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台灣說台語,會變丟臉的事情?砸18年無悔打拚,「滅火器」驕傲點出台語美麗之處!

2018-03-20 11:48

? 人氣

楊大正出身外省人家庭,卻著迷於台語的美麗,也堅持台語創作。(圖/裴禛攝,中央社文化+提供)
楊大正出身外省人家庭,卻著迷於台語的美麗,也堅持台語創作。(圖/裴禛攝,中央社文化+提供)

被歧視的美麗語言

楊大正回憶,以前有女生聽見人說台語會睜大眼睛,她們訝異的原因,讓他感到十分在意。他替台語抱不平,為何如此美麗、文雅的語言,卻飽受整體社會氛圍的歧視。「我會希望當我有一天,有能力寫出美麗的台語作品時,我希望可以為這個語言平反。」那個覺得台語很帥的男孩,在成長過程漸漸愛上台語,走上音樂路後,台語自然而然成為創作的元素,也是他一直創作台語歌的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喜歡這個語言,我被這個語言的美感所吸引,所以所有外面的歧視和那些不平等,在我眼裡都是很忿忿不平的,這個東西那麼美,怎麼被講得一文不值。」

和他同一世代的人,正統教育中尚未有台語教學,「台語是相對受歧視和弱勢的語言」,楊大正回想,小時候講台語卻被笑的同學很多,還有人覺得「很俗」,甚至曾親耳聽過別人批評:「他講台語,超沒水準。」不禁令人疑惑這兩件事有何關聯。

「其實客家話和原住民語言使用的人更少,相對也更不被尊重」,楊大正接著說,現在不舒服的歧視和感受已減少許多,而他也發現,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已察覺母語若無傳承意識便將面臨消失的嚴重性,在台語納入正統教育後,社會逐漸正面看待多元語言­­的價值觀,也間接讓母語創作意識抬頭。

入木三分的魅力 造就貼近人心的詞曲

楊大正的台語學習歷程都是來自口語和生活經驗,雖然在他創作詞曲中,每個詞意的用法不全然正確,卻偶爾會遇上被人刁難台語的用字遣詞,他語重心長地說:「面對台語,不見得要對每個人都很嚴格。」對滅火器而言,他們樂意透過很多台語專家的指導成長,當出現嚴厲指責時,除了虛心受教,團員們則是抱著「感謝的心」上了一課。

楊大正創作台語歌,其實都是順從靈感的牽引,依照腦海浮現的旋律譜曲,他強調:「如果有個旋律很喜歡,但任何台語放進去都不對,我就會放棄它成為一首台語歌。」他在受訪過程中像個台語小老師般,分享台語創作的方法,「把音樂拿掉,歌詞念起來一定要很口語化,若是平時不會說出口的話,對我來說,就會有點牽強。」

楊大正用「入木三分」形容台語的迷人魅力(圖/裴禛攝,中央社文化+提供)
楊大正用「入木三分」形容台語的迷人魅力(圖/裴禛攝,中央社文化+提供)

台語的迷人魅力,楊大正用「入木三分」形容,在他眼中,台語文的形容詞往往比國語還要傳神,除了更生動、活潑,也更具有畫面感。他直言,台語的優勢就在力道的穿透力,幫助情緒表達更到味。他簡單舉例,以台語說「我很肚爛」和用國語講「我好生氣」,不爽的力道旁人聽起來就有很大差別,而台語的8音韻,比國語的5音更豐富多段。在陳敬元眼中,無論是說話或唱歌,台語的流動感十分優美,「這點真的是其他語言比較難做到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