其是主角,現在線上課程正式超車,成為生鮮時書的營收、獲利主力。

20211207-專訪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柯承惠攝)
生鮮時書今年線上課程的業績,是去年的 5 倍。(柯承惠攝)

新創才懂新創!聯手市場龍頭打群架

特別的是,生鮮時書這次募資對象並不是找大企業等「富爸爸」,而是接受PressPlay、天使放大等「老新創」投資。劉俊佑坦言,最初也曾與大企業洽談,但他們的決策速度慢,需要層層審批,而且大公司主事者多半不懂新創,即使有資金,但無法充分提供相應的協助。剛剛與劉俊佑成為策略夥伴的PressPlay共同創辦人林鼎鈞則認為,新創彼此投資,優點在於新創企業更有彈性,也能從創業者的經驗與角度,提供被投資者更合適的建議與方向。他表示,PressPlay將積極拓展這種新的合作模式,與更多課程製作者發展策略聯盟。

「像PressPlay這類較『資深』的新創,就比較懂我們的真正需求。」劉俊佑表示,之所以選擇與PressPlay合作,是因為對方已經累積與YouTuber或明星合作的豐富經驗,產品類型更多樣,多角化經營的特性與生鮮時書很像,是個很好的學習對象。「而且PressPlay跟我們一樣都是新創,有種被資深前輩帶領一起成長的感覺。」

合作上,生鮮時書與PPA是共生關係,前者產製內容,利用後者的平台曝光課程並從中分潤;後者等於將產製課程的工作外包,而生鮮時舒將網站平台的架設與經營工作外包給PPA,雙方相輔相成。

「這種合作模式過去很少見,但未來可能會愈來愈頻繁」,言果學習創辦人鄭均祥認為,因為線上課程平台需要重金支撐營運,從影片拍攝到後製,過程需要大量設備與人力,平台若能與品質穩定的內容製作公司合作,便能以較低成本獲取更高品質的內容;至於從內容產製者的角度來看,課程完成後有大量行銷的需要,與課程平台合作,也能以較低的通路成本曝光,確實有機會互利共生。

劉俊佑指出,目前生鮮時書產製的線上課程都放在PPA平台上,並不打算放在自家網頁。「對我們來說最迫切的,是提升課程的產製能力。因為從前置、募資、拍攝到後製,製作一套課程至少要花三個月,雖然比編輯書籍的半年至一年快,但影音課程更吃人力,除了編輯企劃,還要拍攝與後製、剪輯,這些都需要練習。」

必須趕上影音趨勢,讓知識傳遞更多元

影音內容,顯然已是不可逆的趨勢。「現在小孩是在充斥影音的世界長大,更習慣看YouTube,讓他們透過文字學習反而比較辛苦。所以我們就想,該如何把好的知識,以用戶更能適應、接受的方式呈現。」劉俊佑說道。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書本是被動、更加需要專注的形式,無法邊做其他事邊看書;但透過影像和聲音就可以嵌入到生活中,尤其是Podcast。另外,雖然文字可以訓練想像力,但如果讀者自身經驗有限,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相較之下影音更好理解、更加直觀的型態,就像學丟球,讓人容易一看就懂;如何使用最適切用戶的形式,讓大家易於吸收知識,是生鮮時書一直在思考的課題。

獲得投資後,劉俊佑表示,生鮮時書希望把國外的課程引進台灣。「目前台灣書店有七八成是海外版權書,例如《原子習慣》,就想,或許可以與原作者談,把課程引進給台灣讀者。生鮮時書也希望文創品可以在國外銷售。」另外,生鮮時書也計畫與天使放大投資的其他團隊合作,協助他們把knowhow(知識)變成課程,給他們知識變現的機會。也希望接觸更多台灣的老師,提供資源,協助他們做影音課程,讓好的內容更加推廣出去。

但綜觀台灣的線上課程產業發展,鄭均祥認為,產業整體正在步入高原期,「雖然在疫情期間,消費者對線上課程的需求的確增加,但隨著疫情趨緩,一定會有部分消費者回到線下,然而線上課程的產製者卻在增加。」在大餅擴張有限,但爭食者增加的狀態下,業者勢必得比以前更拚,強化課程品質,才能在市場中生存。

生鮮時書從內容網站發跡,隨後開設實體課程,賣文創品;在2020年遭受疫情衝擊後,開始製作線上課程,以不到25人的團隊,一年內創下千萬營收,建立新的金雞母。總歸而言,「知識經濟」是生鮮時書的核心,它的願景,是透過不同的載體,將知識包裝成人們最容易理解、接受的樣態,傳遞給人們,成為改變生命的力量。接到PressPlay與天使放大的投資後,生鮮時書將持續在知識經濟上努力,在競爭激烈的知識內容市場上,實現「讓知識為人所用」願景。


責任編輯/周岐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

郭家宏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