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募資案例湧現、資本市場逐漸開放,台灣軟體業10年榮景來了!

2021-08-26 13:50

? 人氣

主管機關態度日漸開放

於此同時,政府主管機關也參考鄰近資本市場,著眼成長與創新型企業需求,以上一輪的融資金額而非現金流作為營業認定基準,在2021年7月分別推出不同於主板的交易機制;證交所推出了「創新板」,櫃買中心也推出「戰略新板」,其中戰略新板已出現首家登錄公司-東研信超。當主管機關對新創融資、接軌資本市場的態度逐漸變化,這樣的進展也會讓軟體業發展更加速。種種數據、變革不斷累積,在在顯示台灣的軟體業正在往趨勢的風口移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前軟體業在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可由圖像來比喻:以常用的選股標準-市值營收比(Price-to-Sales Ratio, P/S)當作Y軸、和本益比(Price to Earnings , P/E)當作X軸畫出一張圖,我們能清楚看到,當大家認為台灣公司評價已經不便宜,上市軟體業其實還在整張圖片的左下角;換句話說,這群上市公司評價實在稱不上貴、甚至市值尚未跟營收規模等量齊觀。

以此來看,我認為台灣軟體業市值往上移動、至少向總營收靠近的機率很大;因為對照全球同業,台灣軟體業者的市值營收比仍稱得上物美價廉,甚至可說還在「Baby-Step」,上檔空間可期。(但是要注意,這類業者不適宜用本益比衡量,原因是台灣有不少新創軟體業者還在較早期階段,尚無法透過規模獲利。)

以目前新創軟體業蓬勃發展的生態而言,越來越多軟體品牌嶄露頭角,就會有更多資金聞風而至,而且業績優等生在贏者全拿的特性發威下,勢必又將比其他公司得到更多資金青睞,享受遠高於同業的市場評價。這就是資本市場可以扮演的重要力量:讓好公司變得更加強大。

90年代末期,台灣半導體、下游硬體業者的蓬勃發展,持續了10年以上。隨後2000年初的生技產業,也有一波10年好光景。接下來,應該就要輪到台灣軟體業了,我大膽預期,我們很有機會再次見證軟體業進入10年榮景;因為眼下資金投資意願高,產業參與熱絡,資本市場監管態度日益開放,市場需求逐漸明確,而且受惠智慧型手機、公有雲和SaaS推波助瀾,台灣品牌更有能力將生意拓展到全世界。只要順利接軌資本市場,台灣軟體業陣容肯定越來越壯盛,有很大潛力發光發熱,近年的富邦媒(Mom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現在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努力說服創業一段時間的軟體業CEO們,及早站出來向大眾、投資全球軟體業的機構投資人及資本市場介紹自己,並不需要等到上市。因為Peter Thiel提到的「不確定的榮景」,需要連續不斷與外界溝通,而比起有許多專業製程術語的半導體業,軟體業在其他國家已經有很豐富的對照、類比案例,進入障礙更低,也更加生活化,相信軟體業者和市場、和大眾的溝通過程,將更順遂。


作者為QIC寬量國際創辦人李鴻基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