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變優秀了,才會被別人喜歡?心理師破解人際社交的迷思,許多人根本搞錯了

2021-10-31 09:30

? 人氣

心理師指出,優秀的人容易建立很多關係,但卻無法與他人建立長久和諧的關係。(圖/取自Unsplash)

心理師指出,優秀的人容易建立很多關係,但卻無法與他人建立長久和諧的關係。(圖/取自Unsplash)

一個優秀的人,能建立很多關係,但卻無法與他人建立長久而和諧的關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你只有優秀了,別人才會喜歡你啊。」

「你只有做好了,別人才會接納你啊。」

在我們的成長課上,經常有學員出現這樣的邏輯。然後,他們就會在生活中有這樣的表現:

努力追求優秀

雖然追求優秀的人不一定都是為了讓別人喜歡,但還是有很多人是因為認定「只有優秀了,才會被別人喜歡」而努力想變優秀的。他們有個基本價值觀就是:我做事情就要做好,甚至要做到最好。他們不能接納自己做得不好,不能接納自己表現不好,所以就會各種累、倦怠、無助、自我否定、孤獨,甚至迷茫。沒有人支持,沒有人理解。他們所在乎的是,他人眼中的自己是否優秀。

在乎自己的形象

他們在社交中,會在意自己穿著是否得體,言語是否大方。然後他們會有著很多的心理活動:我這樣對不對?合不合適?恰不恰當?會不會被嫌棄、被嘲笑……繼而為社交焦慮。他們所在乎的,是他人眼中自己的形象是否是好的。

看起來很關心別人

我這麼說這麼做好不好啊、合不合適啊、會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啊、會不會影響到別人啊、他會怎麼看我啊……繼而出現社交緊張。他們所在乎的,是自己是否是個好人。

很能裝

我們知道一個人注定不能完美無缺,當一個人在社交中總是想表現得好,就會有意無意彰顯自己好的部分,掩蓋自己不好的部分。他們很在乎自己做得好不好。

迴避社交

當一個人社交時,要努力做些自己不想做的事,一點都不放鬆,自然就愈來愈迴避了。即使意識上知道,這是一件「應該做」的事。世界上需要見的人,大致也只有這兩種:不洗頭可以見的,洗了頭才能見的。當前者數量幾乎為零,後者數量非常龐大的時候,人就會愈來愈趨於迴避社交了。

很累,很難受。

建立關係的動力與阻力

我很難跟前面所說的這類人建立深入的關係,因為他們眼裡只有自己。或者更準確地說:他們在乎自己的形象,超過了在乎對方。

我們願意跟一個人建立關係,願意喜歡他,基本上有兩種情況:一,他很優秀;我想靠近他,因為他的優秀能給我帶來直接或者間接的好處。二,他讓我舒服;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他的某些特質讓我感覺到我很放鬆、很滿足、很開心。

換種表達方式,就是:「你對我是否有用」,我喜歡的是你擁有的;「你對我是否有感情」,我喜歡的是你這個人。

所以,我從來不反對人為了得到他人的喜歡而變得優秀。工作兢兢業業,賺很多很多錢,變得很漂亮、很好看,掌握很多很多知識,博學多才、博聞多智、博財多金—因為他們真的能得到他們想要的喜歡,至少看起來是這樣的。

然而,他們卻很難有一段持久的、和諧的親密關係,甚至不能有些好兄弟、好閨密,不能有那種無話不談的人。因為他們要時刻在意自己好不好啊,哪有精力看到別人?

透過優秀去建立關係,可以建立很多關係。你可以成為公眾人物,或者公司的大小上司,因為你的確可以讓很多人都願意靠近你。但是你卻不能建立深入、親密、高品質的情感關係。

高品質關係並非源於你優秀與否,而是取決於跟你在一起時,對方是否舒服。

那麼,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你做什麼我才會舒服呢?

不是你多厲害,而是你是否願意看見

當你跟我在一起,你是否願意關注我、認可我、接納我、理解我、看到我?

當我否定自己,你是否能支持我?

當我感到悲哀,你是否能陪伴我?

當我勞累,你是否能幫助我?

當我需要你,你是否能出現在我的面前?

