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漲價20%,到底是利多開始還是利多出盡?專家點出樂觀背後的問題

2021-08-30 17:37

? 人氣

台積電宣布漲價,反而突顯疫情導致的過度下單(overbooking)現象,恐將繼續惡化。(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積電宣布漲價,反而突顯疫情導致的過度下單(overbooking)現象,恐將繼續惡化。(資料照,顏麟宇攝)

我們想讓你知道:現代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反應過度」,新科技確實帶動了半導體需求,5G、AI、電動車、自駕車確實增加了半導體的用量;但是需求有沒有增加到讓市場可以在2023年容納多出來的29座晶圓廠?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過去一年晶圓代工市場產能緊繃,之前就傳出聯電、中芯國際等公司陸續調漲價格,最有資格漲價的台積電反而沒有動作,終於市場傳出台積電將自2022年首季開始漲價的消息。台積電調漲價格當然是好事,可以立刻提高毛利,股價聞訊後大漲,也帶動台北股市持續反攻。問題是,台積電漲價到底是「利多開始」,還是「利多出盡」?這裡面隱含了什麼問題?(延伸閱讀:台積電用一流人才做二流工作?專家:多虧這些高手,才能超越英特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冠疫情使半導體產業供需失衡

大家都知道,經濟學上產品價格決定於供給和需求,過去一年多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使得半導體元件供需失衡大缺貨。供給面由於疫情影響航運受阻造成產品運送困難,國外許多工廠停工或減產,疫情造成經濟衰退的預期心理,許多廠商不願意下單,特別是車廠,而且半導體廠商也不願意擴產,種種原因使得半導體供給減少。

沒想到的是,需求面由於疫情造成大家必須在家上班上課,終端包括電腦、手機的需求暴增,視訊的需求造成雲端廠商必須建置更多伺服器與網通設備,且5G系統建置需要更多的基地台與核心網路設備,再加上汽車由燃油轉向電動需要更多的半導體元件,一下子使需求量不但沒有如大家預期的減少,反而持續增加。(延伸閱讀:年輕人,一起挑戰三星、英特爾!專家:台積電兩年內訂單爆滿,是求職大機會)

缺貨造成採購重複下單讓情況更嚴重

更慘的是電子產品打件是缺一不可,少了一顆幾毛錢的元件就能讓生產線停工,等採購人員意識到缺貨時,肯定被老板叮得滿頭包,開始到處追料,不管有沒有追到,這種錯誤未來肯定不能再犯。但要怎麼確保未來不會再犯呢?能想到的就是多備庫存、拚命下單,結果造成了「重複下單(Overbooking)」,產生了一堆「未來訂單」,這些訂單有多少是市場真正的需求不重要,只求以後缺料的事情不會再發生又被老板叮就好!

這股壓力一路由下游往上游傳導,結果就是晶圓代工廠產能滿載、超載,原本廠商們還在觀望、不願意擴產,結果就是訂單排到明年、後年,最後實在擋不住客戶壓力,終於在今年初開始決定加蓋晶圓廠,紛紛擴產的結果,造成2023年全球將增加29座晶圓廠,天啊!真的有這麼多需求嗎?

缺貨造成採購多備庫存、拚命下單,結果是讓缺貨更嚴重,那怎麼辦?當然是再多備庫存、再拚命下單,這樣的循環造成了過去一年晶圓代工市場產能緊繃,之前就傳出聯電、中芯國際等公司陸續調漲價格,最有資格漲價的台積電反而沒有動作,試想,成熟製程能力最強的台積電價格和其他晶圓廠漲價之後差不多,我要是採購人員,那一定得把所有「未來訂單」全部塞進去了!那如果我是台積電,該如何區分那些是真正的需求,那些又是「未來訂單」呢?

台積電漲價背後,我們該看到重複下單的問題

報導介紹台積電漲幅時提到,市場傳出台積電將自2022年首季開始,調漲16奈米以下與更先進的製程晶片價格10%,及調漲16奈米以上與更成熟製程晶片價格10%至20%。半導體知名分析師陸行之表示,台積電終於要順應潮流漲價、彌補資本支出錯誤配置來挽救50%毛利率了!問題是,為什麼資本支出較低的成熟製程上漲較多,而不是支本支出高的先進製程上漲較多呢?

報導裡沒有提到的是,台積電這次漲價並不是齊頭式、大家上漲相同價格,而是針對不同客戶有不同的漲價幅度,大型長期穩定下單的客戶漲的少,小型短期緊急下單的客戶漲的多,這又是為什麼?

先進製程一套光罩要價就在1億新台幣以上,5奈米製程的光罩更高達3億以上,因此,長期穩定下單的大客戶,大多選擇先進製程,漲得少是合理的;成熟製程的客戶則龍蛇混雜、規模有大有小,甚至許多是「未來訂單」,不漲你漲誰呢?成熟製程大漲之後,一方面可以嚇退許多「未來訂單」,讓產業實際的需求浮出水面,一方面可以提高毛利,何樂不為?台積電這一步,其實是很聰明的策略。

什麼是「製程節點(Node)」?

