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不快樂」是因為時間都耗在小事上!心理學家供人生拋開憂鬱,保持快樂4方法

2018-03-05 06:30

? 人氣

第二,快樂的人選擇自我延伸,所以人際溝通好,人際支持多,社會整合完整

他們不像自我中心的人,完全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而是同理別人,甚至能對社會、文化和大自然產生同理,從而發展出喜樂和創意。自我延伸的人胸襟大,看事情總是了了分明,他們分寸拿捏精準,從而能圓滿解決問題,所以總是快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三,快樂的人不選擇自憐,而選擇自我肯定

他相信「我好,你也好」,不墜入自憐的委屈和悽苦之情。他們持平莊嚴地看待自己和別人,並以明理的方式與人溝通,所以他們總是保持快樂。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快樂的人不選擇自憐,而選擇自我肯定。(示意圖非本人/KBS world@facebook

結語

快樂不是尋歡作樂,而是喜歡過正向有意義的生活,熱愛有建設性的工作。快樂的人在發揮自己能力中感到快樂,在接納自己和愛護、尊敬別人中感到快樂。

他們性情穩定,遇到挫折時不會驚慌失措,而能安度難關。他們肯上進,不斷提昇自己的自我效能。他們也能自得其樂,因為生活中的事,在他們的眼裡,都能隨緣以正向的態度迎接它。

作者|鄭石岩

心理學家鄭石岩,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

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獎;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歷豐富,是融合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

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其著作在海內外廣受歡迎,自詡為踏實悅樂的生活者。

目前研究與旅行是他的學習方式,寫作與演講是他的工作,助人與講經則是他的行持。

本文經授權轉自遠流出版《起動適應力:適應當前環境,開拓美好願景》(原標題:尋找快樂的根源)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