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狂作家李敖不只寫小說,竟然還搞舞台劇!他道出李敖做這個新嘗試的野心

2017-12-22 10:41

? 人氣

若單就「思想觀念」(idea)的傳播來看,對現代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度來說,「電影」和「戲劇」的宣傳力與感染力絕對勝於「小說」。以成龍的電影《十二生肖》為例,這部於2012年底-2013年間在世界各地上映的電影,背後其實承載著一個重要的思想──「文明古物應該回歸各自的祖國,這個思想其實是建立在對西方世界與東方文明古國接觸的歷史反思,認為這些在前幾個世界各地掠奪來的「贓物」不應該在市場上被拍賣,這些被收藏在西方世界的「掠奪品」應該回到各自應有的地方,同時也揭露了古董拍賣市場的運作模式與種種黑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巧妙的是,就在這部電影上映沒多久,於2013年4月2日,法國的皮諾家族即宣佈將其收藏的「圓明園十二生肖銅首」—鼠首、兔首—無償捐贈給中國,姑且不論其「動機」為何,即使是市場考量、政治考量、出名搶曝光,總也要「大眾關注」才會「有成效」,相對於我們每個中學生都讀過的課文—〈久違了,故人〉—其影響力當不可同日而語。那麼,以「文字」為載體的文學作品,真的就沒有未來了嗎?本文並不這麼認為。

「文字」卻有其「不可取代性」存在,「精準繁複的思辨與論證」正是「文字」所獨占、「影像聲光」所無法取代的。再以第一流的電影人成龍為例,他可以透過觀看大量的影劇作品、現場的實務經驗與相當的人際互動來煉就其專業,不必然要乞靈於「文字」;但我們幾乎無法想像一為律師或哲學家可以不透過「文字」來學習、涵養其專業。

因此,李敖先生確實點到了破口,但他最大的問題在於沒能兼顧「文學」、「小說」本身應有的「技巧」,而不在於其觀察。他總是過於強調「對立」而忽略了「結合」、只願「獨行」而不願「從眾」、只想「跳脫」而不肯「借用」。事實上,文字是比影視有更多更自由的呈現方式,視角、觀點、敘事方式⋯⋯等,它有更多的操作空間,它是比影視傳媒更有條件可以「加強」與「兼顧」 的。可惜,李敖先生並沒有在這方面花太多的心思,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文學嘗試並不能算是成功。

李敖先生的文學嘗試失敗了嗎?兼論中國小說「偷渡」的文化傳統

但,李敖先生的文學嘗試,真的失敗了嗎?同樣的,也要看你從什麼樣的角度來加以檢視。從一般「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這部小說並不成功,它雖然承載了很多深刻的「議論」,但卻沒有成功的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但這種「一般的文學標準」正是李敖先生自己有意區隔的,他要寫的是一部「強烈表達思想」的「歷史小說」,一部「影視聲光」所無法取代的「小說」。從這個角度出發,經過實際的閱讀體驗,至少不能說它是失敗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