首先,晶片上最小的單位是電晶體,我們常說的「幾奈米」一般大概是指電晶體結構最細小最難做的地方,又稱為「製程節點(Node)」,因此我們常常會以製程節點來代表半導體製程的進步程度;製程節點愈小,代表整個電晶體的尺寸愈小,所以晶片的面積愈小。

電晶體依照不同的尺寸會有不同的結構,20奈米以上使用「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20奈米以下使用「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3奈米以下使用「環繞閘極場效電晶體(GAAFET:Gate All Around FET)」,如圖一所示。

電晶體介紹 (圖/曲建仲)
電晶體介紹 (圖/曲建仲)

不同的製程節點在不同的電晶體上定義不同,在MOSFET上一般是指「閘極長度(Gate length)」,但是發展到後來的FinFET指的其實是概念上的「平均長度」,只能當做是商品名稱,每家廠商有不同的定義,而不是真的閘極長度,講成白話文就是「我說這叫3奈米它就是3奈米」,比較接近的大概是「鰭片寬度」,如圖一所示。

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各有用途都很重要

積體電路(IC:Integrated Circuits)依照不同的電壓或電流(功率)大概可以分為下面三種:

數位積體電路(Digital IC):可以進行運算或儲存,例如:處理器、記憶體,只要承受很小的功率,製程節點愈小愈好,可以做到大約10奈米。

類比積體電路(Analog IC):可以進行訊號放大或調變,例如:功率放大器、音訊放大器,必須承受較大的功率,製程節點較大,可以做到大約100奈米。

功率積體電路(Power IC):可以進行電源轉換,把牆壁上的 110伏特交流電轉換成筆記型電腦的19伏特直流電,例如:功率電晶體,必須承受更大的功率,可以做到大約1,000奈米(1微米)。

上面三種積體電路都很重要,因此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各有用途,並不是所有積體電路都要使用先進製程。而且功率積體電路雖然用的製程較大,也不代表它最容易量產;因為功率積體電路要承受高功率,它的困難反而是如何讓幾微米小的東西,承受幾百伏特甚至幾千伏特的高電壓?這就是為什麼要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SiC)或氮化鎵(GaN)的原因:更換材料是一種方法。

【備註】1.頭髮的粗細大約100微米,細菌大約1微米,病毒大約100奈米,這樣大家對這些微小的東西會比較有感覺。

2.上面的尺寸10奈米、100奈米、1000奈米只是給大家一個感覺,並不是實際的情況,處理器也可以用成熟製程來做,要看應用在什麼地方。

中國大陸全面打壓互聯網 扶植半導體製造產業

中國大陸過去30年來經濟起飛,許多優秀的海外留學生回國創業,重點都在互聯網,所以造就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些大型企業,也讓創辦人鈔票賺飽飽,資金與人才也往互聯網移動,不但錢賺的多還可以在辦公室吹冷氣,那攸關產業競爭力的半導體製造怎麼辦?誰願意穿著密不透風的無塵衣,辛苦地蹲在晶圓廠裡工作?

終於,政府發現長此以往不是辦法,必須把資金與人才導回半導體製造產業才能提升競爭力,除了在去年喊出要在2025年將半導體國內生產比例提升到70%,最近更開始全面打壓互聯網、將資源導入半導體製造;大家都知道,中芯國際28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已經「成熟」,甚至14奈米都能量產,現在只是先進製程設備被美國卡住,所以暫時無法提高產能,但是長期來說資金與人才投入,許多設備開始本土化,美國又能卡多久?大陸廠商做的出來的東西,台灣廠商還能風光多久?這個雖然不會立刻發生,但卻是未來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延伸閱讀:中國大陸傾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我們穩贏嗎?)

資訊爆炸時代 市場反應過度是最大問題

現代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反應過度」,由於網路興起資訊容易流通,大家一聽到缺貨就拚命下單先搶先贏,當然投資人也立刻瘋搶相關個股,接下來券商的報告開始調高目標價,一家喊得比一家高,深怕喊低就落後了;當市場傳出供過於求就開始砍單,當然投資人也立刻反應,可以想像接下來,就是券商的報告開始調低目標價,這樣的戲碼從幾十年前一直重演到現在。

談到這裡,我們何不靜下來、看看生活週遭的情況,大家各自最近買了什麼新的電子產品嗎?如果沒有,那半導體大缺貨,晶圓代工景氣好到讓人無法想像、至少再旺5年、未來晶圓代工年年漲價等等想像中的榮景,又怎會發生?除非,考量到全球大印鈔造成萬物皆漲,那便是有可能的。我們該想想,當大家喊漲的時候,是不是太超過了?當大家看空的時候,是不是也太過頭了?

新科技確實帶動了半導體需求,5G、AI、電動車、自駕車確實增加了半導體的用量,但是有沒有增加到讓市場可以在2023年容納多出來的29座晶圓廠?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所幸先進製程目前是寡占市場,台積電又占全球晶圓代工產能超過五成,而且隨著它前進世界各國建廠後比例還可能再增加,所以影響比較小,但是其他廠商呢?台積電漲價到底是「利多開始」還是「利多出盡」?這個半導體全球大建廠的故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作者為台大電機博士,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