看見別人,比變得優秀更重要

曾經,有隻小豬掉到坑裡了,爬不上來。

坑上面,有隻小鹿。小鹿望了望小豬,說:「我美不美?帥不帥?厲害不厲害?優秀不優秀?智商高不高?」

其實,小鹿是多麼想跟小豬建立關係啊。

還有隻小兔,牠看著小豬說:「小豬小豬,我怎麼樣才可以幫你?」

小豬說:「你去找條繩子。」

小兔找來了。

小豬說:「把繩子扔下來。」

小兔扔下來了。

小豬說:「你傻啊,你要握住繩子的一頭啊。」

小兔跳到了坑裡,握住了繩子的一頭,說:「現在我握住了,然後呢?」

也許小鹿和小兔對小豬來說,結果都是一樣的,沒人能幫得了牠。但是小豬會喜歡誰,願意跟誰建立情感上的連結呢?至少在心理上,小兔看見了小豬,讓牠體驗到了部分滿足。

所以,我們願意喜歡一個人,願意靠近一個人,跟他建立深入的關係,有很大的動力是來自於:你眼裡是否看得見我,是否懂得我的需要,即使你很矬、很笨。

有的女孩嫁給了優秀的、開BMW的人,卻獨守空宅;有的女孩嫁給了會哄她的、擺地攤的人,但其樂融融。

當然我們不需要對立。開BMW和會哄女孩,可以同時兼得;優秀和看見別人,也可以同時兼得。只是我想說的是:你的目標如果是跟他人建立關係,讓身邊的人喜歡你、接納你,那麼,看見別人比變得優秀更重要。

盲目地追求優秀、高大的形象,會占據你大量的時間和心思,讓你的精力總在關注自己好不好,而不會有太多的精力關注別人。

他人確實會被你吸引,嘗試靠近你,但終究又會被你的自戀和自私推開,無法跟你建立深入關係。反之,當你學會了跟別人建立關係,看到別人的需求,那麼你就擁有了很多很多資源,反而更容易變得優秀起來。

馬雲在創業時說過:「阿里巴巴的任務,並不是要做成功,而是要幫助每個做生意的人成功。」你幫他們賺到一百塊錢,他們自然願意給你五塊錢。結果就是阿里巴巴比每個做生意的都有錢,關注自己和關注別人,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接著我們討論一下,為什麼會形成「優秀了,別人才會喜歡你」這種奇怪的價值觀。

因為早年爸爸媽媽就是這麼對待你的。雖然他們可能沒有義正詞嚴地說過,但是話裡話外都會透露著些許:你要優秀啊,你優秀了我才愛你啊。長大後,你就會帶著這種感覺看待別人:「我表現完畢,請檢閱。」

優秀準備完畢,請指示,你是否喜歡我?

在小孩眼裡,爸爸媽媽是完美的,他們掌握了無限的權力和資源,他們對我們很重要。長大後,我們眼裡的他人也是如此,我們把他人理想化,認為他們也掌握了喜不喜歡我的權力,而完全看不見真實的他們。

真實的他人就是:他們有脆弱,有哀傷。也害怕不被喜歡,害怕會做錯事。他們也需要被我們赦免,需要我們主動,想聽我們說「沒關係」和「你真棒」。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成長的原因:為了能和他人建立穩定的、持久的、親密的、深入的情感關係。

作者介紹|叢非從 

薩提爾模式心理師,應用心理學碩士、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同台灣諮商心理師)。主要接受薩提爾模式、精神分析、認知行為培訓。

目前在北京開設了「北京叢非從心理諮詢工作室」,也是微信公眾號「丛非从」(congnotcong)的主筆。長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開設「薩提爾模式自我成長工作坊」、「OH卡(潛意識直覺卡)探索潛意識工作坊」等課程,無數人從中受益。

另在台灣出版《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堅強很好,脆弱也沒關係》、《不是別人不懂你,而是你不懂得愛自己》等多本暢銷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我想愛你所不能愛的自己》(原標題:你以為優秀了,就被別人喜歡了?)

責任編輯/邱劭霽

喜歡這篇文章嗎?

寶瓶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