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衝外銷、賣飲料,4年走出寶特瓶「過時」困境 他改造阿爸傳下的瓶子 在瀕危市場營收逆增一成

2021-10-15 16:10

? 人氣

轉型之路,難行

製瓶變賣飲料,員工嗆亂搞

當時,業界有上百家寶特瓶公司,但唯一能從包材跨足飲料代工的,只有資本額是它近7倍、年營收將近其20倍的上市大廠宏全。「瓶胚、蓋子,做好任一種就足以有上市公司規模,很少人會從包材跨到充填,」黃柏超解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了做好外銷的ODM生意,他決定蓋一座工業4.0的新工廠,不僅買進調配、充填飲料需要的全新設備,還運用工業工程背景設計最適合自家需求的產線。

但更大的挑戰在於少量多樣的生產模式。他說明,由於志同剛跨足飲料代工市場,接到的都是零碎小單,得用多機台運作,取代單一機台大量生產。甚至即便是同一個客戶,因應不同款飲料,使用不同瓶型、包裝,仍得頻繁換線。就連賣到不同通路的包裝,也有不同需求,這些都是新挑戰。

雖然過去該公司的客戶已經相對分散,但黃柏超舉例,過往,頂多是50款瓶型在產線變化,如今涉足充填,還多了近百種飲料配方。

公司創立20多年來首度經歷如此大的變革,當時從第一線作業員到中階主管都有微詞,舊事業員工眼見公司把瓶子廠獲利拿來養新事業,轉型讓發展重心與福利都有變化,因而擺出高姿態反彈,甚至放風聲說他「亂搞、敗家」。

為了讓大家願意跟他一起往前走,他先讓員工理解自己為何而戰,「產線的溝通要淺白,主管要講經營策略。」

首先,他向主管們解釋,業界已經有上市龍頭公司,要做單一、大量生意,絕對拚不過。但做到通吃中小型客戶的少量多樣生意,卻是讓志同崛起的擅場,「我們做起來很辛苦,但別人要跟上更難,只要努力做得比競爭對手好就好。」

此外,他並一改過去由上而下、強調服從與執行的文化,鼓勵員工把話說出來,「要讓他們敢挑戰你、嗆你,錯了也要讓他嘗試,(這樣)成長速度很快,組織會變強。」(延伸閱讀:修改KPI、心戰喊話都沒用,精誠總座用這招轉型成功:想說服員工,老闆先閉嘴,系統龍頭多賺4成關鍵)

同時,他也招募有不同DNA、不同專長的新員工進來換血,並運用生產過程累積的大數據改善生產效率,逐漸走過轉型的難關。

「好的酵母可以影響更多人,」他比喻,溝通、說服,與他同一陣線的好酵母越多,就能帶動轉型的正向氛圍。

精準定位,重生

代工加外銷,找回失落營收

對內整頓好後,他眼前的下一個挑戰是,如何理解國外客戶的口味?

雖然,他已經比照飲料品牌廠規模,找齊8人研發團隊、邀集專業食品技師,但,過去沒做過任何飲料,完全不熟悉各國市場需求。

一開始他先鎖定優先發展的地區,大量蒐集當地品牌,買了超過50款蘆薈果汁,請研發團隊分析口味與成分組成。藉此了解各地偏好風味與定價後,逐步調整配方,「但完全照當地現有產品去做,我們會沒優勢,所以下一步還要做消費者輪廓研究跟產品市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