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台大副院長首推安寧照護 反對最大是ICU醫師、家屬! 如今台灣臨終照護品質居亞洲之冠 83歲「善終菩薩」是推手

2021-10-01 08:00

? 人氣

對陳榮基而言,善終其實不只是死的事,更是生的事,他說:「這輩子好好地活,如果你活得很好,老的時候,覺得對得起自己、社會,隨時就可以走;如果是因病要走,那有人照顧好、沒有痛苦,可以放手地走,這就叫善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可能也解釋了陳榮基就算身體老了,還是停不下腳步,每一刻都活得用力。他現在仍以顧問醫師身分,每周一次在恩主公醫院的神經內科看診。而19年上路、保障善終自主權的《病人自主權利法》,陳榮基也扮演重要推手,並參與立法,提供專業意見參考。

他認為,在《病人自主權利法》和《安寧條例》的保護下,病人應能自由選擇離世的方法,就不用考慮備受爭議的安樂死。然而,陳榮基的任務尚未結束,他認為若要讓每位病患達到善終,目前的安寧系統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他舉例,質與量都仍面臨挑戰。因為總量不夠,不少需要病床的人無法得到安寧照顧,加上床位分布不均,北部地區對安寧病房的需求量較大,常常發生北部找不到空床,南部卻有病房空著沒人用的情況,而這些都是目前蓮花基金會正積極處理的問題。

持續推動資源合理分配

隨時準備遞出「愛心柺杖」

陳榮基不是不認老,只是在還沒有達成他的目標之前,他一刻也閒不下來。訪談尾聲,他笑說自己走不動了,現在去哪都要帶柺杖,幾年前搭飛機要安檢,他把柺杖放上掃描儀,一旁的機場人員見他晃了下,馬上遞另一根柺杖給他。

「我深受感動,我後來都告訴我的學生,心裡要隨時帶著一根愛心柺杖,注意身邊的人,當他們需要,要把柺杖遞上去。」陳榮基笑說,現在的他不只拄柺杖,也隨時準備遞出愛心柺杖。

請帶我遠行:觀紀錄片《回眸》

「哪有人可以面對死亡不害怕慌亂的?」安寧志工W,看完陳坤厚製片、陳志漢導演的紀錄片《回眸》首映會後,問了大悲學苑的德嘉法師。

德嘉師父說:「死亡就像是病人即將進行的一趟單程旅行,只要清楚目的地是哪,準備好行李,就不用擔心害怕了。」

「所以,大悲學苑就像一家旅行社,我們這些志工是領隊,師父們是導遊,帶著臨終病人及家屬,面對死亡,展開追尋靈性的旅程。」用自己的語言詮釋。

德嘉師父說:「嘿,不要以為你是領隊,其實這些病人才是我們的老師,他們都死給你看了,你還學不到該怎麼好好珍惜生命,珍惜天地萬物,珍惜所愛的一切嗎?」

從陳榮基院長的蓮花基金會出發,大悲學苑宗惇法師與志工,以臨終病人的安寧照顧與靈性關懷作為志業,陪伴病人走好世間最後一哩路,安心前往輪迴往生的菩薩路。

陳志漢導演可能是台灣最勇於面對死亡的影視創作者,《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記錄大體老師、《一念》記錄無效醫療病人的奮鬥,《回眸》中癌症病人的臨終容顏,拍的已不是死亡,而是全無罣礙、啟程前的祝福。

《回眸》將在10月中旬上映,耗費兩年跟隨宗惇、德嘉師父與安寧志工陪伴臨終老師們的最後一哩路,片中人物都是菩薩,願意留下最終影像讓我們學習的主角與他們的家人,更是天使。病痛之人的面容,為凡人打開了希望之窗──當我有一天必須面對最終課題時,我知道誰可以在我身邊,帶我安心向前遠行。

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說:人生和電影都是以餘味定勝負的,《回眸》正是。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今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王海咪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