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收購《紐約時報》 鴨子划水有耐心

2015-01-25 13:20

? 人氣

美國前紐約市長彭博有意收購老牌自由派媒體《紐約時報》。(美聯社)

美國前紐約市長彭博有意收購老牌自由派媒體《紐約時報》。(美聯社)

2012年,時任美國紐約市長的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巴黎1間飯店中,詢問身邊友人表示「我想買《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你覺得如何?」,友人回答「這家飯店沒有販售《紐約時報》」,彭博說「不是,我是說我要買整間公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檯面下接觸頻繁

彭博於1981年創立了彭博合夥企業(Bloomberg L.P.),旗下的《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為一提供經濟資訊的平台,同時也提供相關評論,頗具影響力。2001年競選紐約市長成功,並成功連任2屆,政商兩棲。

擁有《彭博新聞社》的彭博一直希望能夠拓展自己的媒體事業版圖與影響力,雖然曾在2012年公開否認正在研擬收購《紐時》的構想,但自從他宣布不再競選紐約市長後,彭博檯面下的動作頻頻。

在彭博2013年年底卸任紐約市長前,該年8月5日,聲譽崇隆的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公司以2億5000萬美元(約台幣75億元)出售大部分資產給美國網路公司亞馬遜(Amazon. com)的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

當時,這筆出售案震驚全球報業,也包括對媒體事業一直無法忘情的彭博。因為早在《華郵》出售案敲定前,深受彭博信賴的幕僚席基(Kevin Sheekey)就已銜彭博之命,於該年7月與《紐時》發行人薩茲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親信進行接觸,雙方討論「出售《紐時》的意願」。

除了派出席基,彭博的首席財務顧問拉特納(Steven Rattner)曾向彭博分析,《紐時》遲早會因為財務壓力決定出售,今年初,《紐時》再度進行人事精簡,引發外界關切。

《紐時》需要資金

與《華郵》或其他傳統紙媒一般,面臨數位化與隨身閱讀趨勢的衝擊,《紐時》亟思轉型,盼能尋求數位時代中的媒體獲利模式。除了嘗試線上收費閱讀之外,《紐時》推出的「NYT NOW」以及「Opinion」2個新產品或應用軟體均無法有效開拓數位讀者群,草草下架收場。

根據統計,《紐時》在2013年第3季的營收表現,提列了900萬美元(約台幣2億7000萬元)的虧損,獲利為1290萬美元(約台幣3億9000萬元),其中的虧損,還包含了為裁員所付出的大筆資遣費。

同年間,相較於數位廣告營收上升了16.5%,《紐時》紙媒廣告營收下滑了5.3%,在數位新產品無法開拓新一代讀者之際,《紐時》還面臨了舊客戶的流失,營收現狀也不理想,營運壓力可想而知。

薩茲伯格家族成關鍵

目前,《紐時》的總市值約為18億1000萬美元(約台幣543億元),股份由4大家族持有,其中,薩茲伯格家族(Sulzberger family)的股票持有權還保障了其對《紐時》的經營權。本月中,來自墨西哥的電信大亨斯林(Carlos Slim)以持有《紐時》17%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但他強調這僅是一筆「金融投資」,沒有其他念頭。

這對積極要收購《紐時》的彭博來說真是個好消息,因為他只要提出更好的價錢,將斯林手中持有的《紐時》股份買下,入主《紐時》的阻礙就僅剩說服薩茲伯格家族了。

2007年,澳洲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以5億美元(約台幣150億元)收購了班克勞佛家族(Bancroft family)自1928年開始經營的道瓊媒體集團(Dow Jones),擴展了新聞集團(News Corp)的影響力。這筆交易外界歸因於班克勞佛的家族分裂,才讓歷史悠久的道瓊媒體集團易手經營,但薩茲伯格家族一向團結對外,彭博只能等待《紐時》財務狀況撐不住的那天,才有機會真正擁有《紐時》。

等待適當時機

去年年底,在《彭博新聞社》任職以久的總編輯溫克勒(Matt Winkler)突遭撤換,接任人選為《經濟學人》(Economist)資深編輯麥可威(John Micklethwait),而許多近幾年陸續遭到《紐時》裁員的編輯部員工均在《彭博新聞社》任職,也為彭博收購《紐時》創造有利條件。

在數位時代中,定位精確的分眾媒體逐漸瓜分傳統媒體的讀者與廣告大餅,加上訊息傳播載具的多元化,許多傳統媒體已不再是數位讀者唯一的訊息來源,他們所擁有的,僅存多年累積且無可比擬的公信力。

當年,葛蘭姆家族(Graham family)始終否認會出售《華郵》,後來還是讓貝佐斯拿下經營權,薩茲伯格家族出售《紐時》的討論,目前看來僅剩「何時」,而非「會不會」。

上周,《紐時》現任發行人薩茲伯格的發言人受訪時,記者詢問薩茲伯格近期是否曾與彭博見面,得到的回覆是「不記得了」。目前,不僅彭博在等待,全球媒體業也在看,《紐時》這個老字號的自由派媒體如何老店新開,在數位時代中繼續生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